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流文化中,安禄山、史思明,可谓是包藏祸心、残暴不仁的历史罪人。
不过,在河北地区,很长时间内,安禄山、史思明却是被崇拜的对象。
康熙年间,朝鲜使者惊奇地发现:就在蓟州,天子脚下,居然有安禄山祠,且香火不错。
这位使者十分不解:或许,这是当年河朔藩镇为安禄山立的庙吧。可是,这都过去1000年了呀!而且,自明成祖迁都北京以来,这里已经是京畿重地了,“终不毁去者,又何耶?”怎么还不摧毁呢?
安禄山这样的人,本应是被万众唾弃的对象,为何在这里却被人“以祈冥佑”呢?
河朔藩镇之旗
安史之乱打到最后,大唐终究无力彻底到会安史老巢。
于是,大唐采纳仆固怀恩“裂河北以分大镇以授之”的政策,让安史叛军的几个将领统治河朔地区。
此后,大唐中央与河朔藩镇,时打时和,绵延150年。
所以,一方面,河朔藩镇奉大唐为正朔,不挑战其底线,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时刻准备抗拒朝廷。
这一情况下,河朔藩镇当然要时刻做好抗拒朝廷的舆论准备。
而能够成为这种文化旗帜的,自然就是安禄山、史思明了。
比如:田承嗣准备抗拒朝廷时,就为安史父子建祠,以为“四圣”。
自己称帝,是与大唐彻底决裂,以后毫无回旋余地,这个他是不敢做的,但是,搬出安史来,既能凝聚河朔反抗力量,又有周旋弹性。
所以,河朔藩镇时期,安禄山、史思明,就是藩镇对抗朝廷的舆论旗帜。
然而,假如安禄山、史思明的口碑不佳,他又如何能成为这样的舆论旗帜呢?
“胡化”之旗
安禄山、史思明,在当时大唐官方观点中,是十恶不赦之徒。
然而,在河朔地区,却并非如此。
河朔地区,在当时是边疆地区,为多民族聚集地区。一直以来,胡人习俗就很重。
到唐代,由于大唐“视之如一家”的开放民族政策,不断有少数民族大规模迁徙至此,河朔地区渐“胡化”。
而且,无论是安禄山、史思明,还是后来河朔节度使,多为奚、契丹、回纥等族人士,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进程。
到后来,杜牧曾表示:对河朔地区,“人望之若回鹘、吐蕃”,其社会文化与中原已显著不同。
这一情况下,河朔地区,人民尚武,不尚文教,
其价值判断与儒家为主的主流思想已经不同了。
所以,儒家
主流思想对安禄山、史思明的评判,并不为河朔地区所接受。
对于安禄山、史思明,河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安禄山之独特地位
安禄山在准备造反和实施造反过程中的一些举措,使其树立了独特的地位。
1、安禄山在河朔一些胡人中的宗教地位。
安禄山自称为“光明之神”的化身,并亲自主持粟特部族中群胡的袄教祭祀活动,使自己成为宗教领袖,并利用宗教的力量来团结广大胡族民众。
2、安禄山在幽州等地人士心中的实际形象。
史书对安禄山发迹的描述,侧重于其狡诈。
然而,从后来河北地区节度使的情况看,能够久任的节度使往往是能够得人心的。
后来,河朔地区的节度使,往往是“河北节度使皆亲冒寒暑,与士卒均劳役”,而一些残暴不仁或高高在上者,基本都很快被内部推翻。
同时,后来的河北节度使,多能“赋均而轻”,能够减少人民负担,以争取人心。
其实,客观来说,唐朝后期,能够带着队伍跟大唐干的,大多是能够得到当地人心者。
比如,“李朔雪夜下蔡州”所擒的吴元济,就很得淮西人心。直到北宋时,淮西还有人祭祀吴元济。(只是欧阳修觉得实在说不过去,上书毁掉了)。
从大唐的角度看,这些自然是笼络人心,但从当地的情况看,得人心就是得人心···
安禄山、史思明在河北经营如此之久,应当是施行惠政,得到支持的。
何况,安禄山在造反期间的一项举措,使幽州等待“暴富”。
3、安禄山对幽州等地的“暴富”。
安禄山起兵后,很快就夺取了洛阳、长安等地。
然而,范阳,始终是其老巢。
因此,安禄山将所掠夺的财富,悉数运往范阳。
安禄山的这一举措,被李泌认为是“有苟得心,渠能定中国邪”,但另一方面,也确实使得以范阳为中心的幽州等地富庶了起来。
这是掠夺而来的财富,但从河朔局部角度来说,这对当地的发展也起到了相当作用。
因此,当地一些人对安禄山崇拜,也就自然而然了。
流传千年
唐朝后期,抗拒朝廷的藩镇,虽然为主流文化所不容,但多在当地施行惠政,收买人心。
因此,如前面提到的吴元济,一些抗拒中央的藩镇仍然得到当地人的祭祀。
不过,似乎只有对安禄山、史思明的祭祀延续千年之久。
这是因为:河朔等地后来命运的独特性。
唐朝灭亡后,河朔为沙陀人所得,此后,有被石敬瑭割让给了契丹。
此后,幽州等地先后为辽、金、元所统治。
虽然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也习中原儒家,但是,其并没有两宋那么讲究,而且,官方对被视为“羯胡”的安史并无太多反感。
所以,他们自然不必像大宋拆除吴元济庙一样,非要整肃了。
如此,已过数百年。
到明代后,此事已经没有丝毫政治意义,只是幽州地区一部分人的风俗,也不必强行禁止了。
如今,在渔阳桥,仍有安禄山庙。
只是,这个庙,已经成为河北省“燕行”文化节点之一,是一个纯粹的历史文化现象,并没有太多其他意义了。
安史也好,其他抗拒朝廷的节度使也罢,他们为主流史家所斥为禽兽不如之人。
但是,客观来说,这些“反贼”大多对当地的建设起到过作用,不然又如何拉拢人一起抗拒朝廷呢?
所以,他们在当地拥有不错的口碑,也就不足为怪了。
当然,即便如此,安史之乱,破坏性极大,被认为是大唐王朝,乃至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点。
就此而言,一部分地方曾出现过的对安禄山的崇拜,并不能改变安史等人是历史罪人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