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当铺,里面有太多门道了!俗话说“穷死莫典当”,说的就是古代当铺的心黑狡诈。“一副金头面、一柄镀金钩子,价值七八十两银子,结果只当了三十两银子。”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古代当铺简史
当铺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质库”,都是由寺庙经营的。为什么只有寺庙才能经营当铺呢?因为当时的寺庙有钱啊,“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不过,寺庙开当铺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在荒年灾年的时候救济百姓,能够让老百姓通过典当旧东西换点钱,以解燃眉之急,所以那时的当物以旧衣物为主。
两宋时期,称当铺为“长生库”。那时的当铺除了经营金银玉器等当物,还包括奴婢、牛马等有生命的当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达。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一处挂着“解”字牌的店铺,而这个“解”字,应该就是指当铺。
《清明上河图》中的当铺
明朝时期正式有了“当铺”之称,当时从事这一行业的多为山西商人和安徽商人,时有“无当不徽”、“无西不成当”的说法。据《明实录》记载:“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赀数千金,课无十两。”
有清一代,当铺已经遍地开花。乾隆时期,仅京城的当铺就有六百多家。
当铺的基本规则就是典当的物品一般不超过原价的一半,赎当的时候需要支付高额利息。期满不赎,则由当铺自行处理,一般是变卖掉。比如抵押给店铺的衣服没有赎回,期满之后就由当铺变卖掉了。
古代当铺有哪些“冷知识”?
当铺的柜台为什么那么高?
其实,当一个人走进当铺的时候,就已经落入了当铺的“圈套”。当铺的柜台之所以设置得那么高,就是为了给典当者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当铺伙计居高临下,说话又冲。而典当者踮起脚尖、抬头仰视,这样在气势上就已经落了下风,没见过世面的人恐怕都不敢开口还价了。
当铺“三不当”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当铺,有“三不当”的说法。一是神袍戏衣不当,因为怕收到死人的寿衣和殓服等。二是旗锣伞扇不当、三是低潮手饰不当,主要是防止有人故意拿这些琐物来游戏开涮。
“虫吃鼠咬、光板无毛”背后的生意经
古代当铺的伙计如果收到一件皮袄,不管是几成新,他都会一边大声喊着“虫吃鼠咬、光板无毛”,一边将这几个字写在当票上。
当铺
这是什么用意呢?
其一,故意贬损所当之物,有压价之意。其二,如果在保管期间出现损毁,当铺概不负责,有写在当票上的几个字为证。
当铺如何对付“货比三家”的当户?
如果某人拿着一件皮袄走进一家当铺,想要当几两银子,而他嫌这家店铺给的估价太低,就想着“货比三家”,去另外两家当铺碰碰运气,那么他得到的估价肯定会比第一家更低。
为什么呢?
当铺
因为每一家当铺都在这件皮袄上动了手脚。当铺的伙计会在整理折叠皮袄的时候,通过改变它的折叠方式来给皮袄做记号。这样,下一家的当铺伙计看到了特殊的记号,便会报出更低的估价。
对于其它的东西,当铺也有的是办法做标记。比如上衣的袖子反叠、袖口朝下;裤子折三折;金货用试金石轻磨一下;钟表则将表盖微启一点。
“明一暗二”、“过五不过六”
“明一暗二”的意思是期满之后,明面上当铺不会立即处理掉当物,而是将它继续保留一个月;而暗地里则会将当物保留两个月。这么做的目的是,万一当户哪一天突然有了钱,想要把自己心爱的当物赎回去,这时当铺就能狠狠地敲上一笔。
“过五不过六”的意思是,如果一件当物约定的当期是一个月,当户在一个月零五天后来取,就收取一个月的利息;当户在一个月零六天后来取,就收取两个月的利息。
当铺伙计“看人下菜”的门道
当铺的伙计对于进入当铺的每一位客人都会仔细打量。如果这位客人衣着得体、举止优雅,看上去像个有钱人,那么他就会给客人的当物更高的估价。因为有钱人通常可以在期满后赎回当物,估价越高,当铺收到的利息也就越高。
如果这位客人破衣烂衫、举止粗俗,看上去像个穷人,那么他就会使劲压价。因为穷人通常都是有去无回,很少能在期满之后再赎回自己的当物。在变卖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当然是付给当户的钱越少,当铺自己赚得就越多。
当铺的错字、别字和暗字
当票上面的字一般都很难辨认,不是错字就是别字,要么就是暗藏它意。当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很多当铺都不老实。有些当物期满之后,当户来赎,当铺却用类似的残次品来搪塞当户,这时当铺通过曲解当票上面字的含义,当户就有苦难言,无处申冤了。原来的当物则被当铺私吞掉了。
当铺一般把袍子称为“挡风”、裤子称“又开”、狐皮称“大毛”、羊皮称“小毛”等。 当铺还将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写成“口、仁、二、比、才、回、寸、本、巾”,当户根本就不知所云,赎当的时候就只能任人宰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