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中,曾诞生过许许多多声名远扬的英雄好汉,他们之间有人善武有人善谋略,其中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就有这样一个谋臣,他就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房玄龄。我们都知道在唐朝推行的是“群相制”,后世有人计算,在唐朝当过宰相就高达数百人。而在这么多宰相里,称得上是出类拔萃的却是屈指可数,其中就以房玄龄居首。
太宗在位二十三年共有过二十九位宰相,而在一众宰相里唯二历久弥坚的,其中一个就是房玄龄。我们不否认,唐太宗是一位明君,但这也不意味着他毫无缺点,据史料记载,太宗最为忌讳的就是大臣直接向他提意见。可房玄龄不仅把太宗的这一性子摸得透透的,更是深谙该如果向太宗表明建议还能被采用之道。
李世民的脾性暴躁是世人皆知的,甚至还有点小孩子气。一次,太宗问房玄龄,自己有没有什么缺点,有的话可以提出来。房玄龄听后,顺口就说道,自己入宫时看到有工匠在修缮北城门,但北城门压根就没问题,此举实在甚是多余。
太宗听完就生气了,他认为房玄龄身为宰相没必要去关注过问这些小事。房玄龄倒也不多做辩解,只称道自己身为宰相,无关大事小事都只是在为君分忧。李世民填完就觉得确实是自己小题大做了,还向房玄龄道了歉。
在朝二十余年,房玄龄一直身居高位,还被天下人称之为贤相。按理说该是丰功伟绩数都数不完,但奇怪的是,我们每每说到房玄龄到底做过什么具体的贡献,却又说不出来,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说到底,都是因为房玄龄太了解太宗了。虽然房玄龄在辅助太宗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之于太宗的关系也亦臣亦友,但他深知没有哪一个皇帝是想要看到自己的臣子威望、声名远在自己之上的,太宗亦是如此,所以,他干脆选择把所有的功劳都标榜给太宗。
不管是“精官简政”,还是“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自始至终房玄龄都把自己牢牢地定位在辅佐君王的位置,不争也不抢,也因此深得太宗喜爱认可。甚至有一次,有个官员大骂房玄龄是专断独行意欲谋反之人,他也只是把人关了起来直接交由太宗处理。
直至在房玄龄临终之际,他才向太宗递上了一封谏书,告诫太宗,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不要再出兵攻打高丽了,每逢打仗受苦的不过都是您的子民。至此,太宗才明白过来,这个陪伴自己多年的老伙计只是一直习惯把这些话都憋在心中,可到这个时候,再不提也不会再有机会提了。
总结:
很多时候,世人对于房玄龄的评价多是善谋略解人心,最终才能辅佐太宗带领大唐走向辉煌。但比起这些,私以为他更是一个识时务的人。房玄龄跟随太宗三十余年,其中当了二十二年屹立不倒的宰相,足见他是一个八面玲珑之人。不过,他对于太宗的治理之道也并不是一味地服从或者是拍马屁,对他来说,这种行径更像是在足够了解君王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宰相工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