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杨靖宇将军雕像)
特别专题丨抗联密营知多少:不朽的东北抗日联军
84年前的今天,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面对国难,有这样一支队伍——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活跃。他们以共产主义、爱国主义为理想信念,以联合一切力量共同抗日为方针,以誓死抗战为决心,在南起长白山的辽东山区,北至黑龙江畔,东起乌苏里江、中越小兴安岭、西抵大兴安岭的70多个县的广大地域里,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挑战人类生存极限,付出巨大牺牲,战胜万难,谱写了一曲抵御外侮,凝聚军魂,光复东北,取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壮丽凯歌。
中国的抗战持续了八年,但东北的抗战却长达十四年之久。值此“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小司以及本站所有东北那嘎达的小编,带大家踏足白山黑水间,去见证抗联将士的奋起、冲杀、流血、牺牲!去感受东北乃至华夏儿女的荣光和自由!
【什么是东北抗联?】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东北抗联是以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表为标志,至1937年10月而陆续成立的11个军。到1945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改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为止,东北抗联共存在9年零7个月。广义的东北抗联是指“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满洲省委领导各特委、县委直接创建的抗日部队的总称。
(图1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 影印图)
【东北抗联司令部在哪里?】
在距离吉林省桦甸市30多公里的红石国家森林公园内,20世纪50年代当地农民在上山挖参时发现了一些人类居住和生活过的房址及遗存物。1951年,东北烈士纪念馆的文物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挖掘,挖掘出“太阳牌”橡胶鞋、罐头盒、玻璃瓶、碾盘等遗物,通过结合史料进行科学论证断定,这些物品是当年东北抗联留下来的,这里便是当年东北抗联的密营之一。
(图2 杨靖宇蒿子湖秘营)
蒿子湖密营是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位于红石林业局红石林场辖区老龙岗山脉的密林中。据考证,这座抗联密营修建于1935年,由指挥部、兵营、仓库、厨房、军械库、药房、磨坊、枪械所、被服厂、哨所等组成,是当时抗联密营中功能比较完善、布局比较合理、构造比较整齐、规模比较壮观的一处密营群落遗址。密营是用木楞刻成的连体式马架子房,顶盖用桦树皮及木拌子覆盖,所有密营都是用原木干打垒制成,当地人称为“地窨子”。
(图3 被服厂外围图)
(图4 被服厂、兵营及修械所陈列组图)
据抗联老战士回忆,严寒是当时抗联战士最大的敌人之一。当年在东北的冬天,气温可降至零下四十多摄氏度,吐口唾沫不等落地就冻成了冰疙瘩,深夜里寒风凛冽,有的战士在烤火过程中就睡着了,甚至一头栽到火堆里,有的同志和衣睡下之后,第二天再也没有醒来。
据史料记载,杨靖宇部在蒿子湖密营期间,共指挥了十余次战役(1936年-1940年间)。如今,蒿子湖密营在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的精心打造下,部分营址已经恢复了历史原貌,成了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图5 红色旅游景点蒿子湖密营组图)
1957年-1960年,东北烈士纪念馆、吉林省文管会和吉林地区文物普查队先后在红石林区小二道河子一带调查,又找到了魏拯民生前居住的密营,发现了步枪弹壳、墨水瓶、镐头、胶底鞋等遗物。1981年4月2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将红石林业局黄泥河林场的小二道河子沟密营定为吉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红石林区内除以上两处抗联密营之外,还有摩天岭密营、金银鳖密营、大楞场密营、北沟岔密营、马驮子沟密营、穷棒子沟密营、鸡爪顶子密营、四方顶子密营、五道岔密营、葫芦头沟密营、淌河子沟密营、三和屯密营、大东沟密营、青眼沟密营、放牛沟密营。对于零星的小规模抗联密营尚且没有准确的统计,仅从以上已知的密营足可以见证当年毛泽东的一席话:“东北抗联当年的斗争,比我们两万五千里长征要艰苦的多。”
【东北抗联的发展历程】
东北抗联部队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反日游击队阶段(1931年9月-1933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最早的名称叫中国工农红军,日伪当局称其为“红军抗日联军的母体”。在中共满洲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地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共成立和拟建汪清、磐石、和龙、延吉、海龙、珲春、安图、巴彦、宁安、珠河、汤原、饶河、密山、海伦、“平南洋”、北满工农义勇军、反日游击总队、绥宁同盟军、亚力布铁路工人游击队和满洲工人独立模范义勇军等20支反日游击队,部分游击队拥有中国工农红军的正式番号。虽然各支游击队成立的时间不同,但是东北抗联军队的军长都是各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和创建人,如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夏云杰、李学福等。这些游击队的兵力共计3000余人。
第二阶段:东北人民革命军时期(1933年9月-1936年2月)。根据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出的《一·二六指示信》,在中共满洲省委统一领导下,从1933年9月18日-1936年初,共成立7个军。第一军长兼政委杨靖宇;第二军长王德泰,政委魏拯民;第三军长赵尚志;第四军长李延禄;第五军长周保中;第六军长夏云杰;第七军长汪亚臣,总兵力约7000人(1935年末统计)。因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第四军称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五军称为“东北反日联合军”。
第三阶段:东北抗日联军时期(1936年2月-1945年9月)。按照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关于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从1936年2月-1937年10月,东北人民革命军先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共改编、组建11个军,总兵力达三万余人。从1936年7月-1939年5月,抗联11个军又先后合编为三大路军。第一路军由原1、2军组成,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第二路军由原4、5、7、8、10军,及救世军王荫武部、义勇军姚振山部组成,总指挥兼政委周保中;第三路军由原3、6、9、11军组成,总指挥李兆霖,政委冯仲云。
东北抗联在中共党史、中共军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独特的贡献。
【白山黑水间的英魂】
东北抗联是抗战中斗争环境最艰苦的一支部队。在与日军、日伪当局展开殊死搏斗的过程中,涌现了一个个无比感人的故事。小编认为,除了杨靖宇、赵一曼、魏拯民、赵尚志、周保中、陈翰章等抗联英雄应该为我们后人所熟知,还有无数不知名的英魂更应该被我们铭记。让小编带大家来走进那些你所不知道的抗联故事吧。
■有一首歌叫做《游击队歌》,其中有句歌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首歌说的是晋西北的抗日武装。那么东北那嘎达的抗联在恶劣的条件下,武器从哪里来呢?石块、铁片、铁丝、玻璃碴、罐头盒,甚至辣椒,都可以做成武器,你不信?——
【1·延吉炸弹】
“九一八”事变后,东满各地抗日军民克服重重困难,自发的搞起了兵工厂,制造炸弹武器,极大的满足了抗日武装的需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孙元金和战友一起造出的“延吉炸弹”。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延吉最出名的是朝鲜族风味美食,这个延吉炸弹,也是辣味的哦。
延吉炸弹由土炸药、生铁皮、玻璃碴、辣椒面罐装,用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罐头盒子做外壳,插上导管,用铁丝缠绕成网状并焊死,长度约7公分。这种炸弹一旦爆炸,便黑烟滚滚,声音极大,不但能起到震慑敌人的作用,还可以用里边的辣椒面呛得敌人涕泪横流,使其在短时间内丧失战斗力。尤其是大号的炸弹,更是能致敌人于死地。这么极品的炸弹,除了延吉,世间再无第二。遗憾的是,1932年孙元金在制造炸弹的过程中因雷管爆炸,不幸双目失明,1937年被敌人秘密杀害,年仅25岁。
(图6 延吉炸弹)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有疑问,那样艰苦的野外生存条件,哪里来的雷管和炸药呢?小编要自豪地告诉大家,大部分的炸药都是八道沟五峰金矿的中国工人们偷出来送给游击队的,也有的是游击队攻打日本侵略者占领老头沟煤矿、天宝山铜矿等地缴获的。总之,兵工厂用的大量原料,都由群众供应。在这里不禁赞一句,得民心者,东北抗联棒棒哒~
■在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和龙镇体育场东侧,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经常有群众到纪念碑前敬献花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纪念碑,会让半个多世纪后的人们如此瞻仰膜拜?它所纪念的又是怎样的一群烈士?让我们一起来认识——
【2·渔浪村十三勇士】
1931年8月,在中共满洲省委和东满特委的领导下,中共和龙县宣告成立。1932年秋,中共和龙县委将开山屯、大砬子、平岗和三道沟等区的游击队集中到和龙渔浪村,正式成立了和龙县抗日游击队,创立了渔浪村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3年2月11日夜晚,日军对东满游击根据地冬季“大讨伐”的讨伐队以几十倍于渔浪村的兵力连夜向渔浪村进发,敌众我寡,渔浪村突围战从凌晨开始持续了6个多小时。在突围过程中,与敌人浴血奋战而牺牲的勇士共计13名,史称“渔浪村十三勇士”。他们是:县委书记崔东相,县游击队中队长金世,政委金嫂(外号,姓名不详),第1小队长李九熙,游击队员俞万吉、李吉元、安兴元、金国镇、金斗镐、柳泽圭,赤卫队队员刘亿万,少先队员车贞淑,还有一位不知姓名的战士。
后人有诗云:“彪炳丹青渔浪村,抗日史实励后人。可歌可泣忠烈骨,感天动地中华魂。”
(图7 瞻仰和龙纪念碑)
■16岁的孩子能做什么?读书?还是在父母膝下承欢?可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东北广袤的白山黑水间,却涌现出了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和父辈一起,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重任,他们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3·少年铁血队】
少年铁血队的前身是抗联少年铁血营,该建制来源于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少共国际师。1933年9月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共青委提出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建立少共国际师的建议和要求,独立师师长兼政委杨靖宇根据南满战场实际情况,为这只队伍起了另一个名字:铁血少年营。这只队伍以敢打敢拼著称,1938年8月重新组建后正式更名为少年铁血队,直属军部,共有50余人,下辖3个班,平均年龄16岁,每个人都配备缴获的三八式马枪和刺刀,其他装备和成年战士一样。这些小队员年龄虽然小,但也不是只会打打杀杀的小莽夫,他们被集中起来学军事学文化,是东北抗联乃至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
当时的抗联队伍力量薄弱,面对强敌只能打游击,长途奔袭是家常便饭,很多小战士的脚上都是水泡不断。在严冬,漫天的雪花落在身上,凛冽的寒风迎面吹来,小战士们忍受着冻伤严守纪律潜伏在深山密林中。生活中,他们看起来和其他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没有什么分别,一旦冲锋的命令响起,小战士们就作为抗联战士,驰骋疆场,浴血奋战,经过抗日战场的涅槃,这些孩子们用单薄的身躯为东北抗联史留下了属于他们自己光辉的一页。
(图8 少年铁血队)
■前苏联有一位作家曾说过一句话:战争让女人走开。但事实上,战争需要男人,也更需要女人。在抗日的战场上,正是无数男人背后的女人们默默无闻的支持和牺牲,集中了战争资源,为最后的胜利赢得了时间。可以说,没有敌后战场上千千万万的中国女性,就没有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解放后,共青团中央曾经拍过一部著名的电影名叫《中华儿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让每一个观看过这部电影的我们的父辈们深深震撼着,但你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原型来自于东北抗联女战士,她们的故事——
【4·八女投江】
1938年夏,日本关东军纠集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开展“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2路军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8、9月间,部队在苇河、五常境内受困,要返回牡丹江下游寻找军部,行至乌斯浑河西岸时,敌军袭来。为掩护大部队的突围,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的带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一起向敌人开火。战斗至弹尽,集体投江。
小编没有太多形而上的华丽语言,只请读者们默默记住这八个名字:政治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被服厂厂长安顺福。牺牲时,她们中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13岁。她们有的是告别襁褓中孩子的母亲,有的则在幼年遭遇全家被杀害,身负国恨家仇。平日里,她们在大后方,给抗联学校编写课本,给部队战士们唱歌跳舞,缝衣做被,但西征开始,她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在深山老林风餐露宿的环境下,英勇作战。
新中国成立之后,当地政府在八位烈士投江的林口县乌斯浑河岸边,建立了八女投江纪念碑和浮雕群,上书:“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图9 八女投江雕塑群)
■抗战剧里的伪军都很坏,给小鬼子做帮凶,一起残害同胞,被称为“二鬼子”,着实可恨。但我们这里要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那就是——
【5·大荒沟伪军起义】
在吉林省珲春以北38公里,有一片莽莽荒野,这里群山环抱,溪水潺潺,被称作大荒沟。1934年,侵华日军将战斗力较强的伪警备旅第35团第1营第1连安排驻扎到大荒沟。1935年初春,经过整训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独立师傅各部陆续走出山林,开展游击活动,4团副团长侯国忠率部在珲春一带活动。
1935年3月21日侯国忠派出的交通员带回了一封奇怪的信:“鄙部奉命到东满讨伐,是无奈之举,请求贵军能够原谅,只要贵军不在本防区内活动,今后相遇,一定朝天放枪。”交通员还说,他被俘后不但没有受伤害,伪军反而给他油饼吃,并说:“这是我们连长叫我给你的,吃吧,弟兄们都是中国人,谁愿意当二鬼子啊!”遂被放回。
据侯国忠查证了解,这支伪军曾在“九一八”事变后参加过抗日,后随上级投降编为伪军。明确情况后,侯国忠带领了3名战士进入伪军驻地,劝说他们弃暗投明,这支伪军连长及部下当即表示“我们不当亡国奴!参加抗日去!”
这名连长,名叫赵玉玺。赵玉玺所带全连士兵82人,携枪85支,被编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独立师第4团。后来,这支队伍在老黑山、汪清县罗子沟、太平沟等战役中屡立战功。
(图10 大荒沟今貌)
【东北的胜利——光复故土】
1945年9月20日-23日,中共中央代东北局书记彭真在沈阳接见了东北抗联党委领导成员。至此,多年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抗联终于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彭真在听取汇报后感慨万分的说:“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出征后南方红军的3年游击战争;第三件就是东北抗联的14年苦斗。”
从反日游击队时期起,东北抗联就在艰苦的条件下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日伪当局为维护其殖民统治,对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进行疯狂的军事进攻,实行“三光”政策,对根据地军民实行报复性屠杀。1932年9月,在辽宁抚顺制造“平顶山惨案”,屠杀中国民众3000余人;1934年春,在黑龙江省依兰制造土龙山地区惨案,屠杀中国民众1200多人;1935年6月在吉林舒兰制造“老黑沟惨案”,屠杀中国民众1000多人;1936年7月,在吉林金川(今通化市一部分)制造“白家堡子惨案”,屠杀中国民众400余人。为消灭东北抗联,日伪当局在实行大屠杀、保甲法、连坐法等一系列罪恶政策的同时,又推行更加恶毒的“集团部落”政策,隔断人民群众和抗联军队的联系,使东北抗联被迫在原始森林中修建“密营”,开展原始森林游击战,过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露营生活,无衣、无食、无鞋、无药、无盐,有时只能靠野菜充饥。负伤的战士更加艰苦,没有消炎药,动手术也没有麻药……东北抗联战士就是在这样挑战着人类生存极限的环境下,进行抗日活动的。可以说,东北抗联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最为艰苦的一页。
硝烟散去,散不去伟大的抗联精神的永久意义;岁月流逝,流不掉伟大的抗联精神历久弥新。
不能忘记,杨靖宇留在白山黑水间的战斗足迹,直至向侵略者射出最后一颗子弹牺牲后,敌寇解剖他发现腹中只有草根和棉絮……
不能忘记,魏拯民支撑着病躯和战友们依依话别,告诉战友要坚持等到胜利那一天,“太阳出来了,天快亮了”……
不能忘记,赵一曼在受尽敌人非人的酷刑后,临牺牲前给儿子写下的绝笔信:“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母亲用实行来教育你”……
不能忘记,陈翰章为了断绝日寇以他妻子为要挟迫使其投降的念头,毅然与爱妻决绝:“你不要再等我了,另外再找个人结婚吧”,被俘后又被敌人割舌剜眼壮烈殉国……
不能忘记,北国雄狮赵尚志痛歼敌寇,被侵略者称为“匪势最为活跃的代表者”;周保中铁钳子拔子弹,堪称当代关公……
这一个个无比感人的故事,不仅是当年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真实写照,更是我们现代人宝贵而永恒的精神财富。值此“九一八”事变84周年之际,虽然我们此刻没有沿用传统纸质媒体而是以新媒体作为载体去纪念缅怀,但我们对抗联英雄的崇敬之心,不变;我们对抗日民族精神的传承之使命,不移;所有和抗联英雄一样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的英烈们,永世!
【图片来源】:
图2、3、4、5:吉林省红石林业局红石国家森林公园 张继业
其他部分图片来源: 百度图片
【参考文献】:
[1]程步涛.东北抗联征战纪实[M].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01
[2]王航.简论抗联的密营文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03
[3]王欣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伪军的宣传工作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2011
[4]殷桂莲.东北抗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5]凌瑞兰.东北抗联歌曲述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6,03
[6]刘秀忠,刘强敏.独具特色的东北抗联文化[J].黑龙江档案,2010,06
[7]中共和龙市党史研究办公室[M].浴血长白金达莱—和龙抗日英雄故事撷萃,2009
[8]刘近华.东北抗联与战后东北根据地的开辟[J].法制与社会,2008,13
[9]吴庄严.吉林省最早征集、宣传东北抗联事迹的省级文件[J].兰台内外,2015,01
[10]田艳萍.近三十年来东北抗联史研究综述[J].耕耘录:吉林省博物院学术文集2010-2011,2012
本期编辑团:
文:小司;图:张继业;校对&排版:望月
关于法医秦明微信小站
一个让你涨姿势的悬疑小站
悬疑/罪案/影视/故事/科普
微信号:shiyuzheqinming
(或直接搜索法医秦明)
想收看往期内容
可以点击右上角查看历史纪录哦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