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原文】
齐王攸德望日隆,荀勖、冯、杨珧皆恶之。言于帝曰:“陛下诏诸侯之国,宜从亲者始。亲者莫如齐王,今独留京师,可乎?”
勖曰:“百僚内外皆归心齐王,陛下万岁后,太子不得立矣。陛下试诏齐王之国,必举朝以为不可,则臣言验矣。”帝以为然。
冬十二月甲申,诏曰:“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御方岳,其揆一也。
侍中、司空、齐王攸,佐命立勋,劬劳王室,其以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侍中如故,仍加崇典礼,主者详按旧制施行。”
以汝南王亮为太尉、录尚书事、领太子太傅,光禄大夫山涛为司徒,尚书令卫瓘为司空。
征东大将军王浑上书,以为:“攸至亲盛德,侔于周公,宜赞皇朝,与闻政事。今出攸之国,假以都督虚号,而无典戎干方之实,亏友于款笃之义,惧非陛下追述先帝、文明太后待攸之宿意也。
若以同姓宠之太厚,则有吴、楚逆乱之谋,汉之吕、霍、王氏,皆何人也!历观古今,苟事之轻重所在,不无为害,唯当任正道而求忠良耳。
若以智计猜物,虽亲见疑,至于疏者,庸可保乎?
愚以为太子太保缺,宜留攸居之,与汝南王亮、杨珧共干朝事。三人齐位,足相持正,既无偏重相倾之势,又不失亲亲仁覆之恩,计之尽善者也。”
于是扶风王骏、光禄大夫李憙、中护军羊琇、侍中王济、甄德皆切谏。帝并不从。
济使其妻常山公主及德妻长广公主俱入,稽颡涕泣,请帝留攸。帝怒,谓侍中王戎曰:“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邪!”
乃出济为国子祭酒,德为大鸿胪。
羊琇与北军中候成粲谋见杨珧,手刃杀之;珧知之,辞疾不出,讽有司奏琇,左迁太仆。琇愤怨,发病卒。
李憙亦以年老逊位,卒于家。憙在朝,姻亲故人,与之分衣共食,而未尝私以王官,人以此称之。
【原文华译】
齐王司马攸德望日隆,荀勖、冯紞、杨珧对此都很厌恶。冯紞对皇帝说:“陛下下诏让各诸侯王回到自己封国,应该从最亲的亲王开始。最亲的就是齐王,而唯独齐王留在京师,这样好吗?”
荀勖说:“百官都归心于齐王,陛下万岁之后,太子恐怕立不住!陛下试一下,下诏让齐王归国,我敢保证,满朝官员都会反对,那时候我的话就应验了。”皇帝同意。
冬,十二月十三日,皇帝下诏说:“古代九命作伯(《周礼》:一命受职,接受委任;再命受服,接受官服;三命受位,接受官位级别;四命受器,接受印信;五命赐则,接受法令规章;六命赐官,接受官职;七命赐国,赐给采邑;八命作牧,成为地方长官;九命作伯,成为封国国君),或者入朝辅政,或者出镇一方(所以称诸侯为方伯),无论在哪,都居于主宰地位。
侍中、司空、齐王司马攸,佐命立勋,勤劳王室,现在,任命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仍兼侍中,加崇典礼,主管官员详按旧制施行。”
又任命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尉、录尚书事、领太子太傅,光禄大夫山涛为司徒,尚书令卫瓘为司空。
征东大将军王浑上疏,认为:“司马攸至亲盛德,相当于周公,应该留在朝廷,参与政事,如今要求司马攸到封国,给一个都督的虚号,而并无军事实权,有亏于兄弟款笃之义,恐怕也不是陛下追述先帝、文明皇后(司马炎的母亲)对待司马攸的本意。
如果说对同姓亲王恩宠太厚,会有吴王刘濞、楚王刘戊那样的叛乱,那汉朝的吕氏、霍氏、王氏,又是什么人呢?历观古今,只要权势过重,一定发生危害,唯一的办法,就是任正道而求忠良而已。
如果以智计猜测,就是至亲之人,也被怀疑,更何况联系疏远的呢?他们又能保证忠诚吗?
我认为,现在太子太保的位置空缺,应该让司马攸担任,与汝南王司马亮、杨珧一起主持朝政。三个人位置相当,足以相互匡正,既无偏重倾覆之势,又不失亲人之间的亲情和君臣之间的仁爱,这才是最好的安排。”
于是扶风王司马骏、光禄大夫李憙、中护军羊琇、侍中王济、甄德等人都切谏,皇帝一概不听。
王济派他的女子常山公主(司马炎的女儿)及甄德的女子长广公主(也是司马炎的女儿)进宫,跪下磕头,哭哭啼啼,请求皇帝留下司马攸。皇帝怒,对侍中王戎说:“兄弟至亲,如今要齐王出京,是朕的家事,而甄德、王济接连派妇人来哭我这个活人吗?”
于是把二人撵出去做外朝官,王济做国子监祭酒,甄德为大鸿胪。
羊琇与北军中候成粲密谋约见杨珧,然后当场亲手刺杀他。杨珧收到消息,以生病为由,推辞不出,并指使有司上奏弹劾羊琇,羊琇被贬为太仆。羊琇愤怨,发病而伤。
李憙也以年老逊位,伤在家中。李熹在朝为官,亲戚朋友来找他的,他将自己的薪俸分给他们维持生活,但从来没有利用职权为他们谋取官职,时人都很称道他。
【学以致用】
这一段,思考几点
01,要说服一个人,就不得不分析对方的认知框架
王浑的上疏有没有一点道理?
有的
但是说服不了司马炎,因为冯紞、荀勖等人给他建立了一个认知框架
并且这个框架是符合司马炎的情绪与逻辑的...
就像他对王戎说的,这是自己的家事.....司马炎的小家>司马家族>西晋王朝
他这个“家”的接班人,是太子司马衷....而不是自己的同母弟弟司马攸...他要确保司马衷能立得住....
这里就有一个传承问题值得思考了
这个“立得住”值得思考,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立得住”?
司马衷能顺利坐在这个位置上?
还是把司马衷周边潜在的对手(亲王)都清理掉才确保立得住?
还是司马衷有懂得治理天下的本事?
第一个问题不算什么....
第三个问题,很难, 因为司马衷确实立不起....
第二个问题对于司马炎来讲就很矛盾了
相对于把司马攸赶到封国去,为什么还要实行分封制(分封27王),还让他们保留武装?
后者比前者的危害更大
02,历观古今,苟事之轻重所在,不无为害,唯当任正道而求忠良耳
王浑这句话很对啊,但是司马炎听不进去了
在王朝更迭过程中,大致就是三方势力博弈
内亲,外戚,宦官
外戚当中又有皇太后的娘家,皇后的娘家,太子妃的娘家
不理清楚这几股力量的博弈与变化,那么,皇帝这个岗位不好坐,
传承问题也不好解决
我从看《资治通鉴》到现在,在所有帝王传承过程中,唯有光武帝刘秀一家三代之间的传承最有印象,最有值得学习
首先,刘秀本身做到了修身,齐家, 很有学识,很有智慧
这才是上面“立得住”的根本
儿孙自有儿孙福,再聪明的人又能管的了哪一层呢
其次,刘秀的老婆阴丽华,阴氏家族的家风极其之好,懂得富贵绵延之道, 不抢功不争利,知道过犹不及....
最后,选得儿媳比较好,并且把这个家风传递下去了.....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线
而司马炎这里,他知道贾南风(太子妃)有暴戾气息,司马衷很怕她, 他还把这样的人作为太子妃考虑(当然有身边人推荐),祸根就埋下了......
所以呢,不管是皇帝之间的传承,还是普通家庭之前的传承
1是家风要正,家风要好好传承
2是主人公要懂得立志修身, 不修身,就不明, 到时候娶(嫁)错了人,就不好了
3是婚姻大事,真的很大。
所以,王浑这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方案
同时,企业在选择接班人,选择管理者的时候,也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