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间,我们都学习过《背影》
文中朱自清送别父亲的火车站,便是浦口火车站。
这个火车站承载了一代南京人的记忆
可后来更名后引发了众多的争议
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它是中国最文艺火车站之一
从南京中山码头坐轮渡,约十来分钟即可到江北。走出浦口码头,一个极富独特韵味的老式英式建筑映入眼帘:
伸出直通月台的单柱伞形长廊和连接轮渡码头的拱形雨廊,连接着一座3层米黄色的主楼,红色的屋顶上写着“南京北站”四个大字,这里便是频繁出现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浦口火车站。
浦口火车站是一座百年老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后来更名为“南京北站”,是中国唯一保存至今的民国特色的火车站,被评为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之一。
浦口火车站经历了日军侵华的炮火,建国后还经历了一次特大火灾,历经沧桑,但主体建筑基本完好地保留了下来,附属建筑也保留了当年的风貌,组成了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民国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浦口火车站站前雨棚
浦口火车站占地20公顷,为三层砖木结构,外墙由土黄色的水泥砂浆粉刷而成,呈现清新淡雅的米黄色,屋顶大而宽阔,颜色为夺目的鲜红色搭配青灰色的机平瓦,整体是非常经典的老式英式建筑风格,具有类似“小二楼别墅”的形制。
但是,百年之前的它,究竟有多么繁盛呢?
选址位于南京长江北岸的浦口火车站,它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为它曾经是津浦铁路的始发站和终点站,津浦铁路是一条从天津开往南京的铁路干线。
假如能够控制这条铁路,那么占有者不但能够威胁到北方的京津一带,并且在南边能够俯扼南京,因此津浦铁路在清王朝时期成为了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线路,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01 起源
浦口火车站旧址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清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5月18日,清政府分别向英、德两国的银团借款980万英镑,开始筹备火车线路与火车站设计修建事宜,到清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正式开始建设津浦铁路,浦口火车站也在这一年正式投入建设。
清宣统三年(1911年)津浦铁路竣工筑成,第二年随着黄河大铁桥的建成,津浦铁路也进入全线通车的状态,不过浦口火车站还没“行动”起来,直到1914年即民国三年,浦口火车站及其附属建筑,终于完工竣成并正式得以交付开放使用和运营。
是连接北平、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十几个省份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南京长江大桥没有通车之前,是接通大江南北的咽喉。
曾经,这里不断响起的汽笛声中,中转的客流在这里汇集,日夜不息。其周边,煤港、轮渡、汽车、邮局、医院、学校、饭店等,一应俱全,都喧嚣着向浦口火车站围拢,彼时,浦口火车站盛极一时。
02衰落
那么,如此重要的交通枢纽又是怎么走向没落的呢?
▲当这条恢弘的长江大桥建成之后,浦口火车站的运营也从此告一段落了。
新中国建立之后,南京长江大桥屹立而起,于是乘坐火车前往南京的旅客逐渐减少,因此在1968年的时候,浦口火车站的客运暂时停止。
03复兴:浦口火车站的新生
1985年5月,浦口火车站又恢复部分客运,开通了到齐齐哈尔、成都、兰州、徐州、新沂和连云港的列车。柳暗花明中,浦口火车站更名为“南京北站”。有了客运,火车站就复活了!它又灯火辉煌地迎来了繁忙的热潮。
04彻底关闭
2004年10月,浦口火车站再次停办客运,月台上的灯和回家的路也关闭了,浦口火车站与杏花春雨的江南岸就此隔绝。
据了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浦口火车站周边已有数家大中型的企业搬迁走或倒闭,许多企业用地转作他用或闲置。与此同时,浦口火车站地区对就业人口的吸引力也大大下降,人们纷纷迁往区外寻找工作机会,本区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
经济的缓慢增长制约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基础环境的改善。
05 很多名人曾在这“打卡”
浦口火车站不仅整体建筑感觉和氛围,很有年代气息和文艺气质,更因为百年来有许多名人,都来到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情怀和心绪。
朱自清
民国七年(1918年),即浦口火车站正式“开张”后的第四年,那一年的冬天,有一位名人把浦口火车站作为自己“北漂”的起始站,这就是著名文人朱自清,那一年他20岁要到北京去上学,站在人来人往的浦口火车站,与父亲话别的朱自清内心情感“上头”,便写下那篇日后的名家经典《背影》。
▲浦口火车站,站在这里的朱自清写下背影
孙中山
朱自清去上学第二年,又有一位名人特别在文章里提及浦口火车站,这位就是孙中山先生。那一年先生已经53岁依旧忧国忧民,并且将心血汇集成《实业计划》一文发表在《建设》杂志上,里面特别提到近代工业的首位必须是交通运输,把浦口火车站列入建设重点。
▲中山停灵台
而仅仅在孙即中山写下《实业计划》十年之后,1929年5月28日,孙先生再次经过这里,只不过令人心痛和惋惜的是,这次是装运着孙中山先生灵柩的火车,通过津浦铁路从北平运抵浦口火车站,在浦口火车站稍作停靠后通过浦口码头过江,最后安葬于中山陵。后来人们便在当时的灵柩停放处修建起了“中山停灵台”。
毛泽东
1919年的春天,这里又来了一位分量极重的人物,这就是我们敬爱的毛爷爷。那一年不过26岁的毛泽东去火车站给要远行的留学生送别,可没想到半路出了个“小插曲”,不知道是由于脚下一个不小心还是人挤人互踩,毛泽东的布鞋不慎丢失了。
不过幸运的是恰好遇到了自己的老乡,送上一双鞋来,才算解了这个小小的燃眉之急。这件“丢鞋”的事后来还被斯诺,写进了自己的作品《西行漫记》。
郭沫若
8年之后,1927年又有一位文豪来到这里,这位就是郭沫若了。郭沫若那次来到浦口火车站,正是要从这里中转渡江,到南昌去寻找革命同志,而后他还在参加南昌起义的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邓小平
有关浦口火车站的大事记,还有一个十分令人振奋,那就是1949年邓小平和陈毅,由合肥到达浦口火车站,当夜过江,驱车进驻总统府。
03浦口火车站的变与不变
很多人认为这里已经不值一提,现代科技发展如此迅速,像这样一个又破又小的火车站,怎能让人记在心里。其实,浦口火车站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政府正在对其进行改造,想让曾经繁华的浦口火车站,再度展现当时的光辉。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曾经所拥有过的辉煌
两年之后2006年,浦口火车站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火车站主体大楼、中山停灵台、贵宾楼、电报房等四处原先的主要部分,以及周边配套设施:电厂、高级职工住宅楼、火车轮渡桥、机车仓库等都被明确列入保护对象名单。
2010年8月18日浦口火车站再次得到更大规模的修缮保护,并于三年后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上的一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标牌
现在前往此地,会看到一块儿石碑,上面写着‘浦口火车站旧址’。曾经买橘子的父亲所跨月台,现在也极为地冷清,在此地长时间观望,能看到几只鸽子偶尔飞过。
然而因为浦口火车站有着清末民初的建筑风貌,也获得了大量影视剧组的青睐,大家耳熟能详的《孙中山》、《国歌》、《金粉世家》、《情深深雨蒙蒙》等影视作品中,都留下了浦口火车站的影子。
而往日有众多名人来此“打卡”,留下故事与轶事,也搭载了无数旧时情怀的浦口火车站旧址,也成为网红“打卡”地和拍照圣地。
浦口火车站曾经历了日军侵华的两次炮火和“文革”中的一次特大火灾,但它的外壳和主体丝毫未动,只是楼内木结构的楼梯楼板被更换了三分之二,现仅有三分之一还保留了昔日的面貌。
眼下,主楼的候车厅大门紧闭,几块墨绿色木板封死了窗户,上面堆积了厚厚的灰尘和蜘蛛网。
▲处于关闭状态,前来的游客仅能通过破门格窥见站内
结语
▲站房内,各种桌椅板凳堆放一起
历经着百年岁月沧桑的浦口火车站,无论是这里的主体建筑,还是周围的居民区,都显得有些破旧,但是也正是这份斑驳之感,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瓦都仿佛在诉说着浦口火车站曾经的辉煌。
假如没有南京长江大桥的话,那么浦口火车站的命运会不会变得不同呢?
会不会就会回到百年之前,在那个时候,只听见浦口火车站中鸣起了声声汽笛,大量的旅客都汇聚在火车站的大厅之中,而火车站外也有着行色匆匆地行人,有的似乎是准备送别,开往北方的火车日夜不息地工作着,然而这些也都只是一份回忆罢了!
我想可能也正是因为浦口火车站承载了老一辈人的众多记忆,那么一份厚重深藏已久的历史,才是大家不愿意改为“南京北站”的原因吧。
评论列表(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