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事变发生在公元六二六年,李世民埋伏在玄武门内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当朝皇帝李渊便册封李世民为太子,并宣布当今天下大事无论大小都由太子负责,这件事发生后不久李世民正式宣布继位。
玄武门之变的起因经过
公元六一七年李渊在李世民以及众多将士的拥护下起兵反隋,在有着强大兵力和民心加持下反隋大军很快便占领长安城,在杀死隋炀帝后李渊正式称帝。太原起兵实则是李世民的谋略当时李渊也答应立国之后封李世民为太子,但是天下平定之后李渊却在这件事上犹豫了,将太子之位给了李建成,加上李元吉等人的联合排挤,两人的冲突日益加剧。次年李建成提议有李元吉率军出征突厥,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李世民在军中的地位,李世民不得不背水一战夺取太子之位。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率军埋伏在李建成入朝的必经之路玄武门内,待李建成和李元吉发觉不对却已经来不及了,便情急之下对着李世民连射三箭却无一命中,李世民和尉迟恭一人一箭相继射死了两人,随后东宫侍卫发觉与李世民一众进行拼杀,一直到尉迟恭将两人的头砍下来示众,东宫兵马才得以退去,三天后李世民被为封为皇太子。
玄武门之变前的李世民
玄武门事变前的李世民军事上在洛阳之战后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这个官职的意思就是掌管天下军权,这个地位高于唐朝的所有亲王和大臣,而当时除了皇上能凌驾于这些人之上就只剩下了太子,从侧面上来说当时的李世民的地位是和太子平起平坐的,或许李渊将他封得如此高位,就是在培养另一位太子。李世民在政治上,可以招募自己的幕僚拥有自主选官权,他招募官员之后只需要向朝廷备案即可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审批。同时因为他的战功,他几乎掌管着大半个中国的权力,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江南的大部分归他所管,这些地区官员呈上来的奏折必须要先必须要先经过他的查阅后才能入京。
当时李世民在朝政上也算是权倾朝野的存在的,当时他还有一个官职是尚书令,这个官位能掌管六部,地位要真的细算的话仅次于宰相之下,而当时的唐朝根本就没有宰相,于是他在当时就是皇帝之下第一人。这些权力或许一些权臣拼尽一生尚可达到,但是在李世民在经济上的权力是绝无仅有了,同样的是因为战功他被赏赐了三个铸钱炉,这意味着他有自己造钱的权力。
发动政变之前的李世民不仅坐拥天下超过九成的大军,手下也拥有无数的能人巧匠,并且这个数量还在逐渐增加。朝政上全国大事也都基本上都要经过李世民的批示,有着掌管六部的权力,再加上他也有着铸造钱币的权力,就算是一次刺杀不成,要打持久战他也不用担心军费的消耗,对于这样的原来说皇位是一个唾手可得的存在,而他处在这样的高位依旧是太子李建成的眼中钉肉中刺,还要被胁迫交出军权自然不甘心。
李建成为何会在玄武门事变中失败
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之后,很多人有都对李建成有一个误解那就是他是否是个庸才。李渊自晋阳起兵后,他的两个儿子就一直随军作战,征战期间李建成自然也是立下不少功劳,只是这一切和李世民相比还是太少了,尤其是李世民在消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在军中名望如日中天,达到了顶峰。一个人是否优秀其实是一个比较级,就像是明明那个排名第二的只差第一一点点,但是第二总是不被人们所记住。
李建成的性格也是他失败的重要因素,他和李世民相比差的不是能力,更多的是心理素质。李建成品性宽厚仁爱他手下大将魏征曾多次劝告李建成要对李世民尽快下手不然后患无穷,但是他对此一直都没有进行实际行动,反而还因为将动不动的情况被诬陷。玄武门之变来得突然,李建成根本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在这么重要的关口埋伏,也没想到把守的将士要么作壁上观要么就已经投靠秦王麾下,还没来得及组织起反抗就被一箭射死。综合来看李建成他本就不是一个庸人,只是李世民实在太为优秀,光芒掩盖了他,而玄武门之变也只是因为事发突然。
古代本就没有真正兵不血刃的政变夺权,李世民所做的这一切他也没有隐瞒什么,当时形势所逼他就是要杀弟夺权,坐上皇位。一般篡位取得的帝位不论怎样都会受到一定的诟病,但是或许是因为李世民的坦诚又或是他在掌权期间确实取得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功绩,他一直都是那个被人称赞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