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到了河南之后,一路攻城略地,兵力大增。因为他一面要部署军事战略,一面又要整肃军纪,十分繁忙,真希望能再多一些得力的帮手。
一天,李自成闻报说是河南杞县李公子求见,不由大喜,起身亲自到门口迎接。这里却要补叙一下这位李公子的来历:
谋士李岩
原来这李公子便是那《劝赈歌》的作者李岩,在河南很有些名气。他家境豪富,难得他却有仁义之心,看到饥民的惨状他毅然捐出200余石(dàn,旦)粮食赈灾。饥民感激之余,也拥到其它富户门前,要求他们象李公子那样,也放粮救人。那些富户却任凭饥民哀恳,紧闭门户,一毛不拔。饥民愤怒之下,砸门而入,抢出不少米粟,大声疾呼:“我们没米也终是个死,不如一起抢了富户吧!”
杞县县令听说后,不分青红皂白,认为事端由李岩而起,定了他一个“图谋不轨,私散家财,收买人心,挑动叛乱”的罪名,竟把李岩拘捕下狱。饥民不干了,遂群起杀官劫救李岩出狱。李岩对众人说:“你们把我救出来,当然是一番厚意,但是犯了朝廷的律条,罪在不赦。我听说闯王的义军颇有仁义之名,咱们不如去投李闯王,不但可以免去这一场泼天大祸,日后跟他打下天下来,诸位都有富贵!”饥民们无不听从。
李岩被抓
李岩便与弟弟李牟一齐率众来投闯王,杞县人几乎倾城相从。闯王李自成早就耳闻李岩这种种故事,又知道他是个举人,满腹文才武略,见他来了,自然是喜不自胜。
两人刚一坐定,仍是一副书生打扮的李岩就向李自成拱手说:“我早就听说闯王宏图大志,今天真是相见恨晚。”
李自成“呵呵”笑着摆摆手,说:“嗨,我这个人是个老粗,不敢说有什么大本事。你李公子不远千里,来壮我军的声势,我是真高兴!虽说到了河南之后,义军人马极盛,但是,还缺象李公子这样文武全才、满腹经纶的人啊!”
李自成剧照
李岩文绉绉地说:“闯王施恩于河南饥民,百姓莫不欢欣鼓舞,望风而投。在下也是其中一员罢了。我一向敬慕闯王为人,所以率乡人数千来投,从此甘愿为闯王前驱!”
李自成也诚恳地说:“我久闻李公子的大名了,我们一定可以同心协力,共图义举。”
两个人真是惺惺相惜,大有知己之感。竟一直聊了个通宵。李岩向闯王提了许多重要的建议。
比如,他劝闯王务以仁义之心待百姓,大军所到之处,严禁滥杀无辜,凡能开门投降的,一律秋毫无犯。即使是明朝官吏,如果为政清廉,就依旧让他留任;横行不法的,就立即斩首。百姓久受天灾酷吏之害,义军要着手进行平均田地的工作,对灾区可以3年免征钱粮。这样,不独百姓会尽来归顺,就是明朝统治阶层的人也会发生分化。
此外,李岩还认为,闯王军队一向纪律严明,较其它义军明显高出一筹,但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好,应该尽量扩大闯王的声威。李自成入神地听着李岩侃侃而谈。“均田免粮”的建议几乎与他心中原有的想法不谋而合,重视宣传等见解也使他佩服不已。
百姓热烈欢迎李自成
最后,李自成忘情地抓住李岩的手,用力摇了摇说:“有了你,我李自成才如虎添翼啊!就照你说的办!"
没过几天,河南的一些城乡里,孩子们玩耍的时候,都拍手唱起新的童谣来:“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李岩还派人扮作商人,散入各地,四处传言,宣传闯王是仁义之师,不杀人不抢掠。
一时间,闯王的声名果然在百姓中广为传颂。还被明军控制的地方的百姓,也都知道闯王是要“均田免粮”的,都盼闯王快些来。当那些新童谣又传回到闯营时,一些不知底细的将士跑来告诉闯王。闯王听了,只是向着李岩会心地一笑。
后来,还有不少读书人因为对明朝统治黑暗的失望,又慕闯王的人品威望,纷纷来投。值得一提的,便是牛金星和宋献策。
宋献策投靠李自成
牛金星是由李岩的推荐,受到闯王器重的。他本是卢氏举人,狡黠多智,颇有些才略,后来深为闯王所信任。牛金星又荐了卜士”宋献策。
这宋献策身材极矮,右腿有些跛,走路都得扶着拐杖,军中都叫他“宋孩儿”。但他虽然其貌不扬,却颇通奇门遁甲之学。宋献策见闯王时,奉上的晋见礼是一个图谶:“十八孩儿兑上坐,当从陕西得天下。”这“十八孩儿”即是“十八子”,合起来是个“李”字,预言闯王会当皇帝。闯王听了十分高兴,很快就将宋献策拜为军师。
从此,李自成开始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