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两个男生显示的付款对象是自己的微信名,酒店老板会2荷王递给对方一支烟。两个男孩离开后,酒店老板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及烟钱到账的通知了……
2021年七、八月间,Xi高陵区、临潼区,咸阳泾阳县,渭南大荔县16店铺接二连三被骗,全损7000余元。主人报警后,李刚、唐华、张军(均为化名)绳之以法。近日,因为犯了欺诈罪,李刚、唐华被判缓刑。Xi临潼区法院提醒广大商家:同名收款人可能不是本人,谨防不法分子扫码不付款!
三个人租了一辆车,然后作弊,16家庭商店损失7000余元
李刚、唐华、张军都是Xi高陵区人,案发时,李刚、唐华19岁,张军未成年。
“他们三个是朋友,案发时,李刚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唐华是一名大学生。” 4月15日下午,华商报记者从临猗区法院获悉,李刚的父母是工人,唐华的父母离婚后,唐华和他的父亲住在一起。“他们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一方面是处于叛逆期,法律意识淡薄,另一方面,父母疏于管教孩子。”
临潼区检察院指控:2021年7月25日13时许,被告唐华、李刚和张军(未成年人,处理另一个案子)经预谋,开车去高陵区闵经营的店。期间,唐华正坐汽车在外面等着,李刚和张军进店。当张军以询问闵的商品价格为幌子,用华的手机微信扫描店铺付款二维码,在得知所有者的收集代码的名称后,将华另一微信账号的备注名称改为与商户收款代码名称相同的备注名称,并向修改后的微信账号转账480元,伪造了买两支芙蓉烟的假象。
骗取了主人的信任后,李刚、张军拿了两支芙蓉王香烟,迅速逃离现场。之后,三个人将香烟骗去400人民币价格围栏,收益已被挥霍一空。
2021年7月至8月,李刚、唐华、张军用同样的方法诈骗16户店铺(张军参加了13起)31跳芙蓉王、好猫灯香烟,总值超过7000元。
两人被判缓刑,1人们不会起诉
案发后,一些店主报了警,被告人李刚、唐华、张军是被电话传唤后主动前来投案的,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三人亲属退赔被害人损失,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
在审判期间,被告人李刚、唐华对检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
Xi市临潼区法院认为,被告人李刚、为了在唐华非法拥有,虚构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更大的数量,应当以共同犯罪处理,被告的行为已构成欺诈。
被告人李刚、唐华是被电话传唤后主动到案的,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系自首,并主动认罪,赔偿了受害人的损失,取得受害者的谅解,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近日,Xi临潼区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李刚、唐华犯了欺诈罪,分别被判处6个月监禁,缓刑一年;到处都是罚款3000元。
“一审宣判后,李刚、唐华没有上诉,目前,该判决已经生效。”Xi临猗区相关人员告诉华商报记者,案发时,张军是未成年人,此外,其家属积极退赔被害人损失,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检察院最终做出了对张军不起诉的决定。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一审判决结束,法官非常小心地给这个案件附上一段文字“报警信息”:
被告人李某某、唐某某:你的目的是非法占有,虚构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更大的数量,已经构成诈骗,应依法惩处。鉴于你是被电话传唤后主动投案的,如实供认自己的罪行,系自首,并主动认罪,赔偿了受害人的损失,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依法从轻处罚,宣告缓刑。我希望你珍惜改过自新的机会,在试用期内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检查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三、遵守检查机关关于接待来访者的规定;四、离开你生活的城市、或者搬到县城,应报检验机构批准。
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临沂地区法院简介,不是所有的判断都有信息,这个案子的被告是年轻人,附判决书“报警信息”目的是帮助当事人重回正道,希望他们能吸取深刻的教训,珍惜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重塑自我。“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唤起内心的良知,真心忏悔,引导他们未来的生活走向正确的方向。”
针对新的欺诈方法,法院提醒商家谨防被骗
“李刚、发现唐华手机扫描微信二维码支付后,只显示微信笔记的名称,然后实施欺诈。”Xi临潼区法院相关人员介绍,这一犯罪行为的特点是:一是集体犯罪,第二,成员分工明确。
“在犯罪过程中,帮派成员1人们在外面等车,另外两个人进了商店。进店后,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向商人要价作为掩护,另一个人用手机扫描商店收据的二维码,获取商家二维码名称。之后,扫二维码的人把自己(或者其他人)注意另一个微信账号的名称,改成和商家收货代码名称一样的备注名称,并向修改后的微信账号转账,向商家展示成功的手机界面,骗取商家信任。”
针对读者的疑惑:生活中,当商家使用移动支付时,一般都有语音提示设备,提示款项是否到账,被骗的16商家没有语音提示装置吗?
Xi临潼区法院相关人员介绍,本案中,大部分商家都有账户到账的语音提示设备,然而在李刚等人展示了传送成功界面后,商家认为支付成功,没有微信到达提醒只是因为网络延迟,所以我放松了警惕。等到你发现你被骗了,不,非分子已经逃走了。
“案件宣判后,我们在法院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发布了‘商业当心,同名收款人可能不是本人!’提醒文章,提醒商家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二维条码支付、移动支付几乎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生活的便利也给一些犯罪分子提供了机会。临潼区法院告诫年轻人,任何触及法律底线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也提醒商家,在日常操作中,保持警惕,当场核对货款,谨防对方诈骗,只扫码不付款,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华商报记者 陈有谋 编辑 杨德合
(如果有任何消息,请拨打华商报热线029-88880000)
评论列表(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