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2位状元被杀,52位进士被废,朱元璋的残忍却得到肯定

2位状元被杀,52位进士被废,朱元璋的残忍却得到肯定

公元1397年,在大明朝的科举历史上是个血腥而特殊的年份。说它血腥,是因为这年3月殿试结束后,52名进士如群星璀璨,朱元璋却下令斩杀了新科状元陈䢿和前科状元张信。说它特殊,是因为这次考试无任何舞弊行为,朱元璋却废除了52名进士的功名,重新考试,另外录取了61名进士。朱元璋这是发的什么疯?

(朱元璋)

“南北之争”惹怒朱元璋

大明朝1397年3月的殿试结果有些邪门:52位进士,全是南方人,无一北方人,北方考生全部成了陪考。北方士子们不服,联名上书,指责主考官刘三吾歧视北方考生,偏袒南方考生,因为刘三吾也是南方人(湖南人)。

朱元璋得知,立即下令组成调查小组,复审试卷。调查小组以1394年的状元张信为首组成,一共11人,每人“各阅十卷”。

前科状元张信等11人重审试卷发现,刘三吾主持的考试没有问题,北方考生的试卷普遍文理不佳,而录取的52名南方考生的试卷则文理通畅,字迹工整,赏心悦目。

张信如实向朱元璋报告了复阅试卷的情况,认为考试结果真实有效,刘三吾没有偏袒南方人,还抽取了部分北方考生的试卷给朱元璋看,以证实自己的观点。

可是北方考生不接受此复审结果,认为张信是被刘三吾买通了,逞给朱元璋看的试卷是“陋卷”。

朱元璋龙颜大怒,即刻下令,将负责复审的前科状元张信杀了,又将刚刚考取的新科状元陈䢿杀了,将主考官之一白信蹈也杀了。朱元璋本欲杀刘三吾,鉴于此人一贯忠直,办事认真,且已85岁,于是改为充军戍边。

还嫌不够,朱元璋又下令将已经考取的南方进士52名“俱不登录”,即废除他们已经考取的进士功名。白考了!

好好的一场考试,并无徇私舞弊之举,却被朱元璋弄得血淋淋的,让南方士子情何以堪?

而对于北方士子,朱元璋则广施恩泽,于当年5月重开会试,将61个名额全部给了北方士子,6月重新殿试,参加的也全是北方士子。

此案便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榜案”!朱元璋为何对南方士子如此刻薄,对北方士子如此优待?

朱元璋对南方士人固有的忌惮

朱元璋之所以对南方士子不友好,原因在于历年科考中南方士子远多于北方,积累下来,已经到了一个庞大的数字。

据《明史•选举志》和《明代科举录选刊》载,从总人数看,明朝朱元璋当政期间录取的进士有867人,其中南方士子620人,北方士子247人,南方占71%,北方占29%,南方士子是北方的2.5倍。从南北人才大省的比较看,明朝考进士最多的南方省是浙江和江西,分别是3697人和3114人;考进士最多的北方省是山东与河南,分别是1763人和1729人。浙江是山东的2倍多,江西是河南的1.8倍。状元在各省的分布就更怪了,前五个省都在南方,北方彻底出局。

此种情况的出现与舞弊无关,只因南方经济强于北方,对教育的投入也高于北方。据《大明一统志》载,明朝用于“习举业、应科考”的书院有308所,其中南方230所,北方48所,几乎有5倍之差,这符合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低产出的投资规律。

而且,不仅仅明朝如此,早在宋朝就如此了。历史上自南宋始,我国经济重心便从北方移至南方,科举考试的优胜者也变成了南方的浙江、福建、江西等省。据《宋代科举》统计,浙江、福建、江西等南方省份,广建州学、县学,普及率在90%以上,在教育上的投入远超北方,中进士和状元的人数自然也远超北方。

然而这种现象极其不利于政治上的平衡。洪武初期,朱元璋的朝堂上站立的两大派系是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这两大集团中,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全是南方人;以李善长、徐达为首的淮西集团,基本上也算是南方人。这使得朱元璋的朝廷,实际上是个南方人的朝廷。当然,当时天下未定,北方数省仍掌握在北元手中,朱元璋倒也能容忍这种情况。但他对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这种抱团式的宗派团体却是十分讨厌。先是通过淮西集团杀死了浙东集团的代表人物杨宪、刘伯温,后又制造“胡惟庸案”、“空印案”、“蓝玉案”等大案,将跟随他打天下的淮西勋贵们杀得所剩无几……

可见,朱元璋并不希望在他的朝堂上有南方势力的再度崛起,他有打压南方势力的强烈欲望。

(淮西派以胡惟庸为代表)

朱元璋对大明北境的担忧

朱元璋在1368年正月称帝建立明朝时,只是平定了江南,北方并未收复,蒙元并未消灭。为一统中国,朱元璋以徐达为帅,大举北伐。先后收复了山东、河南、天津、大都等地,元顺帝不得不放弃大都,放弃在中国北方的统治,逃入漠北。

之后,朱元璋又穷追不舍,多次派兵北伐,将残元驱赶至更远的地方,以确保大明北方的安全和稳妥。

尽管北方各城在北伐中一一被朱元璋收入囊中,但朱元璋认为北方非常不稳定。一来北元势力仍然强大,元顺帝在漠北、西北、东北仍有强大军队,经常进犯北方一些城市,并与北方部分亲元力量有勾结;二来北方民众因为接受了蒙元98年的统治,很多人还把蒙元当正统,而不太承认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希望北方民众尽快归心,将大明看作自己的家,面对北元残余势力的侵扰,能够同仇敌忾,甚至可以主动组织起来对抗敌人。这就不仅要在政治上臣服北方,还要在文化、科举上收复北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朱元璋无疑在许多政策,包括科举考试的政策上,都愿意照顾北方士子,以笼络北方人。可是1397年的科举考武,却不仅没有照顾北方士子,反而像是重重地给了北方士子们一个耳光,录取的全是南方人,没一个北方人。这让北方人怎么想?北方人一定认为朝廷容不得他们。

所以,1397年科考的结果尽管公正、公平,但在政治上却存在着很大问题。朱元璋恨刘三吾等考官,恨张信等重审人员,不是恨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精神,而是恨他们的政策水平,不懂得从政治上着眼去解决问题,无法替皇帝分忧解难。

(朱元璋派徐达北伐)

历史证明朱元璋是对的

朱元璋之所以残忍地杀掉2名状元,又废除52名进士的功名,是想通过血腥的“1397年科考事件”,给大臣们上一堂政治课:教育应服务于政治,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应让位于政治的正确性。

刘三吾、张信这样的正直官员,一味追求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将科考的公平性放在首位,将朱元璋所看重的“南北一统”、“南北一盘棋”的政治意图置于末位。朱元璋认为这样的官员是不合格的,杀之并不可惜。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大局观是正确的,我们看一看明朝中后期的朝政情况就明白了。

朱元璋死于1399年,也就是说,杀状元2年后,他就归西了。之后的皇帝有没有执行他科举服务于政治的政策,多给北方士人以机会呢?有的,比如说明仁宗时期采取了“分地取士”的策略,确定南方和北方的士子录取比例为6:4。但这样做远远不够。

后来,明朝朝廷中南方士子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常年占据着内阁首辅等重要职位。比如明成祖朱棣时期的解缙、胡广是冮西吉安人;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时期的“三杨”,杨士奇是江西泰和人,杨荣是福建建瓯人,杨溥是湖北石首人;嘉靖朝的首辅严嵩是江西分宜人;万历朝的首辅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

南方士人把持朝政,并形成以南方士人为核心的文官集团,不再唯皇帝之命是听,而是喜欢“直谏”、“死谏”,甚至与皇帝分庭抗礼。是明朝中后期皇帝的心腹之患。

明朝后期,由江南士大夫组成的政治、文化团体东林党更是影响深远。东林党促成了明朝严重的党争局面,分裂朝堂,引发“梃击、红丸、移宫”等大案,大明朝终于经受不住内部的各类纠纷而衰败、灭亡。

(朱元璋)

上述这些后果,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无疑是有预感的,所以他在位期间不惜以铁的手段纠正“南北失衡”的不良局面。可惜,南北失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仅在科举方面努力远远不够,后代的皇帝们又没有朱元璋的忧患之心和霹雳手段,致使已经预感到的问题最终成为了铁的现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刘三吾,明朝,状元,考生,试卷,朱元璋,南方,大明,淮西,集团,消息资讯,刘三吾,浙东集团,朱元璋,张信,士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刘三吾,明朝,状元,考生,试卷,朱元璋,南方,大明,淮西,集团,消息资讯,刘三吾,浙东集团,朱元璋,张信,士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刘三吾,明朝,状元,考生,试卷,朱元璋,南方,大明,淮西,集团,消息资讯,刘三吾,浙东集团,朱元璋,张信,士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