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24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存在了上百个朝代,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迫切的希望在自己统治的生涯当中,与少数民族构建亲切而又友好的外交关系,进而减少其对于边境地区百姓的不断侵略,从而营造出一种安稳而又和谐的政治局面。
虽然在诸多朝代当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差距,但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可以像宋朝一样在面对少数民族侵略之时,可以如此的无奈,又如此的无助。
也正是因为这原因,许多后世历史学家根本不愿意承认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正统政权。然而宋朝的统治者却并不将其当做自己统治生涯当中的一种污点,反倒是觉得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平息双方之间的怒火,构建成一种友好的关系。
属于一种再合适不过的理想性方式。然而在如此破罐子破摔思想的影响之下,许多为国争光的有志之士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一、澶渊之盟的签订
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本是后周柴荣身边的一员猛将,然而却在柴荣去世之后通过发动政变的方式,以武力夺取了柴荣所创造的一系列优秀成果,随后便通过雷霆手段建立起了宋朝政权。
与此同时,赵匡胤恐惧自己身边的部下同自己一样以如此残暴的方式来动荡着来之不易的大好天下,所以便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将武将手中的一系列权力紧紧的握在自己的手中。
最为重要的是赵匡胤随后又颁布了重文轻武的政治政策,从根本上压制了武将的发展空间,在大力推动科举考试的同时,使得无数有才华有抱负的寒门子弟涌入官场之上,为国效力。
而这也造成了文官集团与武将集团之间的极度不平衡。长此以往下去,宋朝的军事实力早已经到达了停滞的状态,然而宋朝的统治者对于扩大国家的国土面积没有一丝一毫的向往。
而这也使得割据在北方的游牧民族有了相应的发展空间。宋朝最开始的对手便是辽国。辽国首先发动战争,然而令辽国统治者没想到的是,虽然宋朝的军事能力一直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
但在双方交手之时却出现了半斤八两的现象,为了能够减少物资上的损失,辽国直接向宋朝提出了想要和解的意愿。于是双方在几次三番的推脱以及妥协之下,最后签订了澶渊之盟。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澶渊之盟的签订就存在着诸多弊端,然而可笑的是,宋朝的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弊端的所在,反倒是认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殊不知,宋朝统治者的这一妥协,让许多生活在贫困状态当中的少数民族倍感眼红,也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二、向金国委曲求全
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女真族金国逐渐崛起,派出军队,不断的攻击宋朝边境的百姓,金国与辽国不同的是,金国的军队则更为强悍。
在几次三番的交手之后,当时管理中国的宋朝统治者宋宁宗被逼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主动派出使者向金国议和。随后,金国的统治者便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如果宋朝想要让金国向其俯首称臣的话,双方就必须以江淮一带作为接线。如果宋朝想要向金国低头的话,那宋朝仍旧可以具备相应的自主权利
但是要将大部分的土地拱手让给金国。最为重要的是宋朝的统治者一定要将战争当中的主要领导人韩侂胄给杀掉,每年向金国提供一系列的好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金国所提出的两种方案都不是宋宁宗想要的。宋宁宗既不想失去国家的领导权,也不想让宋朝成为金国的附属国,可是在如此被逼无奈之下,他已经走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而韩侂胄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更是勃然大怒,立刻向宋宁宗启示自己愿意整顿兵马与金国再战,绝不允许宋朝的天子向金国低头。宋宁宗被韩侂胄的热血沸腾所点燃了,立刻派出兵马钱去支援韩侂胄。
甚至还派出了战场之上的灵魂人物辛弃疾,虽然辛弃疾此时已经到了病重之时,但仍旧为了国家奋力挣扎了起来,表示自己一定要到战场之上为国效力。
然而可惜的是韩侂胄的运气一直不怎么太好,他外出征战这些年虽然打了几场胜仗,但并没有为宋朝赢来哪些利益。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宋朝的朝堂之上一直被萦绕着支持和解的气氛。
而且对于大多数文官来说,只有以和解的方式才能化解这场矛盾。所以韩侂胄为了能够向这些文官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在几次外出出战之时都没有切实的做好准备,进而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渐渐的,宋宁宗的皇后面对着如此破败不堪的局面之后,在重臣的蛊惑之下,向金国委曲求全,亲自杀掉了自己的父亲,宋宁宗得知此事,悲愤不已。
历史学家之所以不愿意承认宋朝的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宋朝存在的上百年当中,一直处于一种极为低迷的状态当中,在面对少数民族的侵略之时,宋朝统治者摆出的态度一直是委曲求全,不能全力以赴去维持中原政权该有的地位,进而背负下了柔弱不能自理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