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开会,发一些数据到小林的微信。小林查询后,用手机发给了领导,领导回复“谢谢”。小林松了一口气,无答复,关掉电脑,高高兴兴下班。第二天,领导见到了小林,布满黑线,板着脸打小林:“以后,上班吃零食。”
一旦普通人成为领袖,你忍不住要说话“笼罩在雾中”起来,说半句、留半句,让下属自己“悟”。小林挠了挠头皮,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其实,领导正在为小林昨天下午无答复微信而恼火呢!很多职场小白在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领导已经回复了“谢谢”了,不需要下属再回复了!怎么在领导眼里变成了“不专心工作”了呢?
把自己放在另一个位置:领导在开会,用手机悄悄给下属发微信了解信息。下属发送后,领导回答“谢谢”。下属认为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但是领导认为下属“不当回复”,光人们认为你“商不高”,人们认为你很重要“不专心工作”。如果小林回复:不客气,您还需要随时指示哪些数据,就显得“努力工作”了,体现出“领导怎么想的、领导的迫切需要”负责的态度。
在工作场所行走,虽然细节不能决定成败,但是,从最初的小开端,人们可以看到事情将如何发展,细节能体现一个人的情商和修养。再回复几句,你可以赢得好感,体现出“精细的工作、体贴的”的作风。那么,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经常和领导微信沟通,领导回复“收到、谢谢、OK”等看似“终结性”微信时间,下属还需要再回复吗?
总的来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对现场的具体反应。情商高的职场人都知道“根据这4种场景、用这4套话术”回复,让领导们仰视、被重用,在细节上体现自己的专业性。
(1)客套。
有些领导收到下属的微信后,一般情况不会回答。下属遇到这种领导也很苦恼,不知道领导有没有收到信息?有的领导比较文明,及时回复“谢谢”,也让下属松了一口气。请给我这种,只是一种“礼貌的语言”,代表“收到了”。下属的回复“应该的”就是这样。
(2)表扬。
下属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给领导发微信举报。领导看了之后很满意,回复“谢谢”,既代表“收到”,也表示“称赞”。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下属不回复,你不能表现出你的理解。所以,下属要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回复一句:谢谢你的鼓励,就是攀比“恰当”的。代表你“承接”领导的表扬,这也显示了“谦虚”的态度。
(3)敲打。
给下属发微信举报,并请示下一步工作安排。按道理,领导要回复下属。如果领导只回复“谢谢”,说明他们对下属的报告不满意,却在不经意间挫伤了下属的积极性,忍住怒气,回复一句“谢谢”。这句“谢谢”实际上包含“敲打”的含义。如果下属不能判断领导者有没有“不满”的意思,说明其“情商欠费”。所以,下属要回复:这个方案还不够完善,我再整理一下,然后汇报。
(4)感谢。
为下属处理个人事务,比如,去接孩子、坐快车,等等,你做完后,给领导发微信通报情况。领导一般都会回复“谢谢”,如果下属不回复,领导想“下属不高兴了”呢。下属要回复:不客气,只是轻微的努力。以后告诉我任何事情。就这样,我们顺利的接受了领导的感谢,并表示“准备好帮助别人”的态度。
总结以上情况,我们见了领导回复微信,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我们表现出应有的素养,这也是我们取得稳步和深远进展的基本逻辑。领导回复“谢谢”,除了以上四个字,我们,还要注意几个原则:
最主要原则:“不回复”在工作场所是禁忌。
有一种流行的礼仪:收到后请回复。这是通讯时代最基本的素养。领导送的“谢谢”,我们经常认为这是“对话结束”不需要回复。其实,即使你只回复一个“OK”,总比不回复好,毕竟让对方觉得舒服。
第二个原则:尊重对方的对话“终止权”。
国际商务礼仪,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尊重你的上级、长者、这位女士的谈话“终止权”。即:上级、长者、夫人,先挂了,如果“反过来”太没礼貌了。比如,领导和下属通电话,先把电话挂了,这是职场大忌。“微信沟通”恰恰相反,下属不回复,就好像“先挂掉电话”一样。所以,我们“收尾”,是对他人的尊重。
第三个原则:不要“自娱自乐”。
领导回答“谢谢”,下属不要趁机“拍马屁”,也不要“啰嗦”,让对话继续。如果下属回复太多“刻意”,就有了“拍马屁”的嫌疑,让对方感受到“做出不必要的举动”,让领导反感。比如,有些下属很聪明,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不适”:领导,你真是太好了!这个小东西,你会回复的“谢谢”,你的成就值得学习。有你这样优秀的领导是我们的福气,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不应该感谢我,我应该感谢你。(看对方会不会打你!)
评论列表(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