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明洪武梅瓶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据统计,南博所藏的42万件文物中,瓷器藏品占了一半,多达20多万件。在南京,梅瓶向来是众多瓷器中备受专家学者所瞩目的,盛行于元明两朝,极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当中院藏的珍品“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更是于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这件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现存的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和收藏价值。我们细观其外形,这件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身高41.7厘米,器型完整无缺,瓶口窄小,颈短肩宽,瓶身渐收,瓶子的底部微微外撇,造型整体看上去优美而匀称。为什么这件梅瓶身价如此不凡?我们慢慢往下说。
洪武年间为何热衷釉里红?
明初洪武年间,釉里红曾被大量烧造,用作皇家御用瓷,只有王公贵族才能拥有,一般百姓家里是不能使用的。这是因为红色在这一时期代表了高贵的身份,这与朱元璋的个人喜好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改朝换代,但都常用红色表明正统,朱元璋生于安徽凤眼,在南方发迹,定都南京,在五行学说中,南方属火,以赤色为代表。
朱元璋早年参加过红巾军,“朱”就是红色,“洪武”也与红谐音,因此朱元璋认为红色与自己命数相合,这些因素导致可他对红色的偏好。朱元璋曾下令御窑厂大量烧制这种釉里红瓷器,使釉里红工艺在这一时期有了发展,但烧成率依旧很低。另外明代御窑厂有一项规定,凡是烧得不好的瓷器,都要被砸碎掩埋,因此流传下来的完整器很少,十分珍贵。
梅瓶主人:曾声威显赫的宋氏家族
1957年3月,考古人员在南京江宁县东善桥响龙山附近,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这块土包被当地农民叫作“娘娘坟”。根据出土的墓志,墓主人是明成祖朱棣的驸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宋琥是明朝开国大将宋晟的儿子,永乐元年(即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大力封赏帮他赢得靖难之役的功臣,他下令召回镇守西北的封疆大吏宋晟。
宋晟是安徽定远人,早在洪武年间,他就数次击败元朝留在西北的残余势力,深受朱元璋器重。朱元璋去世后,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宋晟在战争中站到了朱棣一边,于是朱棣对他很感激。宋晟奉诏归来,带次子宋琥到南京觐见朱棣。朱棣看中了年轻的宋琥,将安成公主许配给宋琥。宋晟去世后,宋琥作为嫡长子承袭了西宁侯的爵位。
永乐年间宋琥被赐御前将军印去镇守甘肃,还曾在南京负责祭祀明孝陵的活动,宋氏家族在明初显赫一时。但荣华富贵并没有伴随宋琥的一生。朱棣驾崩后,到了洪熙元年(1425年),宋琥被礼部尚书以不恭之罪弹劾,从而失去了爵位和俸禄。五年后,宋琥在郁郁中去世,他的妻子安成公主,在13年后也在南京逝世,夫妻二人一起合葬在南京江宁的响龙山。
不过这倒引来了争议,宋琥被削去爵位后,按照规制,他是不能使用特别高规格的陪葬品的,在宋琥墓中,共出土了47件随葬品,除了这件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大都是平常器物、有的是很小的名器。所以说这件梅瓶很可能是宋琥生前所用过的东西,是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应该是由皇帝赏赐给宋氏家族的,死后便与他一起下葬了。
釉里红技艺:很容易烧飞
艺美君先给大家复习一下什么是釉里红,釉里红瓷属于釉下彩产品,与青花瓷齐名,两者是中国陶瓷史中釉下彩的姐妹花。使用釉里红颜料在素坯上进行装饰,画出各种人物、虫草或者景观等纹饰,再施透明釉,最后入窑在1300℃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出窑后便形成一种红、白、绿三种色彩相间的图案花纹,而不是一种通体一色的红釉,因此极具艺术效果。
釉里红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并且使用的氧化铜数量比一般铜红釉所用的数量高出十倍以上,再混入磨细的石英、石灰石及玻璃等碱金属的原料,过筛成为釉里红的颜料。烧造釉里红对窑室气温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在1300度左右的窑火中进行,氧化铜在高温之下变成红色,故称“釉里红”。历史上产量远远少于青花瓷器,流传下来的数量极少,异常珍贵。
釉里红瓷器非常娇气,烧制温度上下误差不能超过10摄氏度,温度低了,火候不足,图案就会发黑,发暗;温度高了,瓷器上的颜色就会消失,称之为“烧飞”。因此鲜红色最为难得。所以烧制一件釉里红瓷器非常困难,只有经验丰富的窑工才能掌握好火候,达到凝重华丽、纯正鲜艳的色彩效果。大多数元代釉里红瓷器颜色偏灰黑,色彩并不理想。
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炉火纯清
梅瓶是中国古代瓷器当中的常见样式,因为它小口短颈,圆肩长身,呈现出亭亭玉立的样子。瓷器研究专家许之衡曾说:“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梅瓶在北宋时,常用来作为装酒的酒具。而到了明代,梅瓶在功用上还作为随葬品,以彪炳墓主人高贵身份的象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釉里红最早创烧和元代景德镇,其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再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釉里红使用铜料为呈色剂。但是历史上留存下来的釉里红器屈指可数。釉里红本身就非常有难度,完整器相比于青花来说很少,因此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烧造的难度极大,而且这是一件御用瓷,万分珍贵。
岁寒三友纹:工细到位
这件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作品白釉滋润,绘画工细到位,值得一提的是,梅瓶盖子上的花纹是红底白花,而瓶子主体纹样却是白底红花,瓶盖与瓶身形成了鲜明有趣的对比,使得瓶身花纹虽然繁密,却不繁缛单调,反而更有了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和趣味性。梅瓶腹部描绘的图案是岁寒三友——松、竹、梅,是中国古代的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纹是中国传统寓意图案。一种典型的中国瓷器装饰纹样,多以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和象征冰肌玉骨的梅组成表达清高坚贞气节的松竹梅纹,因这三种植物都以不畏严冬著称,故名岁寒三友,又称三友图。竹子挺拔清秀,松树则苍劲有力,梅花迎风绽放,岁寒三友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
有趣的是,这件梅瓶上除了岁寒三友之外,还别具匠心地增添了一株芭蕉,多层次的布局,使梅瓶上的图案产生了立体延展的效果。这也许是追求画面美观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种情况还一直沿袭到明、清两代。由此可见,元青花瓷器上,有单纯描绘松竹梅的,也有加洞石芭蕉衬景的。交相辉映,生意盎然。
中国文化宏伟而博大,陶瓷与绘画,哲学书法诗文等等息息相关,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挖的。今天介绍的这件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我国陶瓷界釉里红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件国宝级文物,它拥有不少的粉丝。各位艺美君的粉丝们若是路过南京,记得要到南博去一睹它的真容哦!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