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蒙攻宋45年,宋朝这些年是如何应对的?为何没有想出克制的办法?

蒙攻宋45年,宋朝这些年是如何应对的?为何没有想出克制的办法?

1227年,成吉思汗病危于甘肃的清水县,他在临终前千叮嘱万嘱咐,一定要联合南宋一同夹击金朝,以此获得蒙古对金朝战争的胜利。

从客观角度来说,当时的蒙古实力如日中天,以一对多毫无压力,如果是正常的政治家,那么肯定不会帮着强大的蒙古夹击金朝,自古以来有“驱虎吞狼”之计谋,更有“唇亡齿寒”的真理,那么成吉思汗的遗言,为何笃定南宋就一定会帮助蒙古伐金呢?

被人看透,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而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心理被人看透,那么将会陷入别人设计好的埋伏中,成吉思汗深知南宋君主对于收复国土、报靖康之耻大仇的执念,所以他吃定了南宋会做出这种“愚蠢”的选择。

忍住对金朝的仇恨,不动手,那根本不是南宋朝廷的性格。

在不适合的时朝向着不适合的对象出手,这才是宋人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情。

而南宋朝廷方面,得知了蒙古成吉思汗有这么一个“遗言”后,便开始了剧烈的争吵,并以此为理由开启了一轮新的党争。

关于“联蒙灭金”,朝廷出现了两个意见鲜明的派别:

一个是“一雪前耻派”。

一个是“唇亡齿寒派”。

一雪前耻很好理解,那就是这一批官员大力赞成联蒙灭金,对于北宋的“海上之盟”的教训完全视若无睹,坚持要剿杀金人,以此来报神州之仇。

反之,就是唇亡齿寒的理论派,他们十分理性,认为金朝如果亡了,那么南宋很快就会跟着完蛋,当年靖康之耻就是因为辽朝这么一个缓冲带被消灭了,金人才能肆无忌惮南下,如果答应联蒙抗金,那么南宋将会走北宋的老路。

面对两派的争吵,宋理宗并没有太多头绪,只能一直拖延着,可到了绍定五年(1232年),蒙古方面派出使者与南宋朝廷“结盟”,蒙古给出的条件很诱人,答应在胜利后将金人掠夺的南宋土地全部奉还,这个看似很赚的买卖,还真的把宋理宗给忽悠到了,于是南宋朝廷同意了。

所以成吉思汗对宋朝皇帝的“弱点”分析是一点都没错,收复燕云之地,这是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后的执念,十几代宋朝皇帝都是为此而拼搏,所以既然是宋徽宗都抵御不了的诱惑,不管宋什么宗,都会再上一次当。

而联蒙灭金的计划开启,就是南宋末日倒计时的开启。

1234年,金朝廷最后的火种被围困到了蔡州城中,蔡州是金人最后的据地,一旦失守,金朝将彻底覆灭。

而上天显然也不眷顾金人,蔡州之战根本没有任何悬念,宋蒙联军一起打下了蔡州城,这也意味着金朝的彻底灭亡,宋朝廷得到了金人皇帝的骸骨,以此拿到太庙前告慰祖宗,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南宋最大的利益得到了,可蒙古答应给回的领土呢?

蒙古人装傻充愣,说班师回家休整庆功,一副暂时搁置的态度。

宋理宗则表示不愿意等待,在端平元年,南宋朝廷在没有和蒙古商量的情况下派出六万大军收复三京(洛阳、开封、商丘),而此时的三京残破不堪,六万大军没有后勤,被准备撤离的蒙古军队杀了一个回马枪,数万大军直接溃败,这意味着端平入洛的失败。

但失败的代价,绝不仅于此。

蒙古人有了宋人“擅自”北上的借口,于是组织大军正式向南宋宣战,“告慰祖宗”的辉煌还没上演时候,唇亡齿寒的报应立即灵验,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下令发动数十万大军攻打南宋,南宋朝廷知道此事后,震惊派和理智派纷纷上线,在朝堂演绎了一波“鸡飞狗跳”。

南宋不是没有能人,其实两宋时期,再腐败再糜烂的朝政,都总是有能人出现,面对蒙古的来势汹汹,理智派想出了两个对策:

一、固守蜀口的“三关五州”,防止蒙古人从利州路方向杀进中原。

二、固守荆襄防线,抵御蒙古人的正面进攻。

事实上,这两个主要防线的防御只要做到位,那么蒙古人是根本拿南宋没办法的,而南宋朝廷在短时间之内,真的做到了齐心协力,暂时放下内斗,转而物色合适的将领与官员经营这两道防线,只要稳住,就一定不会输。

纵观历代北方政权南侵,能杀进宋朝南方的机会,就只能在这几个节点寻找,而蒙古在攻打金朝的时候,也因为金朝固守“潼关—黄河”防线,不得不从南宋方面借道攻打金朝。

1127年,成吉思汗就曾命令大军攻打阶州与和州,吓得当时的四川制置使郑损弃地逃跑,郑损的逃跑,导致蜀口内三关:仙人关、武休关、七方关被蒙古轻而易举得到,但随后蒙古也没有坚持控制三关之地,反而是对三关的防御工事大肆破坏,让三关的防御大大削减。

蒙古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充足的人手占领三关之地,二是他们也害怕未来和南宋交战,被南宋堵住蜀口无法入侵,因此在做了这一系列的事情。

既然蜀口重要,那么就得牢牢守住。

可蜀口防线,在宋元之战初期,也十分不理想,1235年,窝阔台派出两位儿子分别攻打荆襄防线、蜀口防线,次子阔端攻打四川,三子阔出攻打襄阳,而当时的四川制置使赵彦呐在得知蒙古大军到来后,便第一时间决定弃守沔州,虽然还有沔州知州高稼死守阵地,但实力的差距并不能创造奇迹,高稼也也以身殉国。

所幸后来有利州都统制曹友闻率军击退蒙古,收复仙人关,这才遏制住了蜀口防线的溃败。

为了解决主政者胆小怕事、能力不足的问题,1241年,朝廷任命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并且兼任重庆府的知府,这意味着,余玠成为了蜀口防线的新布局者。

而余玠也不负朝廷众望,到了蜀地之后,将巴蜀的地形优势全部发挥出来,并且果断地建立新的“八柱”,将原来破旧的平土,即云顶、运山、大获、得汉、白帝、钓鱼、青居移成都、蓬、阆、洋、夔、合、顺庆、隆庆这八个地方。

余玠的经营,将巴蜀之地打造成真的“山城”,这让蒙古人难以在四川方向打主意,而为了应对南宋的防御之法,蒙古人后来征服了吐蕃,目的就是盯紧巴蜀之地,而后来在四川钓鱼城战死的蒙古蒙哥汗,验证的正是余玠经营巴蜀的成果。

因为余玠的经略,蜀口有了反击之力,到了1250年,余玠主动出击,虽然没有获得太大的成果,但这意味着蜀口的防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可问题来了,余玠这样的人才,在南宋这种扭曲的朝廷里,可以善终吗?

事实上,余玠就是不得善终。

1252年,蒙古军再度侵扰成都,围攻乐山,而余玠再次击退蒙古军,这本是大功,可余玠接连的胜利,让朝廷的党派认为此时的蜀地,那是谁接手都没问题,于是在次年,宰相谢方叔构陷余玠在四川独掌大权且有异心,面对这种谗言,宋理宗全盘相信,不分青红皂白召回余玠,而余玠也没有回到朝廷,不久后在四川暴毙。

余玠的死,也有人说是服毒自尽,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宋理宗的猜忌和权斗造成的,而余玠只是一个大的例子,除了余玠之外,南宋还有不少这样的人杰被卷入权斗之中。

比如另一位南宋战神:孟珙,他也是悲哀的人物。

孟珙是南宋后期崛起的名将,他在蔡州之战中脱颖而出,甚至受到了蒙古军队的尊敬,而在宋蒙战争爆发后,被南宋人经营了近百年的襄阳陷于蒙古手中,三十万石粮食、二十四库的军械全部被蒙古军队收缴,除了物质上的损失,襄阳的失守更意味着南方开始受蒙古的威胁。

也是在这个时候,孟珙提出一定要收复襄阳。

1238年,孟珙在朝廷的支持下,使用高机动性战术收复了荆襄防线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襄阳府,重回南宋手中,而当孟珙经略襄阳的时候,就开始了质的改变。

经略襄阳数年,孟珙将蔡州、息州的降兵编为忠卫军,将回归襄州、郢州的逃兵编为先锋军,这大大充实了襄阳的实力,也同时是在增加孟珙的底蕴。

可孟珙不知道的是,南宋皇帝,畏惧权臣更甚于畏惧敌人。

1244年,孟珙率军北上打草谷,用蒙古人侵扰中原的办法侵扰蒙古的屯田,果不其然,蒙古人面对熟悉但却毫无办法的“战术”,一次次败在孟珙面前,到了1246年,原本投降蒙古,被蒙古任命为河南行省长官的范用吉向孟珙请降,孟珙得知后,欣喜若狂,因为一旦得到范用吉,那么南宋军将大有前途可进。

于是孟珙上奏宋理宗,请求接受范用吉的归降。

也是这个时候,幺蛾子出现了,宋理宗看着孟珙一步步变得强大,内心早已经不安,假如真的让范用吉再归降孟珙,那么孟珙的势力将无人可制,于是宋理宗拒绝孟珙的请求,不允许范用吉的归降,也是这一次安排,让孟珙保家卫国的心气全然泄掉,不久之后,孟珙得病并请求退休,面对孟珙的要求,宋理宗迫不及待答应。

不久之后,孟珙病逝于老家,这位被称为南宋的只有一个神将的男人,也是因为权斗落寞退场。

虽然孟珙去世后,荆襄防线还是被南宋人牢牢把控住,但是之后的经略却比不上孟珙的经略了。

特别是在吕文德经略荆襄防线的时候,吕文德一方面和南宋的“赛存孝”刘整进行政治斗争,最终把刘整逼得在1261年不得不投降忽必烈,另一方面则是中了蒙古人的计谋,接受了蒙古人的贿赂,同意在襄阳府开辟“榷场”,让蒙古人借着修筑榷场的借口,暗中修筑大量工事,直接截断了襄阳对外的交通渠道。

吕文焕本来看出来这就是蒙古人的计谋,两次给吕文德致信说明利害,可利欲熏心,吕文德当作没听见,直到蒙古人在襄阳府外修筑了堡垒后,吕文德才追悔莫及,大呼误国的人,就是他自己。

而在吕文德去世后,吕文焕接手襄阳的防守,直面“襄樊之战”,吕文焕对蒙古人的抵御可谓是尽心竭力,但在1273年,襄阳已经弹尽粮绝,为了让蒙古人不要屠城,吕文焕只能答应带着整个襄阳投降元朝,襄阳的再次陷落,成为了南宋灭亡的根源。

得到了襄阳后,蒙古军一直南下,最终在三年后打到了临安,当蒙古军兵临临安城下时,整个南宋朝廷的士大夫大部分都在逃跑,而谢太后极力指责这些忘恩负义的士大夫们,可最终还是难以阻止亡国的悲剧发生,不久后,谢太后带着年仅五岁的宋恭帝出城向蒙古将领伯颜投降,南宋第一次灭亡。

本来南宋的命脉就断绝于宋恭帝了,可宋末三杰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极力运作,将散掉的南宋朝廷再次支撑起来,虽然也仅是多坚持了三年的时间,可宋末三杰身上彰显出的,乃是南宋忠臣不愿意亡国,也不愿意被击败的骨气。

1279年崖山海战后,南宋彻底灭亡,自1234年开始的宋蒙之战,正式落幕,南宋忠臣的百般设计最终化为了泡影,襄阳的陷落让南宋最终被蒙古人吞并,而究其原因,根子依然是出在南宋朝廷自己身上。

对有能力、无私的人百般猜忌,重用贪图名利和精于权斗的人,这就是南宋的悲哀,而这种悲哀,早在岳飞被莫须有罪名杀害时就已经上演了一次了,但南宋皇帝却不反思,还要继续重蹈覆辙。

所以南宋的毁灭,可怜也可恨,可怜汉家百姓失去以汉人为首的国家,可恨这些统治者多年以来的执迷不悟,最终失去一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三关,朝廷,金人,宋朝,蒙古,办法,蔡州,金朝,大军,防线,故事传记,孟珙,蜀口,宋理宗,蒙古,襄阳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三关,朝廷,金人,宋朝,蒙古,办法,蔡州,金朝,大军,防线,故事传记,孟珙,蜀口,宋理宗,蒙古,襄阳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三关,朝廷,金人,宋朝,蒙古,办法,蔡州,金朝,大军,防线,故事传记,孟珙,蜀口,宋理宗,蒙古,襄阳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