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和秦桧,都官居大宋宰相,一个主持了北宋与辽人的澶渊之盟议和,另一个主导了南宋与金人的绍兴和议。结果众所周知,澶渊之盟虽有些争议,但的确为宋辽换得了百年的和平,而后者则完全没有争议,就是遗臭万年。
因此,后世对寇准的评价相当不错,而秦桧就不用多说了,全中国人都知道,那极其卑劣的烂臭口碑,可以历史排名第一。为何都是替朝廷议和谈判,俩人的风评,却能如此天差地别呢?
提寇准,就必提澶渊之盟,其实这也就暗示了,寇准他这一辈子,就只有这么一件功业。但是,就凭这一件大功业,也足以骄傲终生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毛个功业也没有。
寇准除了宦海沉浮之外,还搞了个大新闻——逼皇帝亲征,促成澶渊之盟,保证了宋辽100多年的和平,他拿来吹一辈子不过分吧?甚至吹几辈子也不过分。
宋辽互殴了二十多年,到后来谁也干不死谁,双方都快累趴下了,都想要找个台阶下,就此停手不打了,哪怕是改成冷战也好。
契丹自从吞了幽云之后,由于有了农业,危机感下降,虽然还保留很多游牧传统,但人嘛,一旦没有了温饱问题,可以真正享受生活了,也就开始惜命了,因此也就学会算账了。
于是宋辽双方,先是从低级别使节开通议和,慢慢上升到了高级别使节往来,最后完成了拜把子的流程,互换了发誓国书,这事敲定后,还真就坚持了100多年,双方再没真动过手。
寇准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宋真宗甚至为他发明了“注目礼”——每次寇准下殿,都要目送他离开。寇准一战成名,促成了百年和平,他就是为历史的拐点而生的人物。
澶渊之盟,是宋辽战争的参战两国,在对对方实力的充分认可下,签订的有条件的和平条约,反应了双方虽然对现状不满,但都无力改变现状的心态和现实。
澶渊之盟,总体而言是一个平等条约,双方立盟后,宋辽这对暗地里的死对头,成为了明面上的好哥们,双方在签约的时候,都指天为盟,发下了毒誓,谁要违背此盟,必遭天诛地灭!
宋朝人及后世,对澶渊之盟及花钱买和平的心态很复杂,有的人觉得是耻辱,有的人认为是大功劳,有的人觉得二者兼而有之,无法一概而论。
那为什么同样都是为大宋议和,都有退让,寇准就是英雄,秦桧就是奸臣小人呢?
寇准是主战派,就算议和也是有底线有技巧的;而秦桧连议和派都算不上——他是投降派,甚至投降派都不算,就是个二五仔。
宋辽是“议和”——平等谈判;宋金是“乞和”——跪着求饶,根本就是两码事。况且,寇准和秦桧在议和当时的作为和表现,也是天差地别。
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前,虽然辽军攻入宋境几百里。但辽军是孤军深入,其后路随时都有被宋军抄断的危险。别看辽军当时盛气凌人,但其实萧太后的急迫诉求是议和,尽快脱离这是非之地。
而宋真宗当时心里也是很乱。他与主和派大臣的想法一致,即议和,尽快送走辽军。
双方经过三轮谈判,最后一次,宋真宗指示寇准做些许退让,促使议和成功,比如不割地,但可以送钱,上限金额是一百万——
帝厌兵,欲羁縻不绝而已。有谮准幸兵以自取重者,准不得已,许之。帝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
这一次,寇准安排了一个叫曹利用的谈判官,并嘱咐他说:“虽有敕,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利用至军,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河北罢兵,准之力也。
意思是,虽然皇上同意最高送一百万,但你谈判要敢超过三十万,我就宰了你!果然,曹利用遵照寇准意思,以三十万为谈判底线,与辽使据理力争,最终达成协议,北宋每年赠三十万岁币予辽。
这个数字,比真宗老板定的上限低了七十万,宋真宗闻之那是欣喜若狂。澶渊之盟,有人说宋朝亏了,也有人说宋朝赚了。但不管是赚了还是亏了,寇准的操作都堪称是无可挑剔。
还历史学家研究指出,檀渊之盟宋朝其实是赚的,虽然交了一点钱,但是打通了两国贸易,贸易打通,凭着宋朝强悍的经济能力,外汇那是赚得数钱数到手软。这30万岁币,完全可以当做交易损耗,完全不亏,甚至血赚。
回过头再看秦桧,宋金绍兴和议之前,前线战事形势一片大好,却谋杀主将,自毁长城。为什么说秦桧不是议和派而是投降派呢?
大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皇权最弱的朝代,政治上采用文人共治,由于削弱了军队,基本上等于把皇权也给一并削弱了。
所以宋朝的相权,某种意义上比皇权更加强大。如果秦桧是个正常臣子的话,也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他的做法已经超出了正常人范畴,可以定义为外国间谍了。
秦桧共参与了两次议和,最臭名昭著的绍兴十一年的和议就不用说了,不但是彻头彻尾的丧权辱国条约,还由金人出面为秦桧的地位公开背书(不得无罪去宰相),所以后世说他就是个大间谍也不算冤枉他。
就算是结果尚可的绍兴八年的宋金合议,本来也还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果的,也是秦桧这颗老鼠屎,最后在里面坏了事。
岳飞要“直捣黄龙”,而秦桧则主张“北人归北,南人归南”,是分裂国家的罪人。主和派未必是奸臣,而毫无尊严、无限制让步的谈判者,就根本称不上主和派,只能是投降派了。
况且,连投降派羞于认可秦桧这种人。所谓投降,应该是趁着手头还有筹码,好好展现一番,然后卖个好价钱。而秦桧的那种做法,距离投降派差了十万八千里,他分明是大金的第五纵队。
宋真宗都已经是出了名的软蛋了,但他尚且在澶州城内(妥妥地前线,离辽军不过十几里),还敢斩钉截铁的说:不割地,不能辱国,顶多只能给点钱,不能超过一百万!
而宋高宗和秦桧呢?他们躲在临安,金人离他们还有好几百里,可他们跟脑残似的,迫不及待的要乞和投降。并且,还生怕金人不同意,自己主动大放血,一连答应多项苛刻条件——
首先是割地。南宋的唐州、邓州等地,全部割让给金国;向金称臣,要有金国皇帝册封;每逢金国皇帝生辰,南宋必须遣使称贺;每年向金缴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还有就是必须杀了岳飞和不能对秦桧罢相......
其实,纵观古今中外各种议和,基本上都是交战双方谁也吃不掉谁了,这才会认真坐下来议和,就比如檀渊之盟。金国真能要了赵构的命,就不会同意议和了。
金兵战斗力的下降也很快,而且灭北宋后,跟南宋打得半斤八两,已属强弩之末了。反观南宋末期的蒙古大军,那是真是有碾压式的灭国能力,它还跟你谈个屁的议和!
因此,宋辽澶渊前打的不分上下,议和也没吃啥亏;宋金绍兴时宋占上风,却主动服软,还特么倒贴做孙子,就凭这一个原因,就臭成了翔,一万年也别想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