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龙作为一种神兽存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它是中华人民的图腾,更是一种神圣的象征被人敬仰。关于龙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没有人说见过它,因此它总被人们认为是虚构出来的。
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历史记载过,在夏朝就出过一位养龙专家,说他养过两条活龙。这是真的吗?
《左传》和《史记》《路史》中,都记载了夏朝养龙专家刘累的事迹。这要从舜帝在位时说起,当时部落和诸侯为了表示对舜的臣服,向舜进贡了一条龙。舜帝很喜欢它,还找专人查访懂得养龙的人,将他接到宫中专职养龙。这个人叫董父,他精通龙的习性,被舜帝赐名“豢龙氏”。
后来夏朝皇帝孔甲即位,孔甲是个昏君,耽于享乐。有一次,有人给他送来两条龙,孔甲非常高兴,把这两条龙豢养起来当成了他的玩物。但宫中没有懂得养龙的人,不论喂什么食物龙都不屑一顾。看着龙奄奄一息,孔甲派人寻找懂得养龙的人,终于找到一个叫刘累的“养龙专家”。
刘累的祖上曾经拜豢龙氏董父为师,深得其真传,他被召到宫中后专门负责养龙。刘累不仅对龙的习性了如指掌,而且龙也很喜欢他,在刘累的养护下两条龙长得矫健茁壮。孔甲很满意,还给刘累赐名为“御龙氏”。
但没想到,有一天其中一条龙出了意外死了,刘累怕孔甲怪罪,默不作声地把死龙做成了肉羹献给孔甲吃了,然而便逃出了皇宫,从此隐姓埋名。这个记载中的龙,看起来是完全不会“飞天遁地”的,而且在人类的手里毫无还手之力,可以说是任凭宰割。可见,这并不是传说中的龙,那么,这两条龙到底是什么动物呢?
最终在在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出土的两件文物,为人们揭开了答案。经专家认定,陶寺遗址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正好处于上述的年代之间。遗址出土了一件彩绘龙纹陶盘,是帝王将相祭祀的礼器。陶盘上所绘的龙,嘴呈方形而修长,满口獠牙,酷似鳄鱼嘴巴。
遗址还出土了另一件文物“鼍鼓”,是祭祀所用的打击乐器,以鳄鱼皮制成,鼓腹内还留有鳄鱼的皮下骨板。两件文物充分证明,当时所记载的龙实际上是鳄鱼,鳄鱼体型修长硕大,它的锯齿獠牙又威猛,所以被被古人当成了神话传说中龙的形象之一。
也就是说,夏朝的养龙专家刘累,实际上是鳄鱼专家。而且,一直到现在我国有些地方,还称鳄鱼为“鼍龙”“土龙”,这称呼很可能就是早年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