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规模暴发疫情处置经验
中国新冠疫情去年5月总体上已经得到控制,但全球疫情在仍不断蔓延和持续发展。我国由国外输入疫情陆续引发多地暴发,此起彼伏,例如吉林舒兰、辽宁大连、新疆乌鲁木齐、河北石家庄、云南瑞丽、广东深圳……均发生了不大不小的暴发疫情,但在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下,没有让这些局地疫情变为燎原之势。
针对这些小规模暴发疫情,我国已经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应对办法,我试图总结如下:
首先,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以及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简称“次密接”)追踪并集中隔离,并确定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
其次,对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如病例所在的小区或单元楼)进行封闭管理,老百姓居家隔离,并多次进行核酸检测,把感染者尽可能找出来。
第三,根据疫情发展形势,进一步扩大病例搜索范围,比方说对发现病例的小区或者所在的街道进行核酸检测,尽快把感染者找出来,进行隔离,防止其继续感染他人。限制人群聚集,比方说禁止堂食、关闭影院、暂停线下培训等活动。
第四,如果觉得疫情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或者谨慎起见,整个行政区全员核酸检测,而且多次检测。多次检测的目的一是为了减少检测的假阴性,二是因为感染者在不同阶段核酸检测阳性率不同,通过多次检测可以提高发现感染者的机会。
这些应对措施从传染病防控理论来分析,仅仅围绕传染病防控的“三板斧”: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我国多地暴发疫情应对的经验表明,这些措施的组合拳是行之有效的,能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广州这次暴发疫情的处置,必然会受到这些宝贵经验的指导。
广州暴发疫情的特点
广州本次疫情肇始于5月21日,到6月10号疫情已经持续21天,共报告131例,其中确诊123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这次疫情处置充分借鉴了前期的抗疫经验,总结这次疫情有如下特点:
1、这是一起由印度变异株引起的传播,潜伏期短,感染者病毒载量高,传播速度快。按照病毒变异的一般规律,如果变异株传播速度增加,致病力会有所下降,但这次病例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并不高(8/131=6%),可能是由于感染者病毒载量高所致,或者提示该变异株的致病力并没有明显下降。
2、本次疫情官方公布的病例之间的传播链比较清楚,说明经过去年抗击新冠的洗礼,以及大数据的应用,流行病学调查的精准性较高,能清楚地刻画出这次疫情传播的来龙去脉。也说明这次疫情还没有大规模社区流行,因为如果大规模社区流行,传播链往往是很难摸清楚的。
3、从空间分布范围来看,大部分病例(97/131=74%)集中在荔湾区的白鹤洞街和中南街,也就是现在已经划定的高风险区域,并进行了封闭管理。其余的病例分布在佛山市(10例)、广州南沙区(9例)、广州海珠区(8例)、广州番禺区(4例)、广州越秀区(1例)、茂名市(1例)、湛江市(1例)。这也说明疫情还是相对集中的。
4、从病例来源来看,绝大部分病例(123/131=94%)是从重点人群和密接中发现的,这说明病例基本来源于管控人群,由于这些管控人群处于居家或集中隔离状态,很难再在社区继续传播(但可能在家庭内传播),这对切断传播链,平息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疫情上述流行病学特点,可以判断广州本次疫情已经处在下降通道,控制指日可待。
广州疫情流行规模和清零时间预测
大家最想知道的是这次疫情到底什么时候能够结束?这是政府和老百姓特别关心的问题。
图1是根据官方发布结果整理出来的这次疫情的流行曲线图,从这张图看,疫情已经往下走了,这是个好消息。但6月10日又报告9例(图上没有标出来),有一个小回升,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9例病例全部来自荔湾,其中8例是来自被管理的密接,1例是封闭管区域核酸大筛查发现,这说明疫情传播范围没有继续扩大。
图1
我们再把这次疫情与去年3月广州输入疫情引起的暴发比较(图2),发现两次疫情的流行曲线很相似,但不清楚具体原因是什么。猜测也许是与广州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特点有关吧。比方这次疫情流调发现,疫情传播大多发生在饮食场所,充分体现了广州饮食文化的鼎盛,也提示餐饮场所也许是广州今后疫情防控的重点。
图2
保守估计,本次疫情规模应该在180例之内,6月20日之前清零,持续时间一个月左右。但提醒大家注意,这只是预测而已,不能当真。
图3
朋友私下问,为何广州这次疫情持续这么长时间还没有结束?这个问题真不好回答。
首先,每一次暴发疫情均有它本身的规律。
其次,从理论上分析,新冠暴发疫情规模和持续时间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疫情发现的早晚,发现得越晚,采取措施就越迟,控制越难,清零时间就越长;其次是防控措施的力度,防控措施力度越大,清零时间越短。从下面的图4可以略见一斑。红线表示从疫情第3天开始就采取有力的控制措施,与不采取任何措施的绿线相比,可以大大降低疫情规模,清零时间也明显提前。
图4 (模拟图,不是真实情况)
结束语
广州这次疫情只是新冠大流行的一个小插曲,有了去年的成功抗疫经验,我们必然会战胜这次疫情,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如何才能结束新冠全球大流行,回归到正常生活,这是一个需要全人类共同回答的宏大命题。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微信公众号
评论列表(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