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分析结尾作用都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就是内容上写出了什么,点明了什么,体现了什么;结构上或者总结、收束全文,或者呼应前文等。具体情况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答案示例如下:
1.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画龙点睛)。比如朱自清的《春》,文章用三个比喻句做结,赞美春天的新、美、力,总结全文对春天美景的描写,也点明了赞美春天的主题。
2.呼应前文,点明主题。朱自清的《背影》,结尾写道:“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到他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样的结尾,呼应了前文对父亲背影的描绘,点明了想念父亲的主题。
3.交待写作缘起(写作目的)。比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的结尾,写出了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赠序的原因,也交待了勉励同乡努力学习的写作目的。
4.余音绕梁,给人以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悠长。比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的结尾,在结束了前文对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的描写之后,作者忽然手笔,描绘出一种宁静和渺远,似乎依然沉浸在粗狂豪放的腰鼓声中,回味悠长。
5.点明文章主旨。比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结尾用“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一句话点明文章主旨,告诫人们保有本心。再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尾,在经过前文的摆事实讲道理后,自然而然地点明主旨,并概括出中心论点。
6.升华主题,有号召力。比如鲁迅《故乡》的结尾,一语双关,号召人们为追寻希望、实现美好理想而努力,升华了小说主题。
评论列表(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