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马俊 邓孝慈】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总指挥部的决策,神州12号宇宙飞船将于2010年发射17周日返回地球。自6月17从发射之日起,神舟十二号宇航员一直在空间站的轨道上工作和生活90天,创下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模拟撤离示意图
验证成功的径向交会技术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数据,北京时间16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和核心舱成功分离。
分离前,在地面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宇航员带着全体人员,完成空间站组装的状态设置、实验数据分类和下载、撤离前的所有工作,如清理和转移留在轨道上的物质。
不要小看这一步,空间站里的材料很讲究。中国航天科技第二研究院〇60室主任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以空间站的尿液处理子系统为例,自6月24自从转换到人工操作模式后,已处理28箱尿液(约616升),产生23尿液蒸馏水(506升)。它使用的尿液过滤器组件将与神舟十二号乘员一起进行分析。即将发射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将配备尿液处理子系统的内部除钙组件、尿液过滤器总成、蒸馏废气处理装置等一批耗材涨价,届时,宇航员将在轨道上更换这些设备,确保尿液处理子系统处于最佳在轨运行状态。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撤离后,北京时间16日13时38分,用空间站组合体完成绕圈和径向交会试验,径向交会技术已得到成功验证,为后续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后续,神舟12号载人飞船将按计划于17每日折返,宇航员聂海胜、刘伯明、唐洪波即将启程回国。
第一次降落在东风着陆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是第一次从空间站返回地面,返回舱也将第一次降落在东风着陆场。
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16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返回舱着陆期间,着陆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选择着陆地点涉及许多技术和社会问题,因为选择着陆点不能只考虑发射场的位置、运行轨道的倾斜度和高度、返回制动点位置、返回舱、返回轨道、航天员安全等,以及在中国的经纬度覆盖、该大陆的地形和地貌、气象、交通、海上登陆搜救能力密切相关。
根据上述要求,中国最终选择了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地区作为主着陆点。考虑到较小的气象相关性、平坦开阔的地形、回归的机会很多、测控设备能否充分利用等因素,离主着陆点的距离1000公里外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南区,是辅助着陆场,东风着陆点。
庞之浩说,神舟十二号飞船这次返回的难度比以前更大。首先,中国载人飞船以前都是从固定轨道返回地球的,但是在空间站任务中,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会随着时间节点的不同而变化,为了节省空间站推进剂的消耗,不会为了飞船返回而调整空间站的轨道,这意味着航天器的再入点不再是固定的,为此,神舟团队适应性地重新设计了返回轨道,并改进返回的算法,提高载人飞船返回适应性和可靠性。
第二,神舟十二号将在东风着陆场着陆。这个地区属于温带干旱沙漠气候,少雨多风。因为东风着陆点位于沙漠和戈壁,也有凸起或凹凸不平的地形如山地,所以搜救比以前更困难了,这将考验东风着陆场的搜救能力。
宇航员对出舱很挑剔
据介绍,在返回舱着陆期间和着陆后,地面搜救很重要。目前,在中国普遍采用“空中搜救宇航员,地面处理返回舱”的模式,这是可以实现的“快速定位、快速到达、安全出口”。
航天员的搜救任务由空中搜救直升机承担。因为神舟十二号的宇航员留在了太空3个月,站立耐力下降更多,因此,着陆后他们需要在舱内待很长时间来适应地面重力环境,然后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出舱。长期失重还可能导致宇航员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站立耐力等问题,所以航天员的所有活动都是出舱后落座。
返回舱的加工和运输任务交给地面搜索回收队,他们负责现场返回舱的后续处置和回收,按照预定程序进行现场相关处置,将返回舱和有效载荷运送到附近的火车站,通过铁路转运到北京。
就在神舟十二号宇航员撤离空间站的时候,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的组合16太阳也被垂直运送到发射区。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状况良好,发射前的后续功能检查将按计划进行、联合测试和其他工作。
评论列表(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