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这个消息来得如此突然,让人难以接受。
5月22日下午一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大家。
对于这个消息,无一人不希望是假的。
可惜,和上午的假消息不同,这一次在多方官媒确认下,袁老真的走了。
曾经贫瘠的中国因为有他,大家不用再为温饱发愁。
许多人感慨“饱食者当思袁公”。
有人难过的说“天堂也需要粮食了吧”。
每一次提起袁隆平,每个中国人都是骄傲自豪的,对于我们而言,他是英雄,也是无双国士。
袁隆平到底有多牛呢?
有人统计过,现在水稻年种植面积是1700万平,每年能养活4.7亿人,相当于养活了至少三分之一的中国人。
因为有杂交水稻,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玉米和小麦的需求也不会暴涨,极大地保证了粮食供应,不会让供需关系出现严重失衡。
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即便是没吃过他种的大米,也是被他的水稻养活大的。
除了田里能种水稻,袁隆平甚至让水稻在沙漠里生根发芽。
众所周知,普通水稻幼苗发芽适合温度28~32℃,最适合其生长的土壤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不仅需要通气性好,还得透水,重要的是要耐旱耐涝。
这些条件看似普通,其实对土地要求不低。
东北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粮仓,就是因为有得天独厚的黑土地资源。
但仅仅光东北土地产的粮食,并不足以养活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更别说向国外出口。
袁隆平就带领团队,每天驻扎在田间地头,进行各种实验。
因为天天下田,袁隆平被晒得和非洲人差不多,甚至被人叫“刚果布”。
算下来,袁隆平基本上人生一半的时间都待在农田里。
他曾说:“假如我没有在家,那么就一定在试验田;如果不在试验田,那也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而袁隆平如此专研,就是希望水稻可以覆盖全球,长在不同土地上。
为了这个心愿,袁隆平把土壤研究做到了极致。
都知道水稻非常喜欢在淡水里生长,在海水里基本不可能成长。
为了开辟这片盲区,201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海水稻技术。
袁隆平坦言:我们国家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还有几千万亩的滩涂不能够种庄稼。所以假如海水稻能够研发成功,就可以扩大两三亿亩的耕地,这件事将非常了不起!
不过,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也很艰难。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袁隆平和团队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
然而,却被他们一一克服。袁隆平带领团队生产了一种小分子氨基酸混合有机营养液,用来促进海水稻生根发育,很好地提高了水稻的存活率。
而这种海水稻种植成熟后,按最低产量300公斤每亩,种植一亿亩,就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这就等于多养活了一个湖南省。
除此之外,这种海水稻种植技术还被用于沙漠种植。
都知道沙漠的环境特殊,极端昼夜温差,干旱严重,地下水盐度高,缺少土壤团粒结构,不定期沙尘暴,随便哪一样都堪称是水稻生长的知名杀手。
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袁隆平却带领团队坚持去沙漠实地种植。虽然每天被晒到冒“油”,脚被焐出了疮,每天下田回来衣服都能拧出水。
可是他们依然克服了沙尘暴、缺水等自然灾害,研究出“思维改良法”对种植环境进行改造。
最终,2018年5月,水稻研制成功。经印度、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专家测评,其中一个品种亩产量超过500公斤,还有两个亩产量超过400公斤。
袁隆平说:本来500公斤只是理论值,但是现在研制成功,证明中国水稻技术在世界都是领先水平。
总而言之,因为有袁隆平,世界的粮食危机得到了缓解,中国人不用再为温饱发愁。
袁隆平之所以一生保持至纯的性格,离不开他的母亲。
1930年,袁隆平在北京出生。
虽然那时候因为战争过得居无定所,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就跟随父母在北京、天津、汉口等多地辗转,基本上没有安稳过。
不过,当老师的母亲还是尽可能让袁隆平的童年过得丰富精彩。
在教育子女上,袁隆平的母亲基本上用尽了自己生平所学和积累,去开发孩子的智力和陶冶情操。
在袁隆平刚蹒跚学步的时候,就被教读尼采等世界文学,感受多元的价值观。
而袁隆平淘气的时候,他母亲也不是打骂,而是采用柔和的方式去处理。
有一次,袁隆平的母亲在讲故事,别的孩子都认真听,偏偏袁隆平坐不住,就想去捡树叶,抓萤火虫。
母亲看见后,没有直接告诉袁隆平不应该伤害萤火虫,而是讲述了一个“萤火虫报恩”的故事,令他通过故事自己去领悟“万物有灵,尊敬生命”的道理。
在各种充满哲理的故事中,袁隆平日渐长大,并且成了一个“至纯至性”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多年来他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就,还能始终坚持初心,不忘初衷。
那时候,虽然袁隆平生活还算安稳,但是他亲眼目睹太多悲惨现实,许多普通百姓经历各种“饥寒交迫,生存艰难”,甚至有人被活活饿死。
因为这段经历,袁隆平暗暗立下志愿,希望可以让中国人吃饱,永远不再挨饿。
考大学的时候,袁隆平选择了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在那里完成了自己理论知识学习。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了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并在那里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杂交水稻研究。
当时,在国际上有个权威理论,那就是“水稻无杂交优势可以利用”。基本上所有的农业专家对此都深信不疑。
但1960年,袁隆平却在农校的试验田意外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并且开始尝试研究杂交品种。
不过,要想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就得找出“天然雄性不育株”。
通常情况下,稻穗都是在盛夏开花的,一般中午盛开,且花蕊很小,需要趴在稻丛里用放大镜寻找。找的时候还不能戴草帽,生怕被遮挡住视线,错过育株。
不过,时间一长,人就很容易中暑晕倒。
尽管如此,袁隆平还是冒着酷热,忍受着被稻叶扎身和昆虫叮咬,踏遍了附近所有稻田。
幸运的是,袁隆平的辛苦并没有白费,1964年他在试验稻田中真的找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并且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令其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的种子。
接着,袁隆平又从14000多个稻穗中,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并且通过播种,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
之后,经历了上千次失败后,袁隆平终于选育出了优良的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中国水稻产量增长 20%。
这项成就公布后立刻震惊了农业界,不仅推翻了米丘林、李森科的传统经典理论 “无性杂交”学说,也把水稻研究技术带向了新领域。
同时,不仅实现了袁隆平儿时梦想让中国人吃饱,更极大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有人把他誉为当代神农,可谓名副其实。
在中国,袁隆平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人物,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但,袁隆平的付出和杰出贡献,不止是造福中国人,更是让全世界人民都受益。
因此他也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表彰: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以色列总统亲自为他颁发沃尔夫奖,联合国聘请他为国际杂交水稻首席顾问,是美国国家学科外籍院士……
虽然袁隆平一生获得荣誉无数,但是他却活得非常低调和朴实。
许多人都谣传他有上千亿身价,其实他的工资加上股份分红、稿费、咨询费的收入,也不过一年才30多万元,不过是一个普通白领的工资。
平时穿的衬衫只要十几元,鞋子也不超过100元,戴的手表只有300元。
有一次他去商场买衣服,专门盯着打折衬衫。听说只要10块钱一件,就一口气买了十几件。
因为觉得太便宜,袁老付钱的时候还非常不好意思,一直跟售货员说:“太便宜了,不如你每件再加2块?”
除了勤俭,袁隆平也过得很简单。
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袁隆平非常讨厌住高楼大厦,一直住在很普通的房子里。
最昂贵的物件就是一辆20万元的沃尔沃,也只是因为他喜欢车而已。
不过因为太忙了,袁隆平根本没时间去考驾照。
后来,为了满足他的心愿,交管部门特批给袁老一张荣誉驾照,只能在家和试验田之间往返。
对此,袁老已经感觉很满足了。
袁隆平说:“人活一世,有许多东西得去坚守。如果一旦浮躁,很容易迷失自我,看不清事物本来的面目。所以有些事情,我们应该学会勇敢地放弃,必要的舍得,反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
回首袁隆平的一生,他把所有的一切都贡献给了水稻事业。
在人生最后的岁月,他也始终坚守自己的稻田,并且在多次采访中说:饿肚子真难受了。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曾问过袁隆平:这么大年纪了,为何还要如此执着辛苦?
他的回答永远是那么相似,因为他心系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现如今,袁老虽然已经不能再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他的精神永存。
先生用一生为中国崛起而努力,为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这份大志,千古难忘!
有的人死了,其实他一直都活着。
愿先生一路走好,用光辉照耀我们砥砺前行!
本文作者:歌
责任编辑:柳叶叨叨
评论列表(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