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雅集(适时雅集女装连衣裙)

适时雅集?最近有很多兄弟都想得到回答。还有少部分人想了解适时雅集女装连衣裙。对此,武陵观察网准备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内阁大合照

图1:谢环,《杏园雅集图》卷,明代,镇江博物馆藏

明英宗为明宣宗的长子,9岁即位,辅佐小皇帝的重任便落在内阁肩上,当时内阁由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前朝重臣所领导,史称“三杨”。其中,杨士奇曾是明仁宗和明宣宗的老师,更是宣宗和英宗的内阁首辅大臣,辅佐英宗时期正是他政治权力最高峰。英宗即位第二年,73岁的杨士奇与多位朝廷重臣在杨荣的私家花园——杏园举办假日雅集,并邀请深受宣宗喜爱的宫廷画家谢环为此次聚会绘图纪念,是为《杏园雅集图》。最年长的杨士奇于卷首作《杏园雅集序》,与会官员各赋诗一首于卷后,最后再由场地主人杨荣题上《杏园雅集图后序》。《杏园雅集图》现存3件,分别为镇江博物馆(图1)、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图2)所藏两本绘画,以及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版画本。据学者研究,传世3本可能都不是谢环真迹,镇江本与版画本构图和内容相似,应最接近谢环原作。

图2-1:谢环,《杏园雅集图》卷,明代,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谢环是明初宫廷画家,出身浙江,以绘画驰名于时,并“以艺事征至京师”。他于永乐年间入宫,在宣宗朝时期备受荣宠,其画艺深受皇帝赏识,不但将他拔擢至锦衣卫千户的官职,各种赏赐不绝,经常赐赠他御制书画诗文,可说是宣宗跟前的大红人。谢环是带有文人特质的宫廷画家,据载他“知学问,喜赋诗”,与朝中官员多有来往。

图2-2:谢环,《杏园雅集图》卷,局部,明代,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镇江本中画有9位内阁文官与画家谢环本人,《杏园雅集图后序》载明画中人物身份为工部尚书杨荣、兵部尚书杨士奇、礼部尚书杨溥、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王直、少詹事兼侍讲学士王英、左庶子周述、侍读学士钱习礼、侍读学士李时勉、侍讲学士陈循和锦衣卫千户谢环。除了谢环,他们大部分是为年幼英宗讲解古代经典的讲读老师,为皇帝身边的近臣,身处政治权力的核心。据学者研究,画中人物大多出身江西,正代表了当时江西文官集团在政治上的主导地位。数年后,宦官王振专权,年事已高的“三杨”也淡出政坛。此卷中,画家仔细描绘了他们的面容特色,使其具有肖像画的特质,除了宣示他们在朝野上的人际网络与共同的政治立场,亦是相当有时代纪念性的画像作品。亦有学者指出,宣宗朝经常以绘画作为政治宣传手法,《杏园雅集图》中多宣宗朝旧臣,谢环也是宣宗极为赏识的宫廷画家,此画沿袭了宣宗朝的传统,并藉此显示朝廷的和谐气氛以及国家强盛的景况。

假日雅集

《杏园雅集图》不仅是英宗内阁重臣的纪念画像,同时也是假日雅集活动的记录。杨士奇《杏园雅集序》中便提到,众贤臣“寅而入,酉而出”(清晨5点以前上班,下午5点以后才下班),也该适时休假,“若劳息张弛之宜,则虽古之人有所不废焉,乃正统丁巳三月之朔,当休假。”序中并将官员的休假福利归功于当今圣上,“海内宴安、民康物阜”的太平盛世,官员才得以在每个月的朔、望之日,即第一日和第十五日休假,一切皆是皇帝恩赐,因此特地绘图记录这太平之世才能拥有的休闲生活。于图中可见背景为私家园林景致,卷首有小桥流水、卷末水岸旁建一亭阁,园中陈设有桌椅、文房古玩、琴棋书画等文人雅集摆设,几位仆役负责挑物、烧水、备餐。画中人物分为三组,第一人为画家谢环,前方3人分别为陈循、李时勉、周述,他们正往园中行进;第二组人物坐于石屏前,杨荣和杨士奇一同坐在中央的长椅上,是本画的中心人物,也是此次雅集的场地主人和最资深的内阁大臣,王直则坐在旁边一张单椅上;第三组人物是围坐在书桌旁准备题字的王英、杨溥、钱习礼3人。

官员聚会图像的发展历程

功臣肖像和雅集图在绘画史上已有深远的历史传统,《杏园雅集图》的图式正是这两个绘画传统结合的产物。官员聚会的图像记录传统可以上溯至唐代《香山九老图》,根据白居易的《九老图诗序》,会昌五年(845)三月二十四日,与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真、张浑6人在洛阳香山白居易的居所东都履道坊聚会,由于与会者皆是70岁以上的白发老人,故称“尚齿之会”。他们都是年事已高的退休贤官,聚会中仍载歌载舞,既醉且欢,各赋七言诗一首以纪念这个难得的欢聚;同年夏天,又有狄兼谟、庐贞两人加入聚会,这次,他们特地请画家将与会九人的形貌画下,并在人像旁写上姓名和年岁,以兹纪念。

图3-1:《睢阳五老图》之王涣像,宋代,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唐代的《香山九老图》并未流传下来,但很可能是类似宋人《睢阳五老图》(图3)的人物肖像图式,该图序文中提及著名的唐代“九老图”正是其所欲仿效的对象。因此,从《睢阳五老图》可以窥见唐代《香山九老图》的原始图式。“睢阳五老”是北宋仁宗时期的五位名臣杜衍、王涣、毕世长、朱贯、冯平,他们经常在睢阳聚会同游,“赋诗酬唱,怡然相得”,称为五老会,他们都已届八九十岁的高龄了,特别请人绘图以纪其盛。此图原本应为长卷,人物立像依序排列,现已被分割并分藏于不同的美术馆。画家描绘出五老的身形面貌特色,并书榜题标示人物的官职、姓名与年纪,画卷背景空白,并未绘入聚会场景。

图3-2:《睢阳五老图》之冯平像,宋代,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3-3:《睢阳五老图》之毕世长像,宋代,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香山九老”的题材到了宋代以后产生了不同的图式,包括台北故宫藏宋人《香山九老图》纨扇(图4)、传为南宋刘松年所作的《香山九老图》卷。两图中的人物皆在户外园林中活动,并有相似的人物分组:第一组为两位老者正在观赏字画;第二组为4位正在行走的老人,一位回头观看童仆手中的画卷,一位头上簪花并手舞足蹈;第三组的三位老者正在弈棋。此类香山九老图将主角人物置于雅集活动之中,却失去了个人形貌的肖像性特色。

图4:《香山九老》,宋代,台北故宫藏

唐代的《十八学士图》到了宋代也有雅集化的现象。“十八学士”为唐太宗为秦王时所网罗的文官参谋集团,登基后,命宫廷画师阎立本绘制十八学士图像,作为君王礼贤下士的政治宣传。据研究,十八学士图原本也是排列式的人物立像图卷,传为宋徽宗所绘的《文会图》(图5)则是十八学士图雅集化之后的产物。画中着重雅集聚会的场景布置,强调人物于宫廷园林中宴饮聚乐的活动。

图5:(传)宋徽宗,《文会图》,局部,宋代,台北故宫藏

有学者注意到,《杏园雅集图》的诗文中经常提及香山九老会,可见与会者对于这个唐代的官员聚会典故知之甚详,或许此次聚会正有仿效九老会之意,或者以之自喻。巧合的是,除去画家谢环,参与杏园雅集的重量级文臣恰好是九位。“香山九老”的聚会时间为唐代“甘露之变”4年之后,这是一场文官与宦官之争,最后由宦官得权;而“杏园雅集”举行的正统二年,宦官王振已愈加嚣张,有学者推断《杏园雅集图》或许还隐喻着内阁重臣与宦官之间的对立局面。

西园雅集

在雅集图的传统中,“西园雅集”的概念和图像在明代相当流行,传为北宋米芾所写的《西园雅集图记》记录了北宋时的驸马画家王诜邀请16名友人于府中西园聚会,与会人士包括苏轼、苏辙、黄庭坚、李公麟、米芾、蔡襄、陈景元等著名文士,他们在聚会中从事书画创作、吟诗赋词、拨阮弹唱等艺文活动,是为文人雅集之乐。尔后王诜请李公麟为此次聚会绘图纪念,又请米芾记其事。然而米芾《西园雅集图记》的真伪受到学者质疑,据研究,此文可能为明人伪托之作。但是在文献记录中,宋代的确存在许多以苏轼交友圈为中心的雅集活动和图像,画名有雅集图、西园雅集图、述古图等。

传世的宋代西园雅集图像仅有南宋院画家马远所作的《春游赋诗图》卷(图6),据学者研究,此图即是描绘苏东坡与友人燕集的场景。在整体构图上,该卷与《杏园雅集图》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图皆以人物穿越小桥带领观者进入园林场景,人物以分组的形式从事雅集活动。《春游赋诗图》中一位头戴东坡巾的持杖文士正要过桥,过桥之后,一群人围绕着桌案观看一位文士挥毫创作,画卷后段则有数字文士在园林中游赏,卷末则是童仆备茶的场景。

图6:马远,《春游赋诗图》,局部,南宋,美国纳尔逊美术馆藏

“西园”的意象可上溯自曹魏时期在邺城文昌殿以西所建造的铜爵园,曹丕经常邀集建安文人于美丽的园囿中宴游赏景,饮酒赋诗,并藉此广罗文学之士作为幕僚,“西园”因此成为文人受邀至贵族园林中雅集活动的象征。在明代,雅集图成为一种风尚而被不断复制,持画者藉此展示自己的特殊品味,与其对历史人物的怀想、对古玩的嗜好;官员则将自己的肖像植入雅集图中,亦是追求一种风雅的古典趣味与身份认同。

新风潮

《杏园雅集图》将官员肖像与雅集图式结合,成为明初流行的一种图式与典范,该图所画皆“一时人物”,深受社会上层阶级人士喜爱,尔后相继产生《竹园寿集图》《五同会图》《十同年图》等类似的官员雅集图。《竹园寿集图序》中便明确提到是以《杏园雅集图》为仿效对象,与会官员许进之子许论甚至将家藏的《竹园寿集图》与《杏园雅集图》集为《二园集》,刊刻成书,可见此类图像受欢迎的程度。

在另一个明代官员聚会“翰林同年会”中,便有人携带了《杏园雅集图》供大家传阅,对着具有肖像性质的官员画像,以及题跋的精确指示,观画者可轻易辨识出画中人物,缅怀画中“三杨二王”的高致风韵。接着与会人士便预约了下一次聚会也要请画师绘图,以纪念大家同年在朝之谊,而产生了《翰林同年会图》。此图虽已不传,我们仍可由这些记录得知《杏园雅集图》所带起的官员雅集图风潮,亦可说是政治圈高官名士的大合照。

图7-1:吕纪、吕文英,《竹园寿集图》卷,局部,明代,北京故宫藏

模仿《杏园雅集图》的《竹园寿集图》(图7)传为宫廷画家吕纪和吕文英所作,记录吏部尚书屠滽、户部尚书周经、御史佀钟3人同值六十大寿,于周经宅院举办雅集,多位官员前往祝寿的场景,与会者共14人,由此亦可推知此图绘于弘治己未(1499)。此卷设色鲜丽,红色、蓝色、绿色的官袍相当亮眼,按明制官阶一品至四品为绯袍,五品至七品为青袍,八品、九品为绿袍。人物以分组形式安排于竹园的雅集场景中,竹园中有巨大的太湖石、桌案古玩,宾主或坐或立,形貌逼真,人像旁书写姓名榜题,更加突显画中人物的肖像性质。主像为3位寿老,卷尾正在观赏画轴的2人就是画家吕纪和吕文英。

图7-2:吕纪、吕文英,《竹园寿集图》卷,局部,明代,北京故宫藏

同学会与同乡会

明代还有一类官员肖像雅集图是以同榜进士或同乡为聚会特色,亦采用《杏园雅集图》的图式,只是雅集场景布置变得简略,如同制式的舞台布景,画中人物也未从事雅集活动,此类图像较接近纪念性的群像画,雅集活动的特质已然消失。

图8-1:《十同年会图》卷,局部,明代,北京故宫藏

如明人画《十同年会图》卷(图8),画中人物为明天顺八年甲申(1464)的同榜进士,他们经常聚会,画中聚会是于弘治十六年癸亥(1504)在刑部尚书闵珪私宅里举行的那一次。人物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南京户部尚书王轼、吏部左侍郎焦芳、部右侍郎谢铎3人;第二组有4人,分别是工部尚书曾鉴、闵珪,工部右侍郎张达、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第三组则是户部右侍郎陈清、兵部尚书刘大夏、户部尚书李东阳。宫廷画家就在现场作画,描绘个人的“形骸意态”,仅有焦芳因无法参与该次聚会而采用预留的旧稿画成。此卷原有10本供与会人士各藏其家,如今仅存闵家所藏本。此类画作正宣示了画中人物同年进士的特殊情谊,在官场上亦互相扶持,然而焦芳后来依附宦官刘瑾,进而迫害十同年会的成员,对照此图显得当讽刺。

图8-2:《十同年会图》卷,局部,明代,北京故宫藏

明丁彩的《五同会图》(图9)则是同乡会性质,据吴宽的《五同会序》,所谓“五同”,是指同时、同乡、同朝、同志、同道,画中五位高官皆来自苏州,包括礼部尚书吴宽、礼部侍郎李杰、南京副都御史陈璚、吏部侍郎王鏊及太仆寺卿吴洪,他们交情深厚且政治立场相同,经常聚会,后来陈璚擢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王鏊因丁外艰离京,吴宽年事已高也即将引退,故绘图纪念最后一次在北京的五人聚会,绘图者为浙江人丁彩。《五同会图》与《十同年会图》制作时间相近,同是以园林雅集场景为背景的纪念群像画。此类图像除了表示当时政治人物对于制作团体肖像画的热衷,亦展现他们在朝野的交游和人际网络,以及当时的政治生态。

图9:丁彩,《五同年图》卷,局部,明代,北京故宫藏

李如珊,台大艺术史研究所硕士,在古代艺术时空里游园、惊艳,于文字间曼舞

参考书目与延伸阅读

Wang, Cheng-hua,Material Culture andEmperorship:The Shaping of Imperial Role at the Court of Xuanzong,Ph.D. Dissertation,Yale University,1998

尹吉男,《政治还是娱乐:杏园雅集和〈杏园雅集图〉新解》,《故宫博物院院刊》,2016(1),页6-39

衣若芬,《天禄千秋——宋徽宗〈文会图〉及其题诗》,收入王耀庭编《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2008,页347-372

衣若芬,《一桩历史的公案——“西园雅集”》,《中国文哲研究集刊》,1997(10),页221-268

吴诵芬,《画错颜色的后果——〈杏园雅集图〉与戴进传说的矛盾》,《故宫文物月刊》,2008(305),页32-41

吴诵芬,《谢环杏园雅集图研究》,台北: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

林亭宇,《“西园雅集”文献与图像的形塑——兼论马远〈西园雅集图〉研究》,台北: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12

板仓圣哲,《睢阳五老图像的成立与开展——北宋知识分子的绘画表象》,收入王耀庭编《开创与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2008,页325-345

苏玟萱,《从明代官员雅集图看明代雅集图及群体肖像的发展》,台北: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研究所硕士论文,201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