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宜庆
要弄清青岛浮船坞的身世,先从青岛早期的造船厂说起。
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德国殖民当局将青岛规划为远东自由贸易港和军事基地。
浮船坞。陆游藏品。
1898年10月,德国造船技师奥斯塔在青岛湾(今莱阳路8号院内)创建了修船所,在档案资料和已经出版的图书中,称为奥斯塔造船厂。这被看作青岛造船工业的起点。1901年,奥斯塔已经雇佣了260名中国工人。奥斯塔造船厂有两个小型机械车间,以修船为主,兼造小船。
1898年4月,德国议会通过拨款500万马克决议,用于胶澳港口建设,后又追加350万马克。德国在青岛建造的“大港口”1904年3月6日竣工。1900年,德国派遣其“远东舰队”进驻青岛,为了便于就近维修舰队船只和制造新舰船,在大港开始兴建与港口匹配的大型造船厂。这个官方的造船厂始称“青岛水师工务局”,也称“总督府船坊”,1907年改名为“青岛造船厂”。
据青岛大学德语教师朱轶杰翻译的德国教授马维利(Prof.WilhelmMatzat)的《奥斯塔和他的船厂》一文介绍:到了1905年,奥斯塔的企业已经雇佣了350名中国工人,多名德国人,资产达到了30万马克。然而,在此期间建造的位于大港的官方的造船厂(始建于1900~1901年间,初为修船所)成了他的一个巨大的竞争对手,对奥斯塔的公司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1909年的时候,他不得不将他的工厂卖掉,其中工厂的设备、工具和材料以及来自俄罗斯海参崴的一份价值26.5万马克生产破冰船的订单卖给了青岛造船厂,作价98233马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早就垂涎德国在青岛的利益,借此机会与德国宣战。日本、英国联军进攻青岛。
1914年10月,德军的防线屡屡被日军突破,德军从青岛撤退前把1.6万吨浮船坞和150吨起重机沉入胶州湾。侵华日军从海底打捞出来,供其使用。日本侵占青岛,只有一个目的,贪婪地掠夺。连德国人修建时也未曾预料到青岛浮船坞会有这样的命运——— 1916年7月4日,日军用“富士”号军舰把浮船坞劫运到日本佐世堡港。王统照在1934年写的散文《青岛素描》中,以愤慨、挖苦的语气写道:“从那时起,军港的青岛一变而为纯粹的商港。聪明的××人知道这里还不是久居之地。也不作军港的企图。把德人修的船坞拖回他们的国内……”文中的“××人”自然指的是“日本人”。
被劫走的1.6万吨浮船坞命运如何?1922年,中国政府在接收青岛的“鲁案”谈判中,曾提出归还浮船坞,但日本恃强凌弱,拒不交还。1.6万吨浮船消逝在青岛人的视野,杳无音讯。记者在ChineseMahan的《中华海权笔记之270》中发现青岛浮船坞的下落。该文写道:(青岛浮船坞)一直在日本三菱神户造船厂使用到1988年才拆解。据日本三菱神户造船厂史料记载,1918年10月,该坞被神户造船所从日本海军省借用,作为该所第3船坞使用,直到1987年停用,1988年2月被解体作为废铁卖掉。”
青岛造船厂150吨起重机下落如何?为了避免青岛浮船坞被抢劫的命运,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沈鸿烈率领的国民政府军队撤离青岛前,将150吨起重机彻底炸毁。
追寻青岛浮船坞的命运,打捞一段沉重的历史记忆,青岛的沧桑,亦是一段伤心史,足可以昭示现在、警示来者。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