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1630年袁崇焕被处决,贴身侍卫发下毒誓,已传承18代执行392年

1630年袁崇焕被处决,贴身侍卫发下毒誓,已传承18代执行392年

对于一个真正的战士而言,最悲惨的事情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自己人的手中。“袁崇焕之死”称得上是明朝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崇祯三年八月(1630年),崇祯皇帝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等罪名,判处袁崇涣凌迟之刑。

行刑前,袁崇焕仰天长叹“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此情此景,围观的群众们并不觉得感动,甚至纷纷抢食袁崇焕被割下来的肉。

袁崇焕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五大三粗的武将,相反他熟读四书五经,是个满腹才气的读书人。万历四十七年,他通过科考中进士,但他知道读书是救不了大明的,于是他开始研究军法战术。

在崇祯皇帝继位后,朝廷内部刚刚扫除了魏忠贤等人,急需部署属于崇祯皇帝自己的政治力量。但当时朝廷当中并没有能力出众的武将,在诸位大臣的推荐下,袁崇焕担任兵部尚书。

到了大明朝后期,整个国家陷入到了内忧外患的困境当中,关内反王四起,关外努尔哈赤政权崛起。在这一时期,袁崇焕挺身而出。

他带领1万大军前往边关,同努尔哈赤作战,在此之前,明朝13万大军被努尔哈赤打了个溃不成军,40多座城池被占领。在朝堂内部根本没几个人相信袁崇焕能带着这1万左右的兵力打赢这场仗。但袁崇焕却立下血书表明一定平息这场祸端。

袁崇焕带领1万士兵同努尔哈赤的十几万大军血战了三天三夜,取得胜利。这场战争的意义也是巨大的,他不仅守住了大明边疆,更鼓舞了士气,崇祯皇帝在得知之后更是喜不自胜,连呼大明有救了,民间百姓也将袁崇焕视作救国英雄。

另一边努尔哈赤经此一败,郁郁不振,很快就离世了。皇太极继位,他知道袁崇焕是个难啃的硬钉子,所以改变了作战计划,并没有将目光继续盯在边疆一带,而是选择带兵直接杀入京城。

袁崇焕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突然得知消息,于是带着士兵们在暴风雪中马不停蹄的行军了整整三天。终于在皇太极之前赶到了京城。

这可气坏了皇太极,他知道不能跟袁崇祯硬碰硬,于是选择使用反间计。在民间到处散播谣言说后金军队是袁崇焕带来的,他早就已经和后金勾结在了一起,与此同时魏忠贤余党也以善自杀毛文龙、市米于敌等罪名来弹劾他。

这两条所谓的罪名的由来是这样的,毛文龙是当时朝鲜一代的总兵官,虽然官职并没有多大,但是他在当地算得上是一个“土皇帝”了。但他显然是没有什么作为的,否则后金也不可能长驱直下,占领大明如此多的城镇。

在来到此地后,袁崇焕以阅兵的名义到达毛文龙所在的皮岛,但是毛文龙并没有拿他当回事。在接待他时,表现的也极为傲慢。在之后观看骑马射箭时,袁崇焕将其擒获并细数他的十二条罪状,将其斩杀。

毛文龙死后并没有其他有能力的官员顶上东江一带,后金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可以放心的南下作战了。因此在当时很多人认为袁崇焕这个做法直接导致后金绕过山海关直入北京。

明朝后期国家财政极其紧张,为了平定战事,政府不得不增加税收。这些税收大部分都用于辽东战事了。袁崇焕曾承诺用5年的时间平定辽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曾提出用蒙古来牵制辽东,因此即使国家财政困难,大明依然在不断资助蒙古。但蒙古之后选择与后金合伙对抗大明,这不仅没有实现平辽的目标,甚至壮大了后金的实力。

崇祯皇帝本就生性多疑,他听信了民间的谣言,当时袁崇焕想带领部队进城休整,但外臣入朝是要获得皇帝的许可的,于是他上折子请崇祯皇帝批准,但是被拒绝了。

崇祯皇帝命他独自进京,问他有关民间谣言之事。他虽然做出了解释,但怀疑的种子已然埋下,任他再怎么解释,崇祯皇帝也不敢相信他。

在袁崇焕死后的很多年,他都被百姓们所唾弃。他的贴身侍卫余义士在偷回他的头颅之后,把他带回了家中,埋在了自家的院落里。

作为曾经和袁崇涣四处征战的将领,他的心中满是怨恨和不甘,但随着大明的覆灭他的委屈也没有地方可以宣泄了,于是他立誓余家后人世世代代守护袁崇焕的坟墓,并且终身不进朝廷,终身不回南方老家。余家的18代后人,到如今延续392年将这个诺言践行了下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崇祯,袁崇焕,传承,皇帝,后金,大明,毛文龙,努尔哈赤,民间,辽东,消息资讯,袁崇焕,皇太极,毛文龙,努尔哈赤,崇祯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崇祯,袁崇焕,传承,皇帝,后金,大明,毛文龙,努尔哈赤,民间,辽东,消息资讯,袁崇焕,皇太极,毛文龙,努尔哈赤,崇祯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崇祯,袁崇焕,传承,皇帝,后金,大明,毛文龙,努尔哈赤,民间,辽东,消息资讯,袁崇焕,皇太极,毛文龙,努尔哈赤,崇祯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