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他为何不等李渊去世后再当皇帝?
原因其实很简单,形势不允许李世民等太久,为此他采取措施将李渊架空了;而李渊见自己被彻底架空,也只得顺水推舟,禅位给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不单单是为了自保,其实也是皇位争夺战。
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李世民作为主谋,他曾许诺李世民,事成之后封李世民为太子。
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
自那时候开始,李世民就将自己视为李渊的继承人,为此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最终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巨大功劳。
但是,李渊称帝之后,却食言了,他绝口不提当年之事,而是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这让李世民十分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世民的功劳越来越大,先后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最终成为秦王、天策上将,仅次于李渊和李建成。
李世民地位的不断提升,让他产生了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取代李建成成为太子;而李建成也逐渐意识到他的威胁,开始明里暗里与之争斗。
武德七年,李世民使用计策,将李建成牵连进杨文干谋反之事,李渊恼怒之下再次许诺,只要李世民平定了杨文干叛乱,就改立李世民为太子。
但是,李渊在李元吉等人的劝说下,再次没有兑现诺言,这让李世民十分生气。
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进入了白热化,之后李建成联合李元吉及众多党羽发起了对李世民的不断攻击。
到武德九年五月的时候,李世民秦王府的大小官员,几乎被驱散殆尽,他也由此失去兵权,成为砧板上待宰的羔羊。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突厥入侵唐朝的消息传来,李建成心生一计,他上书让李元吉作为主帅出征突厥,得到了李渊的同意。
按照李建成的设想,他先让李元吉掌握兵权,然后让秦王府属臣一同前往,而在数日后举行的送行宴会上,他再让李元吉将出兵李世民及其亲信一网打尽,来个斩草除根。
但是,让李建成没想到的是,他府上一位官员是李世民的卧底,李世民提前得知了消息。
只不过,这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李世民无法拒绝去给李元吉送行,只要他去了,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该怎么办呢?
李世民起初并没有什么办法,但在六月初三这一天,又发生了一件事,这一天白天,太白金星出现在秦王府的方位,按照古人的说法,这预示着李世民要谋反。
李建成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就让人上书李渊,说李世民打算谋反,李渊便将李世民召入宫中询问。
当时,李世民被李渊逼迫得没法说话,但他突然心生一计,他没有正面回答李渊,而是反告李建成淫乱后宫,直接戳到了李渊的痛处。
李渊便不再追问造反之事了,而是让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第二天一大早入宫对质,李世民得令后就回府了。
李世民回去之后,与长孙无忌等人商议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了,必须要发动政变了,而第二天一大早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宫之时,是最好的机会。
六月初四一大早,李世民就进入玄武门埋伏起来,之后就爆发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元吉和李建成及其众多党羽,被一网打尽。
玄武门之变,其实是李世民发起绝地反击的一次政变,政变的目的不单单是自保,其实也是为了逼迫李渊交出皇位。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此之前,李渊多次对李世民食言,并且在二子相争的过程中,一直都很偏袒李建成,他甚至动过杀掉李世民的念头,只不过后来不忍心罢了。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如果只是为了自保,完全不用杀掉李建成,但他最终毫不犹豫地杀掉了李建成,这是出于争夺皇位考虑的,因为只要李建成还活着,自己就无法当上太子,日后也就无法成为皇帝了。
并且,李世民如果只是为了自保,也没有必要再派遣尉迟恭去挟持李渊,因为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之后,李渊就只剩下李世民这一个儿子,皇位也大概率只会传给李世民了,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但是,李世民却将李渊控制起来,用这种威胁李渊安全的方式,让李渊承认李世民发动政变的合法性,并且将军权全部交给李世民。
种种迹象表明,李世民对皇位是非常渴望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真的变得安全,也才有机会施展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件事不可忽视,那就是李世民的部下们,也是为了帮助他成为皇帝,才跟着他发动政变的。
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政变这种事,说的难听点,其实就是造反,是要掉脑袋的事情,如果李世民不当皇帝,个人利益又如何实现最大化?
再者说了,李世民此前饱受迫害,但最受伤的还是他的部下们,要么被贬黜,要么被扣押,他们只有将李世民扶上皇位,自己才有可能安全着陆。
最直接证据,其实在史书中是有记载的,李世民在与部下商讨政变之事的时候,部下们就明确对他说了,只有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才能夺取太子之位。
彼与太子谋乱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乱心无厌,何所不为!若使二人得志,恐天下非复唐有。以大王之贤,取二人如拾地芥耳,奈何徇匹夫之节,忘社稷之计乎!”
房玄龄和尉迟恭则更加露骨,此二人直接告诉李世民,他是唯一可以继承皇位的人,他要是不愿意的话,那就是违背天意。
所以说,在玄武门之变前,无论是李世民也好,还是他的部下也罢,都是将夺取皇位作为最高目标的,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以自保,只是最低目标。
只不过,李世民虽然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但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掉父亲李渊,更不敢明着要求李渊立自己为太子,或者逼迫李渊禅位给自己。
这几件事,李世民无论做了哪一件,他都会被认为是乱臣贼子,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即便坐上皇位,也是不会安稳的。
尤其是,李世民已经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落了个杀兄弑弟的恶名,就已经让他很难承受了,他就更加不能再对李渊怎么样了。
但是,李世民不敢把李渊怎么样,但不代表他没有办法让李渊禅位给他,这就要从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的操作说起了。
李世民架空李渊,迫使李渊禅位给他。
李世民在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又在玄武门击溃了赶来支援李建成的部众,那时候李渊还在宫内的水上划船。
为了获得主动权,李建成让尉迟恭入宫“保护”李渊,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予,带着一对人马就径直来到了李渊的船上,吓了李渊一跳。
尉迟恭也不含糊,直接对李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作乱,已经被秦王杀掉了,秦王还叫他入宫保护李渊的安全。
李渊听了大吃一惊,又见尉迟恭带着大队人马,这哪里是去保护他的,简直就是绑架。
李渊有些不知所措,就问身边人该怎么办,萧瑀和陈叔达是聪明人,他们知道现在李世民已经控制皇宫了,如果李渊不妥协的话,安全都可能成为问题,于是对李渊说:
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萧瑀和陈叔达的大致意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没什么功劳,只是嫉妒李世民罢了,所以才合谋犯上作乱的,现在李世民杀掉了二人,是符合大家心意的,陛下应该将国事委托给李世民才对。
萧瑀和陈叔达的言外之意是,只有将其权力交给李世民,才有可能安全着陆,不然李世民会再干什么事,那就不好说了。
李渊也是个老江湖,听懂了萧瑀和陈叔达的话,就对众人说,好,这正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很快,李渊就下达了一道谕旨,让李世民节制天下兵马,李世民由此掌握了军权,但这距离他成为太子乃至皇帝,还有一段路要走。
可以说,李渊出于求生欲,做出的反应其实是很明智的,但让他痛苦的事情还在后面。
李世民掌握军权之后,先是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各自的五个儿子,然后将其家中女眷发配到宫中为奴,继而又派人诛杀了两人的一众党羽。
随着李世民杀的人越来越多,李渊越来越感到害怕,为了保住自己,他下令李世民代替自己处理国事。
待了六月十二,李渊越发感觉到威胁了,于是做出了一个决策,那就是册封李世民为太子,让李世民全权处理国事,只需要报告给他知道就行了。
癸亥,立世民为皇太子。又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至此,李世民在执政这件事上,就变得完全合法了。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李世民已经掌握军政大权,为何不等到李渊去世后再当皇帝呢?
还真不能,倒不是因为李世民的部下们等不了,而是李世民等不了,并且李渊也在皇位上坐不住了。
李世民成为太子之后,利用手中职权,将一干功臣全部封为高官,充斥了整个朝堂,功臣们都欢饮鼓舞,更加忠心于李世民了。
这当然是李世民刻意为之的,一是为了进一步抓紧权力,二是为了奖励功臣,稳定内部团结。
但是,李世民很清楚一件事,只要自己不登上皇位,事情就可能有变化,因为那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许多党羽分散在各地,这些人并不支持他,万一他们合起伙来对付自己,那就麻烦了。
如果李世民登上皇位,那就不一样了,因为已经一切已成定局,就很难再改变了。
再一个就是,李渊是不是真心想要传位给李世民,李世民不能完全确定,如果李世民让李渊继续待在皇帝宝座上,时间长了可能还有变化。
要知道,那时候李渊除了李世民这个嫡子之外,还有众多庶子,虽然古代有立嫡立长的传统,但庶子成为皇帝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的。
谁知道李渊是不是在实施缓兵之计,等到某一天再从李世民手中夺取权力,将皇位传给其他儿子呢?
总之,李世民认为只有自己登上皇位,才能彻底保护胜利成果,自己才有更多时间在皇位上大展拳脚。
本着这个原则,李世民通过安插亲信到关键部门,逐渐掌控了朝堂,而那些曾经忠于李渊之人,则多半都投靠到了李世民一边。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劝说李渊放权给李世民的萧瑀,其实早就是李世民的人,而陈叔达则是个中立派,唯有裴寂等少数几人,依然忠于李渊。
可以说,随着权力向李世民转移,李渊逐渐成为了孤家寡人,以至于话语权越来越弱,想干涉一下朝政,都无从下手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渊越发感觉到无助,他名为皇帝实为傀儡,不如退位算了;再加上亲眼目睹了儿子相残的悲剧,痛定思痛之后发现,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于是感到十分自责,就更加不想继续当皇帝了。
再考虑到,当时李渊已经是个六十岁的老人了,早就对朝政感到力不从心了,因此对于皇位留念也没有那么强烈。
武德九年七月十六,李渊第一次向身边的裴寂道出了心里话,他说自己应该退位为太上皇了。
九天之后,李渊下令撤销天策上将府,为禅位给李世民做准备。
八月初八,李渊正式下达诏书,禅位给李世民,第二天李世民登基称帝,改元贞观。
李渊唯一的诉求,其实是在退位之后能够安享晚年,为此李世民没有吝啬,而是让李渊继续住在太极殿(皇帝才能居住的地方),自己则住在东宫,前后达数年之久。
并且,李渊享受的物质待遇还是很好的,后来又回了九年才去世,期间他日日莺歌燕舞,又与妃子们生下了许多儿女,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李渊急流勇退得来的,如果他继续赖在皇位上,结局恐怕就不好说了。
总结一下,李世民之所以不等李渊去世后再当皇帝,一是因为他本来就是冲着皇位去的,局势不允许他等太久;二是李渊在失去权力之后,感到心灰意冷,也没有兴趣再继续当皇帝了,所以做个顺水人情,将皇位传给李世民,换自己一个太平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