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公元1130年,宋金两军在陕西富平展开了决战,此战宋军出动18万人,号称四十万大军,并预支了蜀地的五年赋税作为军费,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陕西的大好抗金局面也毁于一旦。
许多人常常因为南宋曾让岳飞的北伐成果前功尽弃和“绍兴和议”,认为南宋在抗金过程中一直是表现疲软,节节退让的,但其实并非如此,尽管赵构及其近臣屡次妥协求和,但不可否认广大宋朝军民的抗金热情是十分高涨的。
只不过我们平常都盯着东线战场,只盯着江淮一带的对抗,却往往忽略了同样惨烈并且重要的西线战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鲜为人知的宋金战争西线战场的故事,讲讲富平之战的始末。
陕西原本并不是抗金前线,但由于宋徽宗、宋钦宗的一系列错误操作极大刺激了金军的野心。
金军攻陷汴京后不久又卷土重来,犹如洪水一般迅速突破了宋军的防御,由山西、河南两路攻入陕西。陕西先后被金军劫掠了两次,损失惨重,直到宋军调集兵力反攻,尤其是李彦仙多次击破金军之后,金军才退去。
1129年,南宋名臣张浚奉命经略陕西。这个张浚不是南宋“中兴四将”中的那个张俊,而是个文臣。
虽然他的抗金意志十分坚决,不是个投降派,但他的军事才能实在不足以让他指挥一场大战。
此时镇守陕西的是宋朝的“西军”,西军较为精锐,而且主力犹存。
事实上,如果真让那个张俊来指挥富平之战的话,宋军可能还不会败得那么惨。
我们来看看张浚在富平之战中的表现,他本来跟赵构提出的是“三年而后用师进取”,也就是准备三年之后再反攻金军。
但赵构却在1130年初,张浚上任还不到半年的时候就让他马上反攻金军。其实三年的时间都已经有点紧了,因为陕西此前就已经被金军劫掠过两次,早已是残破不堪,需要较长时间恢复。
大军征战所需要的物资大多得从蜀地运来,转运成本极高,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
如果换作赵充国一类的善于随机应变的大将,估计就会提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但张浚忠实执行皇帝的意志,皇帝说要他半年反攻,他就立即开始征发士卒,转运物资,真的准备半年反攻了。
西军中战功赫赫的大将曲端提出金军来势凶猛,而且平原地带正好便于金军铁骑往来驰骋,而宋军训练不足,不应该急于反攻。
如果一定要打的话,也应该据守险地,不要在平原上和金军野战。
但是张浚一方面是为了执行皇帝的意志,一方面出于对武人的轻视,拒绝了曲端的这个建议。他满脑子都是公平对垒式的决战,想要以堂堂正正之师正面击败金军。
不但如此,他还排除了军中曲端的势力,把曲端这个大将派到后方去管理祭祀。曲端在军中威望很高,结果宋军战前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内部矛盾。
张浚却不管不顾,于是一场如此重要的大战就这么仓促地开始了,宋军集结五路大军共18万人,号称四十万大军,对金军展开了全线反攻。
一开始,由于金军主力不在西线,宋军确实进展顺利,但张浚却由此产生了对金军的轻视心理,觉得金军不过如此。但金军将领完颜宗辅也迅速驰援前线,最终与宋军在富平一带对峙。
而完颜宗弼、完颜娄室等金军援军也在前进的路上。
完颜宗弼就是我们熟悉的“金兀术”,而完颜娄室的名气虽然不大,但实际上他是当时金国数一数二的名将。
此时宋军对金军还是有优势的,许多将领建议趁着金军援军还没有赶到的时候,猛烈攻击完颜宗辅,先击破一路金军。
张浚却不听,坚持要等金军主力到了之后再决战。他还向完颜宗辅下战书约定决战日期,完颜宗辅此时处于劣势,便故意不回答,拖延时间。
张浚之所以拒绝先击破完颜宗辅,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他的文人病再次发作,
幻想着能够像西周时期那样规规矩矩打仗,双方排开阵势放开了打,靠着公平对决击败金军。毕竟宋军在人数上是有巨大优势的,张浚可能以为这样就能取胜。
另一种就是张浚担心先击破完颜宗辅的话,
会导致金军其他两路主力不敢来,导致他消灭金军主力或者说为赵构小朝廷牵制金军主力的任务无法完成。
因此只能等敌人都来了之后,再把三路金军全部打垮。而张浚也对自己的实力很有自信,觉得就算金军都来了,这支精锐而人数众多的西军也能将他们击败。
但无论是哪种,这样的策略显然是极为愚蠢的。如果是前者的话,那就意味着张浚完全没有吸取宋襄公当年失败的教训。如果是后者的话,那显然张浚对于敌我双方的实力出现了严重误判,极大低估了金军的实力。
这种对形势的严重误判,也成为了宋军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宋军并未趁着金军完成集结之前进攻,完颜宗辅得以顺利等来金军的援军,没有受到任何阻碍。金军集结之后为了示弱,依然深沟高垒,并不进军。这就更让张浚产生了轻敌心理,自以为稳操胜券,并没有加固营垒。
而在张浚对金军毫无了解的同时,金军却已经详细打探了宋军的情况。完颜娄室亲自侦查了宋军阵势,发现宋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并没有认真加强防御工事,很容易被击破。
而且各路宋军之间联系并不紧密,一旦金军以铁骑切断其联络,宋军就只能各自为战。金军就此制定了作战方略,并开始细致准备。
为了加强张浚的轻敌心理,到了约定的决战日期之后,金军依然不肯出击。按理说对于军事经验丰富的将领而言,到了这一步应该很容易就能察觉出金军在谋划着什么。
但这里就显示出文人领兵的劣势了,张浚缺乏战阵的磨砺,军事经验不足,竟然真的以为金军是怕了他,于是更加自大,已经开始幻想击败金军之后该怎么追亡逐北了。
张浚此时还效仿诸葛亮,给完颜娄室送了一件女装以示羞辱,但完颜娄室却跟司马懿一样,收下女装之后依然毫无动作,坚守不出。
随着两军对峙时间越来越长,加上张浚的轻敌心理,宋军已经逐渐懈怠,也不再认真防备偷袭。
宋军大将吴玠提出,目前宋军的营地位于平地,很容易被金军铁骑击破,应该将营地移到高地上,利用险要的地势阻遏金军。
但张浚以及大将刘锡等人却认为,宋军人数远多于金军,而且两军之间又有沼泽,金军不可能过来,拒绝了吴玠的提议。
结果到了九月二十四日,宋军首先派一千多军队对金军发起试探性攻击,结果被完颜娄室伏击,全军覆没。
完颜娄室趁势派完颜折合率领3000精锐骑兵用土填沼泽,突然杀到了宋军大营。并且他们没有直接进攻大营中的宋军,而是对宋军民夫所在的营寨发起猛攻。
民夫也就是为宋军搬运粮草武器,做后勤工作的群体。这里也可以看出金军的情报工作确实非常到位,已经提前知道了宋军民夫在哪些营寨里。
而宋军这边明显是疏于防御,按理说民夫这种缺乏战斗力的单位很明显应该放在内层,置于军队的保护之下。
张浚却把民夫部署在外层,这是指望民夫在关键时刻奋起抵抗,消耗金军一波?还是把民夫当炮灰,觉得他们哪怕被金军全杀了也没什么关系?
不管他是什么想法,事情的发展显然和他的想象背道而驰了。
金军迅速攻破了民夫的营寨,但主要不是为了杀戮,而是驱赶着民夫向宋军士兵的营寨逃跑。结果大量民夫仓皇逃窜,宋军刚准备列阵抵抗,就被如潮水般涌来的民夫给冲乱了。
金军就利用这些民夫作为“先锋”,迅速突破了宋军的防御,进入宋军营垒中大肆烧杀,宋军大乱。宋军本身也缺乏准备,仓促之间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而金军却迅速跟进,以完颜娄室为右翼,完颜宗弼为左翼全线进攻。
宋军只能仓促迎战,果然如完颜娄室所预料的一般,很快就被金军铁骑切断了联络,五路宋军只能各自为战。
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宋军也打出了辉煌的战绩。尽管金军是突然袭击,但刘锡之弟刘锜依然率领泾原路宋军顽强顶住了左翼金军的攻势,还反过来包围了完颜宗弼。
金军最精锐的铁骑损失惨重,而勇将韩常也在激战中失去了一只眼睛。
这里也可以看出宋军的战斗力确实不弱,只是由于上层决策失误,结果导致了这样的惨败。
尽管泾原路宋军如此顽强,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指挥,他们还是陷入了孤军奋战之中。完颜娄室并没有直接救援左翼金军,而是率右翼军猛冲宋军的赵哲所部。
赵哲所率领的环庆路宋军本来也是一支强军,而赵哲也深受张浚的信任。但张浚明显是信错了人,这个赵哲在开战以后就不知去向,将士们都找不到他在哪,很可能是开战后就逃了。
宋军本就缺乏防备,又由于主将逃跑,军心大乱。金军趁势猛冲,环庆路宋军崩溃。
此后金军又迂回到左翼,前后夹击之下,泾原路宋军也溃退了。此时宋军已经基本丧失了战意,而各路宋军之前无法联络,谁也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只能各自撤退。
结果各路宋军都被金军击败,耗费巨大的富平之战就这么以宋军的失败而告终。
富平之战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此后张浚无视自己的指挥失误,将过错都推到了下属将领头上,处死了西军的大批将领。
结果导致人心大失,许多将领或投靠西夏,或投靠金国。更糟糕的是金军此后转为进攻之势,趁着宋军败退夺取了陕西五路的大部分地区。而宋军只能转为防守,依托各个关隘抵御金军南下,失去了主动权。
在了解了富平之战的过程后,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南宋富平之战惨败的几方面原因了。
富平之战中南宋最大的问题,也是战败的最关键原因就是所托非人,文人领军。
这也是贯穿整个宋朝的重要问题——重文轻武,以文制武。不是说文人领军就一定不行,比如南宋的虞允文就曾经打出过辉煌的采石之战。
但问题在于像虞允文这样能战敢战并精通军务的文人毕竟是少数,而张浚固然忠诚,但显然不是宋军最高指挥官的合适人选,宋朝长期重文轻武的国策也在此时表现出了恶果。
张浚在这场关键性的大战中作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可以说为金军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其次就是赵构的横加干涉。
其实此时如果经营得当,宋军在东路完全可以挡住金军。但由于赵构一再妥协求和,并任用了杜充这样的佞臣镇守建康这样的要地。
结果金军来了之后杜充直接逃跑,后来甚至投降了。赵构也毫无抵抗意志,直接一路逃到了海上。他之所以要西军主动出击攻击金军,也是为了吸引金军注意力,好为自己的逃跑争取时间。
结果导致西军准备不足,仓促出战,以至于有如此大败。
接着就是宋军情报工作不到位。
可以看出,在这场关键性的战役中,宋军对敌人的了解是极为匮乏的。全军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骄傲轻敌的情绪,缺乏对敌人的重视,当然这也和张浚这个主帅自己轻敌有关。
宋军对金军的实力缺乏了解,对自己的不足也缺乏重视,而金军却对宋军的实力和部署一清二楚。
《孙子兵法》有云: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最后就是宋军内部矛盾严重,配合不当。
这也同样跟张浚有关,他在上任后撤换了一大批西军老将。结果导致各路西军之间由于缺乏合作经验,配合不当,内部还出现了矛盾。
并且张浚对赵哲等人的错误任用也导致了严重后果,后来环庆路宋军的迅速崩溃也跟赵哲本人难以服众有莫大的关系。
宋军人数虽多,却分为五路,相互之间缺乏配合,后来还被金军切断了联系,自然就被各个击破了。
综上所述,宋军在富平之战中不是没有取胜的机会,但因为主帅缺乏能力、赵构横加干涉、情报工作不到位和配合不当等因素,最终又导致了一场大败,实在可惜。
宋朝其实从来不缺乏强军和军事人才,只是缺乏能将这些资源运用到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