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桂林靖江王城南面的正阳门楼阙上,有一块题有“三元及第”的牌匾,它记载着广西在1300年科举史上的辉煌时刻。
古代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三元即考生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了第一名,这是科举时代每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耀。科举史上诞生了592位状元,然而“三元及第”者仅13人,广西就占其二。状元在古代文化中意味着什么?广西出现过多少位状元?他们在经历人生巨变之时,又有哪些传奇故事?
据1995年版《广西通志·教育志》考据,广西先后共出现了10位状元,他们分别是:
虽然数量众多,但是自隋代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到唐末近三百年间,广西在科举中却无人夺魁,零的突破发生在大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然而这位广西首位状元的诞生却颇具戏剧性。
这年春天,长安城的一处花园内,几位新科进士正在宴饮以贺金榜题名之喜,一位名叫赵观文的进士却闷闷不乐。他来自广西,自负文才绝伦,千里赶考的目标是一甲前三,谁知只考了个全国第八。在朋友劝慰下,赵观文正打算放开心中的郁闷,这时听到了一个惊人的传言——本次考试有人舞弊,状元是买来的。
当时的唐王朝,经历了黄巢之乱和藩镇割据,官场腐败、民不聊生,唐昭宗李晔有意整顿朝政,下令重考并亲自出题。在亲阅试卷后,认为赵观文“深穷物体之能,曲尽缘情之妙。”遂钦点为头名,使他成为广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在科举史上,状元实为凤毛麟角,不过,状元之中另有一等“超级学霸”,更是世所罕见,那就是“三元及第”的旷世奇才。
在广西河池宜州区的一座公园里,伫立着一座雕像,这位容貌俊美、风度俨然的才子,正是广西第一位“三元及第”的士子——冯京。但这位“三元及第”状元郎的诞生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
公元1049年(宋皇祐元年),28岁的广西才子冯京来到都城东京。此时的他已连中两元(解元、会元),是状元的热门人选。在他踌躇满志时,人生重大抉择悄然而至。宋朝“榜下捉婿”盛行,即权贵高门在科考发榜当日,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对读书人来说,一旦金榜题名,那娶豪门千金的“洞房花烛”也就接踵而至,事业爱情双丰收了。这次向冯京提亲的人身份非同一般,是当朝张贵妃的亲伯父——张尧佐。冯京并不想与声名狼藉的外戚有所瓜葛,力辞张尧佐后,民间流传着一个“错把冯京当马凉”的传说。
原来,张尧佐被拒后恼羞成怒,买通了殿试主考官,务必不让冯京名列前茅。冯京得知消息后,灵机一动,在殿试时故意把自己名字写得潦草一点,看上去像“马凉”,被贿赂的考官没有发现冯京的名字,冯京因而逃过一劫,最终顺利入闱,大魁天下。冯京不愿趋炎附势做权贵女婿的事迹传开后,人们都称赞他是“硬骨头状元”,“错把冯京当马凉”这一谚语也流传至今。
要想三元及第,固然需要非同一般的才学底蕴,但是也需要一点运气。在经历了700多年的漫长等待之后,广西迎来了第二位“三元及第”的诞生。
陈继昌,广西临桂人,字哲臣,号莲史,是清雍正、乾隆两朝著名重臣陈宏谋的玄孙。陈继昌自幼聪颖勤奋,学习刻苦,于嘉庆十七年(1813年)考中广西乡试解元,又在七年后考中会元。
桂林图书馆藏
殿试中,陈继昌抱病应考仍发挥出色,对行政、吏治、边防等要务都做出了精辟见解。
清代的殿试,只考策问一场,考生要对时事进行分析以及对社会问题提出对策,类似于现在的申论考试。如果只会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出彩的。
据清人陆以湉《冷庐杂识·桂林一枝》中记载,阅卷大臣对十份最优秀的考卷议定名次的时候,出现了争执。
广西桂林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 彭子龙:当时有两个阅卷官对他的这个殿试策就是这个试卷,其实是产生了一些争论,到底是不是给他第一名。这时候,当时有一个大学士叫曹振镛,他就在旁边也就嘀咕了一句,他说,我大清开国有一百多年了,才出了一个三元及第,不足以彰显我们这个文化的昌盛。最后这个阅卷官也争执不下,就把这个事情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提交给嘉庆皇帝,然后嘉庆皇帝看了一下陈继昌的殿试策,也是很赞赏他这个求真务实的殿试策,然后就是御笔一点,给他钦点成了第一名就是状元。
陈继昌三元及第,名震天下。嘉庆皇帝龙颜大悦,御笔写下诗歌:
大清百八载
景运两三元
旧相留遗泽
新英进正论
为彰显教化,两广总督阮元在广西贡院端礼门上雕刻了“三元及第”牌坊。这块牌坊历经百年风雨,向世人诉说着广西在科举史上创造的辉煌。
广西文脉,千年孕育、厚积薄发,自陈继昌后的70年间竟然又出了三位状元。这是清朝广西四位状元的殿试策抄本,现收藏于北京通州漷县书院。
不过,在古代即使广西出了这么多状元,很多人囿于成见,依旧对广西存有偏见。相传陈继昌出任江苏巡抚时,不少士子觉得“南蛮之地”的状元竟然来管理天下文风最盛的江南,纷纷不服管教。一天,苏州关帝庙落成,士子们故意为难,请陈继昌题联。陈继昌挥笔写道: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此联妙语双关,以关云长自比,江南名士自此低头。
如今,我们从这些文字中依然能一睹广西状元们通达事变的才能和风采。如张建勋则在殿试策中开宗明义地写道:“臣闻食者民之天也。”对救荒、理财、边防、课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841年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当年殿试就以如何防御海上之敌为题。广西进士龙启瑞指出对敌人要主动打击,不能坐以待毙,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文章切中要害,颇具说服力。
1888年,英国在西藏挑起侵略战争。1892年的壬辰科殿试就问如何对待英国犯境问题,刘福姚征引史实并结合形势作出了透彻阐释,成为广西最后一位状元。
评论列表(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