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是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一个重要的民族和政权,北齐、北周均与之和亲并送很多礼物,隋唐也曾经如此。隋末大乱时包括李渊在内的各路诸侯均曾与之结好,李世民登基不久,突厥便直接南下,兵临长安城下。那突厥是如何兴起,又如何覆灭的呢?
突厥的崛起
突厥汗国在我国北朝后期崛起之后,势力发展很快,在承圣三年(554年),击灭了柔然汗国,做了蒙古草原的主人,其后又“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
突厥汗国的版图,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的铁门,南自长城塞上,北包贝加尔湖,东西万里,南北五六千里。大汗的牙帐,设于鄂尔浑河畔的于都斤山(或作郁督军山、乌德鞬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1、突厥的分裂
突厥大汗在经营西域的时候,是由突厥第一代大汗伊利可汗之弟室点密可汗来担任统帅的。《旧唐书·西突厥传》说到室点密“统领十大首领,有兵十万众,往平西域诸胡国,自为可汗,号十姓部落,世统其众”。这就是西突厥分藩的开始。但这时西突厥最高首领还只是突厥大汗下的西面可汗,还没有完全独立,因此在“本藩为莫贺咄叶护”,而不用可汗之号。
到了室点密可汗之子达头可汗继位,东突厥王室内部矛盾发生,达头可汗开始摆脱东突厥,而独立出来,史称西突厥。
南北朝后期形势图
2、突厥的强盛
当北周、北齐对峙之际,正是突厥大汗他钵可汗在位时期,“其国富强”,“弯弓数十万,别处于代、阴,南向以临周、齐,二国莫之能抗,争请盟好”。北周武帝娶突厥大汗女为后,又以赵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妻突厥沙钵略可汗。北周“既与和亲,岁给缯絮锦彩十万段;突厥在京师者,又待以优礼。衣锦食肉者,常以千数。齐人惧其侵略,亦倾府藏以给之”。
这就使突厥可汗更加骄傲,他钵可汗甚至对他的臣下说:“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孝顺,何忧无物邪!”到了隋文帝代周称帝,待突厥稍薄,可是突厥可汗要求隋却比要求周、齐更加苛刻了。因此,双方的关系大大恶化起来。
太建十四年(582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率众四十万,西起鄯州(治乐都,今青海乐都),东至幽州(治蓟,今北京西南),分道入侵。沙钵略可汗亲率十余万众,侵入塞内,进至武威、天水、延安等地,西北沿边,受害最烈,“六畜咸尽”。
由于突厥汗国是个早期奴隶制国家,“家法残忍”,被突厥可汗所征服的一部分臣民和突厥族本族人民如果触犯统治者特权,往往都会遭到“为奴为婢”的严厉惩罚。从而决定了当时突厥汗国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非常尖锐。
3、隋大胜突厥
所以突厥汗国的实力,貌似强大,实际上在突厥人民和各族人民不断反抗之下,国力已经大大地削弱下来了。隋文帝看到突厥汗国的这些弱点,决定进行反击。乃在至德元年(583年)正式下诏告诉臣民,指出突厥的大肆掠夺已忍无可忍,隋文帝并指出突厥当时有五个可汗并立,“昆季争长,父叔相猜,外示弥缝,内乖心腹”。突厥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在加深。同时还指出突厥贵族“世行暴虐”,“部落之下,尽异纯民,千种万类,仇敌怨偶,泣血拊心,衔悲积恨”。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已经非常尖锐。
东突厥疆域图
而受突厥所役属的周围国家,“东夷诸国,尽挟私仇;西戎群长,皆有宿怨。突厥之北,契丹之徒,切齿磨牙,常伺其便”。指出突厥汗国尽管表面强大,实际是非常虚弱的。同时诏文中还指出突厥那几年正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种类资给,惟藉水草。去岁四时,竟无雨雪。川枯蝗暴,卉木烧尽,饥疫死亡,人畜相半。旧居之所,赤地无依,迁徙漠南,偷存晷刻”。
这样,尽管突厥可汗动员了四十万大军来进犯边塞,深入内地,但是客观形势还是对隋有利的。与诏文发表同时,隋文帝任命卫王杨爽,河间王杨弘,上柱国豆卢勣、窦荣定,尚书左仆射高颎,尚书右仆射虞庆则等并为行军元帅,杨爽出朔州道(自今山西朔州出兵),高颎出宁州道(自今甘肃宁县出兵),虞庆则出原州道(自今甘肃固原出兵),窦荣定出凉州道(自今甘肃武威出兵),幽州总管阴寿出卢龙塞(自今河北冷口、喜峰口一带出兵),分八道出兵抗击突厥。
至德元年(583年)的四月,卫王杨爽和沙钵略可汗的主力会战于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北),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其军中无食,粉骨为粮,加以疾疫”,损失极大。
3、臣服隋朝的东突厥
由于突厥诸可汗之间貌合神离,权力分散,随着军事上的失利,突厥贵族内部矛盾也大大尖锐化起来。沙钵略可汗于兵败后,掩击阿波可汗牙帐,尽并其众,并杀阿波可汗之母。阿波逃奔西面达头可汗,乞兵东击沙钵略,沙钵略部落归附阿波的,将近十万骑。贪汗可汗也因沙钵略可汗夺其部众,而逃奔达头可汗。于是西面突厥推阿波可汗为大汗,与沙钵略对抗。
虽然阿波可汗不久失败,但过去名义上统一的突厥汗国,至此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突厥汗国。
东西突厥连年攻战不已,削弱了各自的力量。至德二年(584年),沙钵略可汗向隋致书请和,表示“此国所有羊马,都是皇帝畜生,彼有缯彩,都是此物,彼此有何异也”。从此隋和东突厥通过互相馈赠的形式,加强了经济联系和交流。
阿史那摄图
如沙钵略可汗病死,隋赠突厥缯彩五千段,至都蓝可汗继承汗位时,隋又赠物三千段;突厥也送给隋王朝马一万匹,羊二万口,驼、牛各五百头。双方并在沿边地区设立互市场所,用来交换物资。
东突厥沙钵略可汗死后,弟处罗侯立,是为叶护可汗(亦称莫何可汗)。叶护可汗在隋王朝支持下,于祯明元年(587年)西征,生擒阿波可汗。但在第二年再次西征时,中流矢身亡。沙钵略可汗子都蓝可汗继承大汗位,以叶护可汗子染干为突利可汗(小可汗)。
隋文帝利用了都蓝染干之间的矛盾,于开皇十七年(597年),以宗女义成公主妻染干,而大汗都蓝可汗向隋求婚,反而不允。于是都蓝可汗率兵进攻染干,染干战败归隋。隋以染干为启民可汗,初居大利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继又迁之于河套内的夏(州治岩绿,今陕西横山西)、胜(州治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二州之间(即今鄂尔多斯草原),东西据河数百里地,为其畜牧之地。不久都蓝可汗也为其部下所杀。
启民可汗既保塞而都蓝可汗又死,西突厥在隋开皇十九年(599年)至仁寿三年(603年)这一段时间内一度并有东突厥故地,版图东尽大兴安岭。后因西突厥贵族连年发动战争失败,准噶尔盆地的铁勒(即高车)开始独立,其东面奚、霫等五个部族也挣脱它的羁縻而倾向隋朝。隋乘机出兵助启民可汗收复东突厥故地。
自启民可汗和隋建立亲密关系之后,东突厥汗国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获得进一步的加强。启民可汗不断赠送马匹给隋王朝,隋王朝也回赠启民可汗很多缯彩,在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一次就赠送启民可汗和东突厥部落酋长缯彩总数达三十万匹之多。
东突厥疆域图
中原地区先进经济文化便大大地促进东突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到十五年,东突厥汗国重又强大起来。
4、东西突厥的再次强大
启民可汗死,子始毕可汗嗣立,因隋炀帝的政治腐败,东突厥和隋的关系也迅速恶化。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避暑汾阳宫(今山西宁武西南管涔山上),始毕可汗率数十万骑围隋炀帝于雁门(郡治雁门,今山西代县),不久解围而去。
后来“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凌中夏”了。西突厥在达头可汗时,曾雄长西域,并一度占领漠北,进扰隋的边郡。后因部众背离,而势力骤哀,又因归路被铁勒切断,逃奔青海草原,不知下落。继达头可汗而为西突厥大汗者为都六可汗。都六可汗驻牧于乌孙故地(今伊犁河流域)。其西南部则为达头可汗之孙射匮可汗所统治,射匮可汗遂成为西突厥大汗。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里海,自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尽受西突厥汗役属。
射匮可汗死,弟统叶护可汗立,“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宾,悉归之,控弦数十万,霸有西域”。西突厥可汗的牙帐,原设在龟兹以北阿羯田山北麓之应娑(今新疆和静西北裕尔都斯谷),此为南庭,亦即冬都。后来又移庭于楚河、锡尔河两河之间的千泉(今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山北麓库腊加特河上游一带),此为北庭,亦即夏都。
东突厥的再次强盛及衰灭
隋末唐初之际,北方的东突厥重又强大起来,“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
当隋末乱世之时割据称雄的梁师都、刘武周、李轨、薛举、高开道等,震慑于突厥的兵威,“俱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突厥统治者也有意培植刘武周、梁师都、李轨这些势力,利用他们来达到掠夺和奴役中原人民的目的。
刘文静
1、唐臣服东突厥
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时,为了专意经营关中,也曾派遣刘文静北使突厥,与之结好。武德二年(619年)四月,突厥始毕可汗死,弟处罗可汗立。同年十一月,处罗可汗死,弟颉利可汗立。
那时唐王朝的统一局面已接近完成,而突厥可汗却日益加紧其对唐的干涉。自始毕可汗起,就利用刘武周、宋金刚等几度攻陷唐的并州。处罗可汗时,又迎隋炀帝妻萧皇后及隋炀帝孙杨政道(隋炀帝第二子齐王杨暕的遗腹子)入突厥,并立杨政道为隋帝,居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把一万多流落在突厥的汉人,拨归杨政道管理,想利用杨政道充当傀儡,以便利突厥对中原的统治。
史称颉利可汗“兵马强盛,有凭陵中夏之志”。在武德五年(622年),他围攻并州,进扰汾、路诸州,掳掠男女五千余人而去。到武德七年(624年)八月,更自原州(治平高,今宁夏固原)大举南侵,有万余骑到达豳州(治新平,今陕西彬县),离长安不到二百里地。唐高祖甚至欲焚弃长安,迁都樊(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州)。李世民竭力反对,主张坚决抵抗,高祖乃命李世民率兵抵御突厥,突厥旋亦退兵。
尽管唐初突厥贵族为了掠夺人口和财物,不时侵扰中原,但在这一时期中,突厥和唐之间的经济联系,还是非常密切的。唐武德八年(625年),曾在北楼关设互市,与突厥交易,突厥卖给唐大批牲畜。当时中原地区受战乱影响,民间普遍缺乏耕牛,通过互市,使中原地区“杂畜被野”,初步解决了内地耕畜不足的困难,这对唐初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唐王朝也通过赠送和交换形式,把大量缯彩运往突厥,在武德二年(619年),一次赠与突厥缯彩就有三万匹之多。突厥贵族取得中原大量缯帛,又往往用来作为商品,通过丝绸之路,销往欧亚非各处,所以这类物资交换的频繁进行,不仅有助于双方经济联系的加强,对欧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阿史那咄苾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唐太宗刚取得帝位,突厥颉利可汗乘唐统治集团内部有冲突,又率十余万骑,号称百万,直抵长安附近的渭水便桥北面,唐太宗亲自指挥大军布阵阻击。唐军“军容甚盛”,“旌甲蔽野”。颉利可汗因悬军深入,不敢冒险决战,于是请和。唐太宗便厚赠金币,颉利可汗即引兵退走。
突厥汗国因受所处地理环境和畜牧经济的限制,并受高度发展的中原封建经济的影响,它向典型的奴隶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不复存在,因此迅速向封建社会转化。由于突厥汗国国内封建化程度加深,本部族内部的阶级分化也就更加急速起来。从唐王朝使臣郑元涛对颉利可汗所说的“今虏掠所得,皆入国人,于可汗何有”几句话看来,突厥的贵族阶级在对外掠夺的战争中已积累了巨大财富。
而作为突厥汗国主要军事力量的部落成员,则由于对外进行掠夺的“兵革岁动”与军费负担的“裒敛苛重”,经济逐渐衰颓,战斗力也大大地削弱下来。而且由于突厥牧主们对牧民的过度剥削,“伯克与人民之间,相互水火”,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突厥汗国的统治已无法维持下去了。
2、东突厥内部的分裂及灭亡
从贞观二年(628年)到贞观三年(629年),草原上又发生了严重的天灾,“频年大雪六畜多死”,以至于“国中大馁”;而颉利可汗因“用度不给,复重敛诸部”,以致政治局面发展到“下不堪命,内外多叛”的程度。
庞大的东突厥汗国,本来与被它所消灭的柔然汗国有其共通之处,即“这不是民族,而是偶然凑合起来的、内部缺少联系的集团混合物,其分合是依某一征服者的胜败为转移的”。
突厥形势图
在东突厥汗国境内,除了突厥族人以外,主要构成部分是铁勒九姓,史称铁勒“种类最多,自西海之东,依山据谷,往往不绝”。“并无君长,分属东西两突厥”,“自突厥有国,东西征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
此外还有九姓回纥、三姓骨利幹等部落,一共三十姓,也就是三十个部落,故东突厥可汗也称三十姓可汗。其余分布在北方外围的丁零、契骨,分布在东方外围的奚、霫、契丹,名义上固然是受东突厥役属,但是事实上,突厥族人并没有和他们真正地融合起来共同形成一个统一的部族国家。
铁勒族的薛延陀(分布在今阿尔泰山西南簏哈喇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乌伦古河流域)、回纥(分布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色楞格河和土拉河合流处)、拔也固(分布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嫩河中游和克鲁伦河以北)等十多个部落因东突厥征敛无度,首先举兵反抗。薛延陀最为强盛,有部帐七万余落,其酋长夷男自称可汗于漠北,进攻颉利可汗,破其四设(突厥号典兵者为设)。
回纥部落也有众十万,战士居半,在其酋长菩萨的指挥之下,于马鬣山一役,以骑兵五千,败东突厥骑兵十万,由此回纥势力强大,与薛延陀联合起来,成为突厥汗国内部的心腹大忠。此外奚、霍、契丹等数十部,也在贞观初年纷纷摆脱突厥汗国的役属,先后亲附唐王朝。
被掳掠到草原去的中原人民,这时也开始“自相啸聚,保据山险”,和突厥奴隶主展开剧烈的斗争。
在东突厥汗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时候,东突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尖锐了。颉利可汗初以兄子突利可汗(始毕可汗子)为东面小可汗,管领奚、契丹等数十部落,奚、契丹等脱离东突厥汗国的统治后,颉利可汗“以其失众责之”。
及薛延陀、回纥等举兵叛突厥,颉利可汗遣突利可汗率兵北讨,结果又为薛延陀击败,于是颉利可汗发怒,“拘之十余日而挞之”,由此引起突利可汗的深刻不满。
随后颉利可汗又征兵于突利可汗,突利可汗拒绝出兵,颉利可汗进讨突利可汗,突利可汗遂率部依附唐王朝。突厥统治阶级上层的分裂,大大地削弱了突厥汗国的统治力量。贞观四年(630年),唐军大破东突厥,俘颉利可汗,东突厥一度合并于唐。
东突厥灭亡后的政治遗产
唐对东突厥战争的胜利,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使北方人民的生活得到安定,这就有利于唐初生产的发展。同时战争胜利后,唐又用金帛从突厥奴隶主手里赎回了沦为奴隶的汉族人民。一次就有八万人之多,这些汉族劳动人民的返回故土,自然会增强中原农业上的劳动力。因此,这一战争的胜利,对于唐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有益的作用。
此外,这一战争的结果,使许多受突厥贵族奴役的少数民族,挣脱了突厥汗国的残暴统治。并使他们与中原建立了广泛密切的联系,这对于草原上各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东突厥汗国覆亡后,草原上的各族酋长推尊唐太宗为“天可汗”,这正表示了他们全都承认唐王朝的领导地位,并迫切要求和唐王朝加强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联系的愿望。
李世民
当时东突厥余众,在颉利可汗失败之后,除了北附薛延陀,西奔西突厥之外,亲附唐朝的有十余万口之多。唐把归附的东突厥人,安置在今陕西佳县、榆林、靖边一带,设立了祐、化、长三州都督府,同时又在辽宁朝阳以南设立了顺州都督府,以统辖幽(今河北北部)、并(今山西)塞上的突厥人。
除此以外,唐还在颉利可汗统治区内,设立了定襄、云中两个都督府,下辖六个羁縻州。这六个羁縻州内的突厥部落,还保持他们原有的部落建制。羁縻州的刺史,也大都由突厥的部落酋长来担任;只是定襄、云中二都督由朝廷选派。在这一短短的时期内,汉族和突厥族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
颉利可汗入唐以后,唐在太仆寺设置宾馆,对他厚礼款待,并赠以田宅。由于唐王朝采取了这样的政策,因而种族歧视这个问题,至少在唐初是不算严重的。所以在这次胜利不久,唐王朝就出现一批勇悍善战的“蕃将”。至于部分突厥族人民,入居塞上之后,由于长期和汉族人民保持接触的缘故,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联系也更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