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二战后苏联插手阿富汗内政,在苏联干涉下接连发生政变
二战之前,阿富汗一直是英国与沙俄反复争夺的英国殖民地区,为此英国曾先后三次入侵阿富汗(1839年至1842年、1879年至1880年、1919年)。二战后,随着欧洲老牌帝国的衰弱,世界开始进入美苏两国争霸的格局,阿富汗则再度成为两国博弈的焦点 。
彼时,美国以英国和韩国、日本为两翼,以巴基斯坦为支点,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扇形,从而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而苏联为了突破这种封锁,则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阿富汗。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阿富汗因普什图斯坦的领土争端问题,与巴基斯坦关系变得极为紧张,战争几乎一触即发。时刻关注阿富汗局势的苏联眼见机不可失,立即表示坚决支持阿富汗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从而意图将阿富汗拉入苏联大家庭的怀抱。
彼时,阿富汗国王是1933年即位的穆罕默德·查希尔·沙赫,而以其堂弟穆罕默德·达乌德为首的维新派,也趁机开始迅速在国内崛起,并与时任首相的沙阿·马赫穆德·汗亲王(达乌德的叔父)矛盾极为尖锐,达乌德反对叔父亲西方的外交政策,坚持认为阿富汗应该偏向邻国苏联,从而获得国家安全保障和获得更多的经济、军事援助。
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沙赫
1953年9月20日,达乌德在获得了国内左翼人士和进步军人,以及苏联支持的达乌德,迫使查希尔国王解除了沙阿·马赫穆德·汗的首相职务,而达乌德则随后出任首相。达乌德成为首相后,一改此前亲西方的外交政策,开始奉行“中立外交”并参与了不结盟运动,苏联对于阿富汗没有加入西方国家对自己的包围网赞叹有加,多次表示“阿富汗的中立是中亚和平的关键”。
1973年,由于阿富汗国内经济状况持续恶化,阿富汗国内开始出现亲苏派与亲美派矛盾,而国王查希尔倾向于美国,首相达乌德则更倾向于苏联,再加上查希尔对达乌德多年来大权独揽的不满,双方矛盾开始极为尖锐。
7月17日,在取得军队、人民民主党和苏联支持的情况下,达乌德趁总统查希尔访问意大利期间发动政变,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阿富汗共和国,达乌德自任国家主席兼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最高经济委员会主席,后于1977年出任总统。
穆罕默德·达乌德
掌握阿富汗大权之后,达乌德开始推行全面改革,实行全盘苏化,但由于不符合国内形势,阿富汗国内经济开始持续恶化,再加上达乌德对部落和宗教势力的打压引起的强烈反弹,导致达乌德的统治开始被动摇。
眼看形势恶化,达乌德不得不着手稳固自己的统治,一方面稳定国内局势,停止或缓和改革,着手改善与部落和宗教势力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改善外交关系,为了防止国内亲苏势力威胁到自己的权力,达乌德开始改变亲苏政策,解散国内亲苏组织,并改善与伊斯兰国家和西方的关系。
达乌德的改变,遭到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猛烈抨击,苏联也表示极端的不满。然而这并未能让达乌德回头,反而开始大规模清洗政府与军队中的左翼分子,甚至不惜采取暗杀的方式瓦解左翼力量。
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
1978年4月2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苏联支持下发动政变,达乌德全家被杀,次日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宣布将“阿富汗共和国”改名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并随后当选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国家元首)兼部长会议主席(政府总理)。
塔拉基掌握大权后,再度在阿富汗进行彻底的社会和经济改革,包括社会生活和国家机构民主化,进行土地改革等,而为了感谢苏联在推翻达乌德中的“兄弟般的无私帮助”,塔拉基在外交上则彻底依附于苏联。同时,大规模的镇压国内所谓的“反动派”和“反革命分子”,把所有在野党、反对政府改革法令的人士一概斥之为“人民的公敌”。
与此同时,人民民主党内部也在不久后发生分裂,塔拉基解除了“旗帜派”领导人卡尔迈勒等人的党政职务,并将他们开除出党,而他与曾经自己的坚定支持者哈菲佐拉·阿明之间的矛盾,则为自己的覆灭埋下了覆灭的隐患。
哈菲佐拉·阿明
1979年9月14日,已经掌握党、政、军大权的阿明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极短亲苏的塔拉基政权,两天后阿明出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保卫祖国最高委员会主席、保卫革命全国组织中央委员会主席。
02.苏联入侵阿富汗却深陷泥潭,苏联撤军后却又陷入内战
哈菲佐拉·阿明实际上并不受苏联的欢迎,早在其1979年被任命为总理时,苏联便授意塔拉基搞掉阿明,却没想到阿明却率先发动了政变,虽然事后苏联也对其表示了祝贺,但双方关系实际上并不融洽。
阿明上台之后,阿明也是根本不买苏联的帐,不仅要求苏联召回大使,而且拒绝苏联操纵阿富汗的情报机构和秘密警察,甚至直接拒绝了苏联邀请自己访问莫斯科的要求。于是,在1979年12月27日,苏联直接以“支援阶级兄弟”为由对阿富汗出兵,直接武力干涉阿富汗内政。
战争早期,苏军凭借兵力优势和现代化武器,很快便击溃了阿富汗军队,三天后便攻入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哈菲佐拉·阿明被杀,又将人民民主党旗帜派头目巴布拉克·卡尔迈勒扶植上台,由卡尔迈勒担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政府总理等职,并宣称阿富汗发生政变,苏军是应邀进入阿境。
阿富汗军队虽然无力抵抗苏军,但他们却凭借阿富汗复杂的山地地形,跟苏军展开了山地游击战,结果导致苏军的兵力优势和武器优势根本没地方发挥。结果,在九年的战争中,虽然苏联先后派遣了150多万官兵,然而在付出5万多伤亡代价,耗资450多亿卢布后,却始终没能充分将阿富汗掌控在自己手中。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最终决定终止这场没有结果的战争,并于1988年5月开始撤军,苏联政府后于1989年2月15日宣布阿富汗撤军结束,阿富汗战争至此结束。
苏军撤离后,阿富汗政府虽然名义上仍由亲苏的纳吉布拉政府控制,但当时政府军却只能控制全国约10%的地区,而在之后随着苏联国内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也是无暇顾及纳吉布拉,后苏联解体,新生的俄罗斯联邦也不愿再支持纳吉布拉政府,这导致纳吉布拉的统治已经变得岌岌可危。
布尔汉努丁·拉巴尼
1992年4月,在阿富汗各地游击队的攻击下,纳吉布拉政权最终宣告崩溃,而拉巴尼领导的伊斯兰促进会成为接管政权的游击队的主要力量,并很快建立了过渡政府,同时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国,拉巴尼为新政权临时领导委员会主要成员,后于6月28日接替穆贾迪迪出任阿富汗伊斯兰国第二任临时总统,12月30日出任过渡政府总统。
这里需要提一下,阿富汗由于历史上先后被突厥、唐朝、波斯等国统治,又被蒙古、苏联等国入侵,因而国内形势极为复杂。其国内除了占人口大部的普什图人(约占40%)和塔吉克人(约占25%)之外,还有哈扎拉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等20多个少数民族,而且这些这些部族相互隔绝难以融合,早已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部族各自为政,基本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武装,而在反抗苏联入侵的战争中这些武装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
由于阿富汗国内各派系之间的矛盾始终无法调和,因此过渡政府仅仅成立两年之后,即1994年8月,总统阿巴尼领导和总理希克马蒂亚尔,便在各部族军阀的支持下,发生了激烈内战,阿富汗就此陷入军阀混战之中。
03.塔利班于阿富汗内战中崛起,虽夺取政权却未获国内外认可
就在各地军阀混战,百姓民不聊生之际,一个叫做“塔利班”的势力却开始悄然崛起。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原本参加过反抗苏军入侵的战争,还曾因作战勇猛而被提拔为副司令,苏军撤退后他则返回家乡的宗教学校教书,但很快生活便再度被军阀内战所打乱。后在惩戒一名欺凌女学生的当地军阀时,奥马尔趁机发动宗教学生揭竿而起,“塔利班”应运而生。
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
塔利班(英文名:Taliban),意为“伊斯兰教学生”,因此“塔利班”又被称为伊斯兰学生运动武装,其早期骨干成员多来自宗教学校或受过培训的阿富汗普什图族难民。塔利班成立后,凭借着“铲除军阀,重建国家”和“建立真正的伊斯兰政权”两大旗号,与国内混战军阀形成鲜明对比,迅速获得了阿富汗百姓支持,因而得以迅速发展,奥马尔则成为了塔利班领袖。
1996年9月27日,塔利班武装攻占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随后成立临时政府接管政权,而以原总统拉巴尼为首的原政府,则迁往了阿富汗北部。
由于在近代以前的两百多年里,普什图族凭借着人口优势,在国内军事、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这导致阿富汗国内的普什图族与非普什图族矛盾极为尖锐。而塔利班作为普什图族的利益代表,在其掌握政权之后,立即便遭到了非普什图族的极度反对。
1996年10月,在原总统拉巴尼的召集下,由拉巴尼、马苏德领导的伊斯兰促进会、杜斯塔姆领导的伊斯兰民族运动和哈利利领导的伊斯兰统一党,以及一些其他小党派,组建成立了反塔利班联盟,即“保卫祖国最高委员会”,始终与塔利班政权进行对抗。
此外,塔利班掌握政权之后,为了建立一个“纯粹的伊斯兰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严格的政令,例如禁止电影电视,严控娱乐活动;男人必须蓄须,女人必须蒙面,不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和就业,而这无疑极大激化了国内矛盾。
巴米扬大佛
而除了国内矛盾之外,塔利班由于在内外政策上奉行极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因而除了巴基斯坦、沙特、阿联酋三个伊斯兰国家之外,始终没能获得国际社会和联合国的承认。尤其是其以佛像是异教徒神像为由,摧毁包括巴米扬大佛在内的国内佛像后,更是遭到了很多信仰佛教国家的强烈反对,就连信奉耶稣的西方国家,甚至是伊斯兰国家都对此表示了抗议。
04.美国以反恐为名出兵阿富汗,塔利班在游击战中不断壮大
塔利班虽然在国内丧失人心,在国际上难获承认,但凭借军事上的优势,还是牢牢掌控着国内大半领土,并在与北方反塔利班联盟的交战中屡占上风。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的介入,塔利班政权的统治也不至于如此迅速的崩溃。
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
前文说过,塔利班首脑曾参加过抵抗苏军的战争,而另外一个沙特人,则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时,参加了美国支持的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而正是在此期间,他与奥马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基地组织头目,赫赫有名的恐怖分子——乌萨马·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丹。传闻,后来本·拉登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奥马尔。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之后,本·拉登便带着自己的追随者返回了沙特,但在“海湾战争”后,却又因不满沙特邀请美国驻扎军队而与政府爆发矛盾,随后前往苏丹重建基地组织,并从1992年开始策划了一系列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后因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本·拉登被迫离开苏丹。
离开苏丹之后,本·拉登便又返回了阿富汗,投奔了已经混的风生水起的奥马尔,而在奥马尔的支持下,基地组织在阿富汗迅速发展壮大。1998年,基地组织因为袭击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而阿富汗也因为藏匿和支持本·拉登而遭到联合国制裁。
2001年9月11日,“911”事件爆发,本·拉登被指为这次袭击的策划者,随后美国向阿富汗提出了“把基地组织高层成员交给美国”等要求,塔利班政府则拒绝与美国对话,并表示与非穆斯林领袖对话是对他们的侮辱。于是,美国随后向全世界宣布,美军将要在阿富汗展开一场反恐战争。
10月7日,“阿富汗战争”爆发,美国、英国、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约国家组成联军进入阿富汗,同时与当地的反塔利班联盟接触,相约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权。与此同时,吉尔吉斯斯坦、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则为美国提供了后勤支援,并在战后派遣军队驻扎阿富汗。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塔利班军队根本没实力对抗,其统治迅速宣告崩溃,首领奥马尔及塔利班残余势力逃亡到阿富汗东南与巴基斯塔交界山区继续与北约和反塔利班武装继续负隅顽抗。而反塔利班联盟领导人拉巴尼则返回首都喀布尔,并在不久后出任新政府总统。
与苏联一样,美国虽然摧毁了塔利班政权,但面对游击战,他们却无力将其根除。2016年,2016年7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放缓美军在阿富汗的撤军计划。2020年2月29日,美国与塔利班在卡塔尔多哈签署和平协议,这场持续长达18年的阿富汗战争,至此才宣告结束。
在这场长达十八年的战争中,由于美军辱尸、焚经和屠杀平民等丑闻接连发生,导致阿富汗反美情绪持续高涨,而塔利班则趁机打出复仇旗号,积极争取民心。结果,虽然在美国驻军阿富汗期间,塔利班武装无法与其正面对抗,但却在暗中不断积蓄实力,于是在美国开始撤军行动后,塔利班武装迅速又杀了回来。
时间来到2021年8月,塔利班武装在与反塔利班武装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如推土机一般迅速占领阿富汗各大城市,而反塔利班武装却是无力抵抗。5月15日,塔利班武装重新进入首都喀布尔,阿富汗总统加尼等人则逃至乌兹别克斯坦。
评论列表(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