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林楚晗 综合报道
8月3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双杠决赛中,23岁的中国选手邹敬园以16.233分、全场最高完成分9.333分,一举夺得金牌。而翻看这位98年出生的小伙子的履历,本身就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动人史。
启蒙教练是“奥特曼”
邹敬园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他在家中排行老二,有个哥哥大他4岁。别看邹敬园在赛场上游刃有余,但其实小时候的他身体并不好,出生后邹敬园体质差,经常发烧,最少2个月就要进一次医院,打针输液。邹敬园饭量小,到了上幼儿园,也就吃小半碗饭。而问到母亲刘丽群对邹敬园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刘丽群说:“那就是追着邹敬园喂饭!”由于一直担心儿子吃不饱,刘丽群经常追在邹敬园身后喂饭。
要说起邹敬园的体操启蒙教练,那就是“奥特曼”了,小时候由于很喜欢看奥特曼动画片,邹敬园也会学着奥特曼做倒立,他经常在沙发和床上蹦来跳去,家里附近的宜宾人民公园有一台蹦床,邹敬园一上蹦床就不想下来,哪怕是劈一字马对他来说也十分轻松。
2001年暑假,宜宾业余体校的体操教练李小兵到城区打金街幼儿园选运动员苗子,他一眼就相中了邹敬园。“邹敬园的体质比较好,体型很适合练习体操。”李小兵说,邹敬园于2002年进入市业余体校学习后,训练非常刻苦,他的父母对孩子从事体育也很支持,在校四年,邹敬园取得了很大进步。
而说起让邹敬园学习体操的初衷,母亲刘丽群说:“那时候我们对体操也不太懂,反正想着是运动,肯定对身体有好处。就希望他加强锻炼,身体好了多吃点饭。”
让母亲刘丽群高兴的是,邹敬园在业余体校一两年训练之后,体质明显改善,再也不会因为感冒生病打针、住院。
进入业余体校之后,邹敬园的天赋很快就表现出来,邹敬园很少因为训练而哭泣,而问到邹敬园为什么不哭喊时,年纪尚小的邹敬园却回答,“我觉得没得好痛。”
十年只在宜宾新家住过两次
其实邹敬园的家境并不好,父亲邹志平是食品公司下岗职工,和妻子刘丽群一起经营一家副食品店。奶奶也和全家一起生活。母亲刘丽群清楚记得,2004年邹敬园进入四川省体校训练,去成都时还不到7岁,因为年纪太小,刘丽群很舍不得儿子一个人在外地,于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和儿子在一起,刘丽群每个星期五晚上11点,乘坐宜宾到成都的慢车,历经6个小时的颠簸,第二天早上6点多抵达成都;星期天晚上11点,刘丽群又从成都坐慢车回宜宾,同样需要6小时。为了省下钱给儿子买牛奶,刘丽群一直坐硬座。“一趟车卧铺要50元,而硬座只要25元”。
邹敬园是个念家的孩子,在刚到成都的时候,每次父母去看望他,他都希望父母不要走,有一次,夫妻俩趁儿子不注意,偷偷走了,邹敬园发现后追出来,半夜里到处寻找父母。而每一次的分别对于邹敬园来说,都难以接受,所以每一次临走之时,他和妈妈都抱头痛哭。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半年左右,邹敬园终于适应了基地生活。
2012年,14岁的邹敬园进入了国家队。邹敬园到了北京后,一家人更难团聚了。唯一团圆的机会,是邹志平和刘丽群去北京陪儿子过年。一家人吃顿团圆饭后,邹敬园又匆匆忙忙地赶回去训练。
回忆起这些年,邹敬园的母亲说道:“回家次数太少了。”邹敬园的父母搬到位于宜宾南岸的家中已经10年了,但邹敬园这10年中只在这个“新家”住过两个晚上,他每次回来后又都是匆匆离去,继续去参加训练和比赛。
在今天的东京奥运会赛场上,邹敬园奉献了一场完美的表演。资格赛,邹敬园成绩16.166分排名资格赛所有选手第一晋级决赛。决赛,邹敬园第二个出场。最终,邹敬园抗住了巨大压力,发挥出色,难度分6.9分,完成分9.333分,拿到16.233分,最终成绩排名第一拿到金牌。德国选手卢卡斯拿到银牌,土耳其选手阿里肯拿到铜牌,中国选手尤浩最终排名第四。
赛后,当他站在五星红旗的身前合影留念时,应该会想到当年那个喜欢奥特曼的活泼小男孩,从6岁开始远离爸爸妈妈、10年北漂的那些个日日夜夜……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评论列表(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