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公元一一三零年,(南宋建炎四(富平之战金军的骑兵)年),在陕西富平县南宋与金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巅峰对决。
南宋投入兵马十五万人,号称四十万人,扣除民夫之外当时的西军(南宋军)真实可用兵力十万人左右;金国投入约十二万人,实际战力应该有八万的骑兵。
南宋(西军)主帅张浚,于公元一一三零年八月发布攻金檄文,派出多路大军先后收复长安(现在的陕西西安)、麟州、延州等地,初战告捷西征军士气大振。
而此时主帅张浚在获知这几场小胜后,忘乎所以,在富平平原地区摆开战阵寻求与金军主力决战,全然不顾我明敌暗的兵家大忌。
在得知金军主力已经进入陕西后,张浚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匆忙展开决战,导致南宋军队一败涂地,把整个关中地区基本丢光,他这个川陕总督已经快变成四川总督了。
西征是张浚透支了川陕地区几年的收入组织起来的反攻,看起来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西征,最初也小有成就,但是最后却变成了一边倒的败退,南宋军何以惨败收场?
(富平之战金军的骑兵)
一、富平之战的历史背景
南宋小朝廷的皇帝是宋微宗的第九个儿子,当时封为康王。当金军进攻开封时,宋微宗传皇位给他的长子,是为钦宗。
钦宗在金人兵临城下时,曾有将康王作为人质的打算。但金军要求更换人质,最后以肃王做为人质。
康王赵构遵谋士所言退守相州,此时开封被围,四面楚歌中的宋钦宗不得已派人突出包围,任命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要其前往开封勤王。
但金人已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随即张邦昌、宗泽派人到济州劝说赵构,让其称帝并取代伪楚。
赵构随即进兵南京应天府(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一一二七年五月,赵构称帝是为宋高宗,改年号为建炎元年,随后迁都临安(现在的杭州),南宋王朝始建。
以南宋取代伪楚并非金军的意图,故金太宗决意南下灭宋,但是金军内部此时也分成了两派,一是主张放弃陕西,先把河北的宋军,以及各地的义军剿灭,再行南下灭南宋;而河东的的主将宗翰则要求先行平定陕西后再南下消灭南宋。
(南侵的金军在南下途中)
金太宗无力取舍两派的主张,最后决定同时进行。由篓室率军往西平定陕西,宗翰率主力先行平定河北。两路人马在东西两面都对南宋造成极大的威胁,宋高宗被迫南逃杭州。
面对金军东西两路初步成型的南侵的态势,金太宗为树立四太子金兀术的权威,隧决定由四太子金兀术率主力渡江南下,企图一举消灭南宋。
但是无论兀术如何追打南宋朝廷,都未能实现其消灭南宋的目地。而且在返回北方时,遭到宋军韩世忠所部的多次袭击,几乎被消灭于江中。
(金南侵和宋廷南迁)
一时消灭不了南宋,金军就在与南宋交合的地区设立了一个伪政权----伪齐。作为南宋与金之间的缓冲区,以图日后由伪齐消灭南宋。
二、富平之战双方布局
在金建立伪齐政权作为缓冲地带的同时,南宋高宗任命张浚为知枢密院。
随后张浚立即向宋高宗建议,经略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提出要想中兴宋朝,必须要先从经营关中地区开始。如果考虑不周,被金人先行取道陕西,再进入四川,而后自川顺江而下,那么整个东南一带都保不住了。
(金国建立伪齐政权以达到缓冲目的)
只有抢先占据陕西关中地区,用心经略关陕地区,方能以西北之地牵制一直妄图南下的金军。为表示决心,张浚请求高宗给予他行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前往陕西总督军务以抗金。
在张浚抵达关中后,立即对军队内久存的人人自保、互不支援的弊端铁腕整顿,整治后军旅各将领莫不听命,迅速在军中树立起自己的威望。
(张浚图像)
张浚在对关中地区敌我态势进行充分评估,并在对西进之敌的种种可能做出预测后,大胆提出了自己“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的据守部署。
张浚人虽在西线,但依旧十分关注东线战局,金兀术统帅的大军在东线大败,完全有可能调整战略布置,声东击西重回西线向关中地区重拳打击,以求突破。
一切都如张浚预料的一样,金军把主力集中到陕西一线,欲求攻下关陕,然后进入四川继而沿长江而下消灭南宋政权。这个战略是金军对南宋作战最为重要的转折,将对宋的进攻从东线转到了西线,形成了一个战略包围圈。
建焱四年秋,高宗多次发旨要求张浚改守为攻,防止金军从东线南侵南宋,这样张俊被迫改变其据险而守的战略意图,浩浩汤汤地将其五路大军汇集在富平平原,准备与金军主力决战。
三、富平之战作战过程
一一三零年八月(建焱四年),张浚发表讨金檄文先声夺人,在與论上鼓舞斗志,激发士兵的爱国热情。
同年九月,发布命令命权永兴军路经略使吴玠进攻长安,顺利收复长安(今陕西西安);令环庆路经略使赵哲进攻麟州、延州、一带也被顺利拿下,几处失地的收复令宋军将土严重轻敌,宋军有备是突袭,金军无备仓卒应战自然吃了败仗。
(吴玠率军攻打长安)
事实上,张浚原布置是防守拒敌型,迫于高宗给予他的压力,要他务必在西线拖住金军的主力,尽可能多地把金军主力牵往西北战线。为达成这一目的,张浚不断地寻求金军主力决战,有部将提议趁金军主力部队尚未到达指定会合处,将先行到达的孤军完颜宗辅所属部队围歼,被张浚拒绝。
张浚无论是军阵的布防,还是拒绝歼灭金孤军给出的理由,却是应该先礼而后兵的君子之战,这个理由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纯碎一个文人统兵的笑料。
在吴玠收复长安,赵哲收复延州等地后,接到消息的金兀术和完颜娄室,立即带领各自的主力部队赶到富平,参加与张浚约好时间、位置的决战。
这个令后世非议不断的低级错误,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张浚对金军的蔑视。
(金军主力部队赶到)
而当时处于孤军状态的完颜宗辅,接到这种约时间、约地点的决战一百个赞成,最后在金军配合下,终于把增援的二股金军主力等到了。
此时宋西征军的五路大军,全部集结在芦苇丛生的沼泽地背面。
吴玠建议,应将大军从处在诋洼地的低处,移防到高处据高而守。但前线统帅刘锡拒绝了这个建议,由于宋军破绽过于明显,导致金军统帅疑有伏兵,不肯出战。
这一对峙就到了九月二十四日,刘锡首先存不住气,试探性的派出一支千人队伍进攻,结果一上午就被金军全歼。
(南宋西征军与金军主力交战)
战争一旦打响,金军意识到并没有什么疑兵,就立即把骑兵的优势发挥的凌漓尽致。
用袋装土在沼泽芦苇丛中铺路并对民夫营地发起冲击,使得宋军营地大乱。防守谈不上了,五路军马人人各自为战,金军打到那里,那一路的宋军就被动应战,处处应战,处处挨打,结局自然是宋军大败。
四、富平之战的结局
富平之战,宋金两国巔峰对决战,双方人数基本相同。
而且宋军占有地利和时间上的优势,但宋高宗为确保其统治地位的稳定,也不愿意再经历颠沛流离的生活,强令宋军关陕统帅张浚提前主动出击,并且要与金军东、西两线的主力决战,以达到牵制金军主力无力南侵,使宋廷高枕无忧的目的。
根据宋廷的旨意,宋军五路军统帅张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连续收复几个失地后奉命在富平县摆开战阵,与孤军深入的金军相约决战地点和时间,完全是一种书呆子统帅的打法。
到金军东、西两线的主力全部到达富平后,将五路十余万大军全部置于低洼处,完全是被动挨打的战阵。
两军会战开始后,宋军一开始就陷入了混乱之中的大战,特别是金兵攻向赵哲军所部,其他军路的人马来不及增援,作为一路军统帅的赵哲居然未作任何抵抗,掉头就跑,其部属将领见主帅放弃抵抗纷纷各自率领亲军不战而逃。
(宋军大败而逃)
这一战从清晨打到黄昏,以宋军大逃亡、大溃败而结束。张浚用预支五年的税赋,整装好的军需装备,以及大量的粮草,全部被溃败的将士遗弃路边。使得本有些入不敷出的金军,忙着打扫战场点钱去了。
富平之战宋军打败了,看起来金军胜利了,但是这一战也使得金军损失惨重。
金军一路向陕西的腹地挺进,张浚也一直率领残军在顽强地抵抗金军的进攻,确实实现了高宗皇帝东南一带无战事的目标。
(张浚率宋军残军吴玠部依然勇气满满与金军作战)
而金军进攻陕西关中地区的目的是“入陕取蜀”,陕西取了一多半,但前往蜀地他们完全止步不前了。金军的战略意图只完成了一半,而宋军虽败却不是完败。
按宋的战略意图把金军的东、西两线主力都调往陕西,就完成了宋廷的战略目标。
所以有人说,富平之战是张浚的背锅之战,作为统帅为吸引金军二线的主力决战陕西,不惜背
负骂名。还有一种说法就事论事,认为这一战就是典型的文人统兵外行指挥内行的经典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