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历史杂谈-历史上的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儿?

历史杂谈-历史上的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儿?

对于八王之乱为何产生,众说纷纭,“西晋制度存在漏洞。”

“晋惠帝较为懦弱。”等一系列说法。

那八王之乱为何发生,其又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干涉朝政,暗下下手

对于八王之乱,众人可能并不是特别陌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八王之乱并非只是八个皇室子弟的战乱,以汝南王司马亮为代表的八个皇室子弟是这次战争的主要参与者。八王之乱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

八王之乱的第一个阶段相较于第二个阶段时间更短,造成的影响更小。其主要是贾南风干涉政事。贾南风是晋惠帝的皇后,晋惠帝极为懦弱,因此贾南风就有了其他的想法,想要干涉朝政。

担任太子妃期间,贾南风曾面临被废的危机,当时是在杨芷的力保之下,其得以度过危机。

晋惠帝继位之后,其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后,成为皇后并未念及旧情,反而处处与杨芷作对。此后因晋惠帝对国事并不感兴趣,想要参与政事。

面对这样的情况,当时身为外戚的杨骏极力阻挠,杨骏是保皇派,也是太傅,其在朝廷中拥有一定的权势。

因此杨骏的阻挠,导致贾南风干涉朝政的想法无法顺利进行,当然贾南风也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暗中与汝南王司马亮以及楚王司马玮联系,想要让他们带领讨伐杨骏,当时司马亮并未同意与贾南风合作。当然司马亮也是蠢蠢欲动,但是其不想做出头鸟。

由于贾南风给予的承诺太大,再加上司马玮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其直接答应贾南风,在二人的配合之下,杨骏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

本身司马衷就没有太大的主见,因此写下了诏书。

随后司马玮率领军队驻守皇宫以及前往杨骏府邸,围攻杨骏。

杨骏并未想好退路,因此得知司马玮入朝的时候其犹豫不决,最终导致被司马玮杀害。

杨骏被害之后,贾南风又将目光投向了杨芷,此前皇帝的命令都是交由杨芷过目的。

在贾南风看来,如果不杀掉杨芷,那么杨氏家族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随后其以杨芷曾下令“救杨骏者有功”为由,认为其也参与了谋反,随后其代替司马衷下旨废除了杨芷皇太后之位,并且将她贬为平民,被囚禁在金墉城,贾南风此人做事极为狠毒,随后其又下旨诛杨骏三族,仅杨氏族人在第一阶段的八王之乱中就牺牲了数千人。

杨氏家族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朝政并未掌握在贾南风手中,而是被司马亮掌控。

对此贾南风极为不满,为了能够把持朝政,其利用司马亮以及司马玮之间的矛盾,将司马亮杀害。

此时的司马玮非常信赖贾南风,因此并未顺势扩大自己的权力。

当时身边的人都劝司马玮乘胜追击,但是司马玮犹豫不决,当然司马玮之所以如此犹豫,一方面是因为看到司马亮获得权力之后,并未得到善终。

另一方面是相信贾南风。

其信任贾南风,贾南风却不相信他,在杀害司马亮的第二天,贾南风就将目光投向了司马玮。

其派人前往司马玮的府中宣布司马玮伪造了皇帝的手诏,皇帝并未发布处死司马亮的命令,当时西晋王朝并不是特别混乱,皇帝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得知司马玮伪造圣旨以后,司马玮的部下多放下手中的武器。

无人可用的司马玮只能束手就擒,将司马玮抓获之后,贾南风以其无故杀害朝中重臣为由,将其赐死,并将司马玮的门下杀害。

此后朝政就完全掌握在贾南风手中,第一阶段的八王之乱也告一段落。

群起攻之,割据混战

自第一阶段的八王之乱就可以看出,贾南风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在其把握朝堂期间,贾南风也是十分狠毒,当然在其掌控朝堂的前8年,朝廷并未发生太大的动荡,贾南风也是非常满意。

然而有一点,贾南风难以接受,那就是她没有儿子。

没有儿子,贾南风所做的一切就需要拱手让人。

贾南风自然不愿意,随后其决定先废除当前的太子,然后另寻他法。

其之所以想要废除太子,而不是将太子养在自己的膝下,主要是因为其与太子的母亲不和。

为了废除太子,贾南风让人把太子灌醉,然后哄着其抄写了一篇劝晋惠帝早日退位的文章。

写完之后,贾南风就将文章拿给了晋惠帝,晋惠帝当场决定要处死太子。

张华极力劝阻,希望其能够听听太子的说法,更希望其能够彻查此事。晋惠帝生性犹豫不决,听到张华的劝阻之后,一时不知该作何决定。

因为张华,直到傍晚晋惠帝还未做出最后的决定。

贾南风担心时间越长,问题越多,其向晋惠帝进言可以先将太子囚禁到金墉城。

晋惠帝同意了她的建议,张华也深知这是如今最好的选择,最起码太子可以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得知太子被废之后,赵王司马伦非常着急,因为他的身份是太子太傅,太子犯下这样的错误,太子太傅肯定脱不了关系。

因此司马伦想要杀掉贾南风,自立为帝。当时在众人看来,只要贾南风死了,天下就可以易主了,众人并未将司马衷放在眼里。

司马伦本身是依靠贾南风的,并且因为其时常讨好贾南风的原因,贾南风非常信赖他。本身司马伦是想要借助贾南风的信任,杀掉贾南风,将太子救出的。然而因为身边人的劝诫,其放弃了这个想法。

身边的人认为太子非常聪慧,其投靠贾南风一事,太子肯定知道,若将其救出,拥护太子为帝,那么很有可能会遭到太子的报复,还不如于贾南风杀掉太子之后,其再行动。

随后司马伦经常暗示贾南风杀掉太子,避免夜长梦多。随后贾南风杀害了太子。

司马伦保留了其杀害太子的证据,贾南风动手后,其就将证据交给了晋惠帝,晋惠帝勃然大怒,赐死贾南风。贾南风失势之后,司马伦就开始肃清贾南风的余党。

随后把持了朝政,把持朝政之后,司马伦的野心不断扩大,公元301年,司马伦将晋惠帝囚禁起来,自己登上皇位。

司马伦此人野心不小,能力不足。

其称帝之后,国家非但没有向好的一方面发展,反而越来越差,看到司马伦不得民心之后,司马、司马颙以及司马颖共同起兵讨伐司马伦。

司马伦与懦弱的司马衷不同,其第一时间带兵应战,然而因为其一人实力与三王之间有一定的差距,随后战败,司马伦也进入金墉城,并赐毒酒而死。

司马伦死后,被囚禁于金墉城的司马衷被放出,当时三王打出的就是清除乱党的旗号,司马伦死后为维护自己的声誉,司马冏将司马衷迎出。

在司马冏看来,司马衷根本没有任何威胁,其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后期司马冏执掌朝政,在其执政期间,连表面功夫也不愿意做,见到司马衷的时候从不行礼,每天只知道喝酒作乐,根本不理会朝政。

因为司马冏的种种表现,其他各王有了讨伐其借口,其他各王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前往讨伐司马冏。

司马颙在他人的劝说下,选择上奏状告司马冏,随后讨伐洛阳,为了让司马冏束手就擒,司马颙声称当时在洛阳内部的司马乂为自己的内应。

司马冏得知消息后,根本没有考虑消息的准确性,就派人讨伐司马乂。

看到司马冏的军队之后,司马乂直接带兵杀到了司马冏的住所。

其实当时的司马乂并非是司马颙的内应,司马颙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为了离间二人,尽快拿下洛阳。

由于司马冏昏庸无能相信了司马颙的说法,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当然即便其未派兵杀害司马乂,其同样会被贬,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随后司马乂掌控了朝政,这样一来自然引发了司马颙的不满,为了能够尽快掌控朝政,其多次派人暗杀司马乂,然而并未取得成功。

公元303年,司马颙集结部队讨伐洛阳,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晋惠帝派出司马乂,司马乂能力较强,凭一己之力,对抗司马颙以及司马颖的部队。

后期因为粮食问题,司马乂方面面临很大的困境,但是因为战士们甘愿为司马乂效劳,誓死保卫洛阳,司马颙二人并未找到机会,随后选择返回长安。

公元304年,刚刚结束战斗的司马乂,因高兴而一时大意被司马越抓住,司马越将其抓住后并未折磨他,而是将其交给了刚刚与司马乂大战的司马颖。

看到司马乂后的司马颖非常生气,为了告慰在战斗中死亡的战士,鼓舞士气,其将司马乂烧死。

司马乂死后,司马颙推举司马颖执政,当时司马颖在军中的势力非常大,再加上其确实有一定能力,在司马颙的力挺之下,其成为了皇太弟。

对此司马越极为不满,派兵讨伐司马颖,然而因实力不敌司马颖,带兵逃走。

当时司马繇曾劝诫司马颖投降,因此在战胜之后,其也将司马繇杀害。

落下帷幕,原因众多

后期司马腾带兵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派人应战,然而不幸战败。

战败的消息传出之后,司马颖选择逃跑。随后司马颙再次站出来维系朝廷秩序,司马越、司马颖等先后带兵攻打司马颙,司马颙四处逃窜。

公元307年,一生被当做傀儡的司马衷突然死亡,司马衷死亡之后,司马炽继承了皇位,其继位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司马颙返回朝廷。

司马颙本以为是庆功宴,然而令司马颙没有想到的是鸿门宴,其在路途中被人杀害,其死亡后,三个儿子也被人杀害,至此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结束。

八王之乱持续了数十载,对西晋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于八王之乱的起因,很多人认为是晋武帝选择继承人方面出现了问题。

司马衷本人生性懦弱,根本没有能力掌控诸侯众多的天下。

再加上晋武帝为其挑选了一个特别强势的太子妃,贾南风本身对权势有很大的想法,想要能够执掌天下,成为八王之乱的导火线。

当然即便贾南风对政权没有想法,八王之乱也会发生,毕竟司马衷本身没有办法处理各诸侯国之间的问题,如此看来,八王之乱主要是司马衷导致的。

其实在挑选太子的时候,晋武帝有两个选择,当时众人都以为其会选择齐王,毕竟齐王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其却挑选了最不可能的那一个。

其实后期晋武帝也想过废除太子,然而杨芷也劝他不要废除:“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在皇后的劝谏之下,晋武帝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当然皇后之所以会劝谏晋武帝,并不是因为其对司马衷有很深的情感,主要是因为司马衷懦弱、好控制,加之当时皇帝已经选择了杨骏作为辅政大臣。

若改立新帝,很有可能就会更换辅政大臣,这不是杨家想要看到的,因此杨皇后会全力阻止其想要废除太子的想法。

除了在继承人方面选择有误之外,西晋之所以会出现八王之乱,与西晋分封诸侯王的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之所以会适实行这个制度,是因为想要加强司马氏的权力,以及其对地方的控制。

在未实行这个制度之前,士族的权力很大,严重影响了皇权,因此西晋想要通过分封诸侯王的制度,分割士族的权力。

制度刚开始实施的时候,确实打压的士族,然而其忘记了若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的话,对于中央集权的影响会更大。

因此其分封诸侯王的制度是导致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正因为西晋的历史教训,此后的朝代多实行削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杨芷,司马亮,司马玮,晋惠帝,历史,八王之乱,贾南风,杨骏,太子,朝政,故事传记,司马乂,司马玮,贾南风,司马颙,司马伦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杨芷,司马亮,司马玮,晋惠帝,历史,八王之乱,贾南风,杨骏,太子,朝政,故事传记,司马乂,司马玮,贾南风,司马颙,司马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杨芷,司马亮,司马玮,晋惠帝,历史,八王之乱,贾南风,杨骏,太子,朝政,故事传记,司马乂,司马玮,贾南风,司马颙,司马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