2011年,河北曲阳县田村镇北养马村附近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墓上,被人发现了许多盗洞。
这意味着古墓中的文物可能已经被盗墓贼盗取。
为了防止尚存的文物再次被盗,也为了考古研究的需要,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派出多名专家与大量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对该古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
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这座外表看起来稀松平常的古墓下面,居然隐藏着一座超大规模的地宫。
地宫的占地面积、墓室设计,以及出土的壁画、石像等等文物来看,这个墓室的主人身份绝对非同一般。
整个地宫的规格之高,甚至超过了清朝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地宫规。
虽然没有找到石棺中的尸骨,但种种迹象表明这座墓的主人会是历史上的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那么这到底会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墓呢?这座墓的发掘又能给中国历史带来怎样的价值呢?
(田庄大墓文物保护区)
这还得对出土的文物进行专业的研究。
一、“田庄大墓”的发现
当地的村民告诉考古专家,这座墓相传是李左车的。
在民国五年也就是1916年的时候,当地的一位县长敲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李左车,还特地让人给李左车立了一块墓碑。
墓碑上刻着“汉广武君李左车之墓”。
李左车是秦汉时期的一位传奇谋士,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将军的孙子。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六国后裔乘势而起,李左车便辅佐赵王歇重新恢复了赵国,因此被加封为广武君。
楚汉争霸时期,韩信带领一万多汉军攻打赵国。
赵国主帅陈余不听从李左车的建议,中了韩信“背水一战”的计策,造成赵军大败,赵国灭亡,李左车也被韩信活捉。
(李左车为韩信献策)
韩信深知李左车乃是军事奇才,便以礼相待,像学生请教老师一样向他问计策。
李左车为韩信出谋划策,帮助韩信兵不血刃便拿下了燕国。
后来李左车被刘邦调到太子刘盈身边教授其排兵布阵的技巧,在韩信被杀后辞官归隐。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名言便是李左车讲的,一直流传到现在。
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在史记上记载的事迹却并不多,因此他的出生地以及死后葬于何地也是众说纷纭,山西、山东、河南,尤其是在河北一带广为流传。
如果说这真的是李左车的墓,那么这次考古的发现,或许能为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平增添许多故事。
懂风水的专家一眼就看出了该墓地的高明之处,北面依靠太行山脉,南边有见龙山与其遥相呼应,西北至东南方向有一条大沙河蜿蜒流过,墓背后还有三座大山远看像一把太师椅。
随着挖掘工作的开展,整个墓的全貌也渐渐展露在众人的眼前。
(田庄大墓)
大墓坐北朝南,南北长66米,东西封土直径34米,是座带长斜坡墓道的大型砖室墓。
除了巨大的主墓室,还有十余个侧室和耳室,全部都是用青砖筑造,均为圆形穹隆顶。
如果说众人看到该墓室的感觉,那就是震撼!
这墓的建造规格不仅仅超过了慈禧与光绪帝的地宫,建筑技术之高明也是令人赞叹!
但与此而来的就是大家心中一个大大的疑问——这座墓真的是李左车的吗?
很显然答案没那么简单,这地宫的建筑风格与秦汉时期流行的覆斗式墓葬截然不同,不太可能是李左车的墓。
尤其是盗洞中显露出的一个汉白玉宝装莲瓣“须弥座”再次佐证了专家们的疑虑,因为这是魏晋南北朝以后佛教兴盛才出现的中国元素,李左车生活的汉朝初年是不可能有的。
这样一来,墓地是李左车的说法等于是完全被否定了。
民国时期的那位县长未经专业考古便拍板这是李左车墓,想必也是为了蹭“名人热度”罢了。
(墓室挖掘)
正常来说,古人的墓中有双墓室那已经是王公贵族级别的,而这座墓的墓室多达十余个,不是一代帝王也得是一方诸侯才能享受得起。
而且该墓从大门到各种物件都装饰金银珠宝,还有汉白玉椁和须弥座,镂金铺翠,纵使是汉初的墓以李左车的身份地位都承受不起的。
那到底会是历史上哪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会埋葬在这里?
因为暂时没有找到墓地主人的身份,专家就将此墓命名为“田庄大墓”。
二、出土文物的考究
为了探索墓主人的真实身份,考古专家继续对“田庄大墓”进行挖掘。
很遗憾的是,墓室中前前后后发现了二十多个盗洞,里面的文物已经丢失许多,还遭受了不少的破坏。
这给专家们探清真相造成很大的困难。
盗墓贼的手法非常地高明,可以看到主墓室的每一面墙上都有多个大洞,他们是直接在砖砌的墓室之外打洞进来的。
后室里放着墓主人的灵柩,但也已经被盗墓贼砸毁,而石棺中也未找到墓主人的尸骸。
专家们四处寻找,将发现的汉白玉残块拼接起来,拼成了石椁、石棺床。正是凭借石棺上刻着的莲花图案才猜测出这墓室是魏晋之后。
(被破坏的石棺)
棺床腰部复方着雕刻精美的人面,而且人面神态各异。
棺床顶面内置木棺,棺外又放着石椁,石椁贴有金泡钉,椁盖前后分别有朱雀和玄武的浮雕。
椁门位于椁室南壁,上面有贴金门钉和铺首衔环,处处彰显着富贵。
而且这一椁一棺,说明墓主人地位极高没有像平常的夫妻那样合葬,完全为了突出个人为中心。
之后,众人又在墓室的不同位置发现了残缺的骸骨,经过鉴定这些骸骨最少是三个人的,其中一个为老年女性,一个是成年男性,另一个无法确认。
因为没有在棺中,无法确认这三人谁是墓主人,又或许这三人皆是陪葬的人。
总之是不知盗墓贼与这墓主人有何深仇大恨,竟然在墓建成不久就盗走里面金银珠宝,还破坏了其灵柩和尸骨,这让研究再次陷入了困境。
不过盗墓贼还是百密一疏,留下了一些能考证墓室时间的文物。
像是汉白玉雕刻的石灯、砖雕构件、鎏金饰品和定窑瓷器等等,基本上可以确定这座墓是唐朝中后期所建的,最晚不会超过五代十国。
(“田庄大墓”出土的汉白玉文物)
之所以敢如此确定,主要是在墓中找到了具有唐代风格的大型仪卫壁画,这是华北地区首次在砖室墓中发现的唐代壁画,绝对是考古界的一次“里程碑”。
起初,考古工作者在墓室东壁最北端看到上面有部分枝桠和鱼的图案,误以为这是一幅花鸟画。
经过将石壁上的灰尘清理后,才发现这只是人物头部露出的一部分,所谓的枝桠是人物头戴的幞头,那只‘鱼’其实是那人的眼睛。
等整面墙壁全部清理干净,壁画的全貌也终于呈现在了众人眼前。
壁画中的人物都是头戴幞头,眼睛比较深鼻梁比较高,胡须和头发连在一起,右手拿着钺,上身服装是圆领长袍,腰间系着腰带,前襟撩起在胯间打结,脚上穿着黑色长靴,身体右还侧斜挎胡禄。
这些人物形象高大魁梧,衣着飘逸,面容刻画地十分细腻,足见作画之人笔法熟练、高超,这壁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从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毫无疑问的唐朝着装打扮的风格,而这些人的样貌并不像汉人更像胡人。
(“田庄大墓”出土壁画)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包容的王朝,在当时有许多胡人都在唐军中担任将领,这些人都曾为大唐开疆扩土立下汗马功劳。
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尉迟敬德,他的祖上便是鲜卑人,后来与秦琼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门神”。
当然,李唐皇室本身就有鲜卑血统,胡风在唐朝极为盛行。
但这么大规模的墓室,如果不是李唐皇室所拥有,那就只能是曾经雄霸一方的藩镇节度使了。
胡人节度使,又能拥有这么雄厚的实力,许多专家第一反应这个人就是——让李唐王朝从繁荣走向衰落的罪魁祸首安禄山。
三、真的是安禄山吗?
安禄山出身西域,是粟特族人。他小时候母亲嫁给了突厥族一名姓安的将军,自此改名换姓为安禄山。
他自幼以和突厥人生活在一起为耻,长大后逃离突厥部落来到了大唐王朝。
安禄山胡人出身身强力壮骁勇善战,很快便得到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青睐,张守珪就收他做了义子。
自此安禄山平步青云,做到了平卢节度使深受唐玄宗李隆基的喜爱。
他还非常有政治头脑,与朝中大臣搞好关系,还认了杨贵妃做了干妈,李隆基更是对其宠信有加,封他为平卢、幽州、河东的三镇节度使。
(安禄山画像)
这三镇可以说是唐朝实力最强的三个藩镇,这也让安禄山的权力和势力达到了空前庞大,野心膨胀的他居然想要推翻唐朝自己做皇帝,这才有了改变中国历史的“安史之乱”。
安禄山的叛军势如破竹,一举攻下了洛阳、长安两座都城,建立“伪燕”政权登基为帝。
不过没多久,安禄山便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密谋杀害。
安禄山坐镇唐朝最为富庶的河北地区,又是胡人,还做了皇帝,这些信息来看这“田庄大墓”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高规格级别都很符合他本人。
而且专家发现壁画的起稿线密密麻麻非常多,这就意味着这组壁画是短时间完成的。白灰墙面南侧边缘不整齐,说明墓主人应该是意外死亡才匆匆忙忙下葬的。
很有可能是安禄山在当皇帝之前就已经秘密修建此墓,之后被儿子杀害后,安庆绪对外隐瞒不报,把墓室修好就急匆匆将他下葬。
之所以墓室和灵柩遭到如此破坏,想必是世人对安禄山发动叛乱恨之入骨进行报复性打击。
这么说“田庄大墓”真的就是安禄山的墓吗?
(“田庄大墓”石椁残件玄武)
这只是一种猜测,实际上依然是疑点重重。
首先,安禄山建立的“伪燕”政权是定都在洛阳,在洛阳称帝他还会想着死后葬到河北曲阳吗?
其次,安禄山是被自己亲生儿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以下犯上大逆不道,不应该就地掩埋嘛,还会老老实实把父亲的遗体送回河北的陵墓安葬?
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吧,但还是需要有力的证据来证明猜想才行。
最简单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找到墓主人的墓志铭,哪怕找到一些残缺的碑文,专家们都能凭借只言片语分析出个大概。
可是很遗憾,在长达一年多的发掘工作中,根本没有找到任何与墓志铭相关的线索。
在此期间,北养马村曾传来过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在一名村民的家中发现了一块古代的石碑,石碑上写满了碑文,很有可能是“田庄大墓”的墓志铭。
考古专家们兴致勃勃地赶到了这名村民家里,没想到石碑竟然被他做成了井盖,最关键的碑文都被遮盖住了。
(被做成井盖的石碑)
为了探索历史真相,专家们只好一起把石碑上的器械都拆了下来。
拆卸完毕的石碑依然保存得较为完整,上面的字也是依稀可见,从文字推测这是一个儿子为父亲立的墓碑,和“田庄大墓”似乎没有太大关系。
这样的结果无疑让人很失望。
在考察古墓的这段时间,专家们一直借宿在北养马村一户姓安的家中,而安姓一直都是当地的第一大姓。
于是大家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新的想法,这北养马村的人会不会都是安禄山的后代,在此给祖先守墓?
村子里最年长的安姓老人家中有一份族谱,按照上面所记载,当地的安姓人的祖先最早也只是追溯到了清朝道光年间。
仅凭这样的证据还是无法证实墓主人是否真的是安禄山。
四、安禄山的“竞争者”
除了安禄山外,一些历史学家也提出了几个“竞选人”的名单。
这里面最有力的竞争者是四个人:李宝臣、张孝忠、王处存、王都。
李宝臣是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的始作俑者。
他原名张忠志,本是安禄山的养子,在“安史之变”爆发后奉命镇守大本营河北,等郭子仪与李光弼的大军剿灭叛军后,张忠志又毫不犹豫地向唐朝投降。
李唐王朝为了尽快平叛,承诺对归降的叛军将领既往不咎,张忠志因为投降有功被加封为成德节度使,并赐姓李,改名为李宝臣。
(《李宝臣残碑》下册)
李宝臣拥兵数万,坐镇六州之地,成为河朔三镇当中实力最强的节度使。
他虽然不敢像安禄山那样再次起兵谋反,但也不愿意听从朝廷的调遣,自己在管辖地随意任免官员,不向朝廷纳税进贡,活脱脱的一个诸侯王。
李宝臣还联合其他藩镇一起对抗朝廷,正式开启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时代。
这么看来,李宝臣作为“诸侯王”并不比安禄山的财富少,他自始至终都在河北,死后葬在这里也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不过当时李宝臣所镇守的恒州乃是今天的河北正定县并非是曲阳县,在正定县存有的《李宝臣残碑》说明了李宝臣的墓就是在正定。
那么“田庄大墓”就很有可能不是李宝臣的。
第二名竞争者便是李宝臣的部将张孝忠。
李宝臣在去世后他的儿子李惟岳举兵谋叛,张孝忠这次无愧“孝忠”二字,没有选择追随自己的老东家,而是选择支持了朝廷。
张孝忠与朝廷里应外合,很快平定了叛乱,被朝廷升为成德节度使,后加封为第一任义武节度使。
他后来坚守忠义,不肯与叛军合作,多次出兵协助朝廷平叛,死后被朝廷追封为上谷郡王,赐谥贞武。
(“田庄大墓”石椁残件朱雀)
有了郡王的称号,那么建王公级别的墓室也是顺理成章。
不过史书记载张孝忠生平作风非常俭朴,死后也不应该会如此奢华。
而且不久前在涞水发现了张孝忠侄子的墓,墓志上说明了张氏家族所有人的墓地都在涞水,那张孝忠的墓也不会意外。
所以张孝忠也要被淘汰了。
那么“候选人”就剩下唐末五代初的王处存和王都了。
王处存是唐朝末年的义武节度使,他对李唐王朝忠心耿耿,曾经在“黄巢起义”期间听说皇帝被赶出了京城,失声痛哭。
随后立即发兵护卫唐僖宗,并且多次与起义军作战。
后来王处存死于镇所,也葬在了河北,但具体位置并不明确。
(“田庄大墓”出土汉白玉力士)
王处存算得上李唐王朝末期为数不多的忠臣了,他一生勤俭,为人谨慎不太像是会给自己修建这种僭越身份的墓穴。
在元好问所著的《续夷坚志》中记载,王处存是安葬在曲阳燕川西北的龙虎山,并非是北养马村这里。
仅剩的王都是王处存的弟弟王处直的养子。
唐朝灭亡后,王处直仍然担任义武节度使,并归顺了后唐的李存勖。
可惜王处直没有一点他哥哥的赤胆忠心,居然想要勾结契丹背叛李存勖。王都不愿与外族勾结就发动兵变囚禁了自己的养父,归降了后唐。
李存勖死后,新上任的后唐皇帝李嗣源不喜欢王都,这让王都每天心惊胆战,竟然走上了自己养父的老路再次勾结契丹人。
李嗣源派遣大军攻打王都所在的定州,城破之日王都与家眷全都自焚而死。
如果王都确实是像史书记载那样自焚而亡,那自然不会被葬在如此奢华的坟墓里了。
(墓道)
可见这四个“竞争者”都不足以有成为“田庄大墓”主人的绝对条件。
虽然众说纷纭,但左思右想下来认为“田庄大墓”是安禄山陵墓的呼声依然最高。
毕竟安禄山确实是从地位、财富、作风都是最符合各方面条件的,并且至今都没有查找到关于安禄山墓葬的明确资料。
换句话说,就是实在找不到比安禄山更适合的历史人物了。
五、历史文化价值
安禄山到底是不是“田庄大墓”真正的主人这还是有待考察,答案只能等到未来专家告诉我们了。
虽然墓主人的身份无法得到肯定,但“田庄大墓”带来的历史和工艺价值却让我们受益匪浅。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雕刻、建筑、玉器等技术外,唐代的石雕技术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地宫的神道上自南向北依次陈列着石柱、石虎、石羊、石人四组石雕。
石人从形象上看是一个武官。
他身着宽袖长袍,上身还有衣衫,腰间佩戴一把剑,剑鞘的装饰极为繁复,依稀可见有四箍,弦纹、连珠、连弧纹构成,花纹还呈现出不同的卷云和如意云头。
虽然脸部已残缺,但雕工精细仍然能略知一二。
石羊卧于武官南约13米的长方体座上,前肢跪卧,后肢蜷曲。但是整体损坏较为严重,细节看的不够清楚。
石虎等距石羊距离又是大概13米。石虎整个造型雄壮,肌肉感强,它前腿直立,后腿曲蹲,虎尾缠绕身子一圈极富写实性,仿佛真虎出现在眼前。
(“田庄大墓”出土的石像)
石柱便离石虎较远有足足26米,为八棱柱形,柱座为方形单瓣覆莲式,莲瓣雕刻圆润、饱满。
你很难想象,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不靠机器加工的情况下,古人只用刀斧等工具能够打磨出如此栩栩如生的石像。
墓中发现了两枚钱币,正是唐朝武德年间开始铸造的开元通宝。
是的,开元通宝并不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才铸造的,而是唐高祖时期便开始了,一两十钱,开启了货币十进制的先河。
对“田庄大墓”的挖掘从2011年开始,一直到2013年才正式结束。
2014年初,中科院考古所和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等多家单位,携手合作派出十余名文物专家再次到“田庄大墓”进行现场考察。
各位专家一致认为,“田庄大墓”无论从形制、结构,还是规模在我国的考古工作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大发现。
专家们立即呼吁社会各界在该墓葬的原址上建特色博物馆进行保护,把文物保护和曲阳雕刻之乡文化品牌相结合向全国推广。
(建馆保护)
现如今,“田庄大墓”已经被河北省人民政府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入选了“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的名单。
作为全国发掘最大的砖构之墓,无论墓主是谁,它都未我们提供了唐朝建筑模数的稀世标本,这是尤为难得的。
这也让我们研究唐代政治和民族史多了细节的支撑,更加丰富立体。
从这上面我们除了看到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工匠精神造诣,也能从中看出唐朝人文化包容的胸怀和自信。
“田庄大墓”毫无疑问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