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孙思邈“悬丝诊脉”?背后的故事没有那么简单

孙思邈“悬丝诊脉”?背后的故事没有那么简单

在我国古典小说和传统戏曲里,常有太医为皇帝的后妃们“悬丝诊脉”的情节。

传说唐朝的孙思邈给长孙皇后看病就用此法。

话说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有一年怀孕十个月了,可这孩子就是生不下来,大人也因此得了重病。

宫里头御医开了不少药方,就是治不好。

当时唐太宗心想,再这么下去我的皇后得给憋死,干脆我也别指着你们这些御医,我得开个会。

于是一天上朝,唐太宗就说,诸位大臣,你们谁给我找个医生去,我的皇后怀胎十月,孩子生不出来。

这个时候,徐世绩就说话了。他说,我听说这京兆华原有个江湖郎中孙思邈,那医术可是大大的了不得。

当时唐太宗一听,说那你还不赶紧给我请去!于是乎,这徐世绩就亲自把孙思邈请进了长安城,等候给长孙皇后看病。

可这给皇后看病,那就有说道了。

孙思邈只是一位民间医生,没有资格给皇后看病,可唐太宗同意,御医们不敢明着反对,就拿孙思邈没品级、“男女授受不亲”等借口企图阻止孙思邈入宫。

你想,孙思邈要是给长孙皇后看好了病,这批御医上哪儿吃饭去啊?所以,御医们就借口“男女授受不亲”,说皇上,孙思邈是个江湖郎中,没有品级,看病可以,不能见面。

这不见面怎么看病?他不是挺能耐吗?悬丝诊病。

拿一根线,线的这边拴在皇后的右手中指上,线的那边捏在他自己手里头,看能号出什么病来。他号得出来,留着他,号不出来,该干吗干吗去。

李世民当时也不相信孙思邈,只听徐世绩这么一说,心想我这不是病急乱投医吗?所以一想,这几个御医说得也对,干脆我给你弄一根绳拴在皇后的手指上。

御医这边就使坏了,那小宦官收了御医的钱,就把那绳捆在一个青铜器底下,这么一系。

孙思邈外边拿着那根线,怎么没动静?这好像不是人的手指头。

他瞧出来了,换一个,换一个会动的。

小宦官又换了一个鹦鹉的腿,拴那儿了。这好像也不对。

小宦官这回又拴在一个桌子腿底下。

小宦官连续3次作假,都没有难倒孙思邈,他都说这肯定不是人的手。

然后紧接着是第4次,这回一号啊,孙思邈说话了,这病好治,这回您把右手中指伸出来吧,我就给您扎一针。

唐太宗欣然同意为皇后施针,宫女们遵从孙思邈的吩咐,便将娘娘的左手扶出帐外。孙思邈手持银针,在皇后的中指(中冲穴)上迅速刺拔。

这针扎完了,长孙皇后那边就叫疼,孙思邈还没走到大门口呢,转眼之间那边生下孩子了。

此时,唐太宗说你不能走,你得留在这儿。我这孩子生出来了,大人怎么保啊?你还得给我开药方,治好大人的病啊。

随后,孙思邈又为皇后开了药方。皇后服药后,精神日渐好转。不多日,居然能下床走动了。

孙思邈为长孙皇后治好了病,唐太宗这个时候说,我让你执掌太医院,你说好不好?

孙思邈说,不好,我还是当我的江湖郎中。您什么时候有事,什么时候叫我来。当时把唐太宗感动的,赶紧送黄金、白银、牌匾,还亲自写诗。

诗是这么写的:“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危救急。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写了诗还不算完,唐太宗想,我得把我写的这首诗刻在你们家门口的那座山上。

陕西耀县有座五台山,与山西五台县的五台山同名,唐太宗说改山名,改叫药王山。

孙思邈你不要叫孙思邈了,管你叫药王,你是百代医师。唐太宗亲自写上字,找人给刻好了,那孙思邈的名声就更大了。

但谈论到“悬丝诊脉”的背后的真是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

其实,孙思邈在这之前做了详尽的准备。

他一面叫来了长孙皇后身边的宫女细问病情,一面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

根据这些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

当然,御医们眼见皇后十月怀胎生不下孩子来,可是就治不了,孙思邈到宫里给长孙皇后扎了一针就好了,确实是有真本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中指,徐世绩,孙皇后,唐太宗,孙思邈,宦官,故事,孩子,情况,时候,消息资讯,徐世绩,孙皇后,唐太宗,孙思邈,皇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中指,徐世绩,孙皇后,唐太宗,孙思邈,宦官,故事,孩子,情况,时候,消息资讯,徐世绩,孙皇后,唐太宗,孙思邈,皇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中指,徐世绩,孙皇后,唐太宗,孙思邈,宦官,故事,孩子,情况,时候,消息资讯,徐世绩,孙皇后,唐太宗,孙思邈,皇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