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你坐啊。”
“啊,不了,屁股疼,最近那里长了个小肉球,不痛不痒,但是上厕所时挺麻烦,平时坐着也不舒服……”“那得去医院看看啊,怕是犯了痔疮,可不能拖!”一个小肉球而已,真有这么严重吗?
肛门长了小肉球是怎么回事?
痔疮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其中内痔患者在排便时用力,痔核结节就会下降游离在肛管以外,直肠或者肛管内部突起物或者赘生物可能经过肛门排出,症状较轻者多在排便时肛门肿物排出;症状严重者在腹压增高的情况下,比如下蹲、咳嗽以及用力等情况下均可能发生肛门肿物脱出的情况,这种肿物用手摸起来就如“小肉球”一般。
外痔由静脉丛扩张引起,容易反复发炎、血流瘀滞、形成血栓,引起局部肿块疼痛。外痔表面由皮肤覆盖,一般不易出血,主要表现有肛门不适、潮湿,痒或异物感,尤其是肛门部软组织团块,也就是所谓的“小肉球”。
然而不只是痔疮,肛门外长了“小肉球”还可能是以下情况的表现:
- 肛裂。便时疼痛,出血,肛门外脱出物不能回纳入肛门,为皮赘物长在肛裂底部。
- 直肠脱垂。排便时脱出,便后收缩能自行回纳,脱出物表面亦为粘膜,但脱出物较痔大,有环状粘膜沟。
- 直肠息肉。直肠下端息肉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能自行回纳,息肉表面为粘膜,粘膜发炎时呈草莓状,脱出息肉有蒂,常易出血。
- 部分肿瘤。直肠腺瘤、绒毛状或乳头状腺瘤、黑色素瘤、低位直肠癌等可随排粪脱出肛门外,伴有便血和脓血便。肛管癌可疼痛和出血,肿物呈菜花样,常在肛门外。
如果产生肉球是由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此外,还可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肛门功能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肛门功能、增加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
痔疮久治不愈会癌变吗?
痔疮癌变的说法会使一些患者忧心忡忡,甚至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其实痔疮本身并不会发展成肠癌,但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脓性分泌物对肛门的污染等,仍会对健康造成比较大的负担。
另外,由于痔疮和直肠癌都可能出现便血的表现,二者容易混淆,很多患者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漏诊、误诊肠癌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出现便血及其它异常症状,一定不能大意,需要及时辨别区分,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 1.便血的区别
痔疮出血多因为排便时大便摩擦直肠的黏膜导致血管破裂而引起,一般出血颜色比较鲜红,有的会出现大便滴血,有的会出现喷射性出血,一般量都比较多;血附着在大便表面,大便与血不混。而大肠癌引发的出血,颜色一般比较暗红并带有黏液,又叫黏液脓血便。血液往往与粪便混在一块,部分患者会出现大便发黑。
- 2.排便习惯的区别
痔疮患者一般不会发生大便性状的改变,少数可能会因为肛门疼痛出现排便困难的现象。肠癌患者多数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并且这种习惯的改变会逐渐加重。例如,大便次数增多,并且带有黏液,大便变细,稀水便,脓血便,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反复交替的便秘与腹泻。
- 3.个人状态的区别
肠癌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疲劳、无力感等,这是肿瘤细胞消耗能量和营养物质引起的。而痔疮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此类症状。
- 4.发病年龄的区别
痔疮没有年龄限制,任何年龄都可发病。肠癌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但是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生有年轻化趋势,年轻人一旦出现身体不适,也不能掉以轻心。
痔疮“盯上”年轻人,3个坏习惯趁早改
俗话说,十人九痔。国内外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在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56.7%的人患有痔疮。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数据逐步升高,且男、女没有太大差异,究其原因,与日常3个坏习惯有很大关系。
- 久坐不动
长期坐着工作的人群,由于臀部受到压迫,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回流不畅,静脉曲张而形成痔疮。
- 饮食不当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芥末等,这类食物能刺激直肠肛门部位血管充血和扩张,造成排便疼痛,从而加剧或诱发痔疮。
- 排便不当
固态粪便多储存在乙状结肠中,下降到直肠壶腹时产生便意,引起排便反射。若便质干硬、排出困难,直肠壶腹部干硬粪块堆积,会导致直肠肛管压力增加,引起痔疮发生。
由于痔疮是常见病、多发病,但不是每个痔疮患者均需手术治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有利建议,痔疮病友平时应少食辛辣油腻食物、避免饮用烈酒、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如出现痔疮疼痛及出血情况,及时到肛肠专科门诊就诊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痔疮是我国常见的肛肠疾病,虽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由于它比较困扰生活,很多患者都想通过手术快速解决病痛。其实,手术应该是最后的选择,首先应该靠生活方式的调节,然后靠药物,越早控制痔疮恢复得越好。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评论列表(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