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中国唐朝发生的一次规模巨大的内战,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军事动荡之一。这次内战发生于755年,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位反叛军阀领导的叛乱引起的。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非常复杂,下面将详细讲解。
唐朝安史之乱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唐玄宗晚年的时期。唐玄宗在位期间,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和社会不稳定。此时,玄宗的后宫杨贵妃占据了他的心思,不断要求玄宗进行豪华建筑和宴会,导致国库大量耗费。同时,唐朝的边疆也出现了危机,安西都护府(今新疆一带)多次叛乱,吐蕃人也不断进攻边疆。
755年,唐玄宗的皇子李隆基因被太监宦官李輔国和宰相杨国忠暗中设计陷害,而被玄宗废黜,改立其弟李亨为皇太子。由于李隆基实力强大,且得到了大部分军队和官员的支持,李亨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便依靠当时镇守在东北的大将安禄山和史思明。
安禄山和史思明此时都是唐朝的将领,但他们对唐朝皇权并不忠诚。他们看到李亨需要军队支持,就趁机在京城洛阳起义,反叛唐朝,自立为独立的东北和北方政权。安史之乱随即爆发,叛军占领了许多城市和军队,推翻了唐朝的统治,逐渐壮大。叛军很快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建立了政权,并自立为燕、凉、河东、河北等十多个独立政权。
安史之乱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叛军大肆屠杀百姓,抢掠财富,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和财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