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三年春天,长安宫里迎来了位新主人。只不过从此以后,她再也不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朱瞻基给了她一个不伦不类的赐号,叫做“静慈仙师”。这位“静慈仙师”就是电视剧大明风华里边的胡善祥。
胡善祥是山东济宁人,父亲胡荣是锦衣卫指挥使徒。胡荣生了俩儿子,七个闺女,大闺女叫做胡善围,胡善祥排行老三。洪武年间,胡大姐因为才貌双全被选入宫中成为女官。不要小看了胡尚宫,她历经了洪武、永乐、洪熙三朝,在宫中备受尊重。这胡荣能当官都是胡大姐的功劳。而胡善祥能成为皇太孙的正妃,那胡大姐也没少帮忙。
朱瞻基不怎么喜欢胡善祥,可是胡善祥怎么就成了朱瞻基的正妃呢?原来是朱瞻基的姥姥彭城伯夫人在老家永成看上了主薄孙忠的姑娘,于是就把小美女带到了朱瞻基的母亲当时的太子妃张氏身边,由张氏来调教抚养。所以朱瞻基和孙氏两个人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青梅竹马,感情颇深。
永乐八年,老爷子朱棣要给孙子选孙媳妇,这彭城伯夫人就力荐孙氏。可是朱棣自然害怕外戚做大,所以一番折腾之后在永乐十五年,选中了胡善祥成为了皇太孙的正妃,而这孙氏则被封做了皇太孙嫔。
宣德即位之后,有意把孙氏册封为皇后,可是张太后比较贤达,当时下了一道旨意,认为两个人定位已久不用再议,所以自然而然这胡善祥就被册封为了皇后,而孙氏则被册封为了贵妃。
这胡皇后也算比较贤德,一直以母仪天下为己任,兢兢业业丝毫没有半点马虎,勤俭朴实更是不在话下。朱瞻基爱玩,胡皇后劝;朱瞻基喜欢各种游戏,胡皇后劝;每次都是借古讽今,搞得朱瞻基脑袋有点大,所以朱瞻基对她开始心存厌恶,加上这胡皇后本来就体弱多病,所以朱瞻基更喜欢往孙贵妃那边跑。
胡皇后哪都好,就是肚子不争气,侍奉宣宗多年愣是没生下儿子,只生了俩闺女。孙贵妃那边也不怎么样,也没能生下儿子。但是孙贵妃比较聪明 阴宫人之子为己有 把一个宫人所生的儿子抱入宫中来抚养,这个抱来的小孩就是日后的明英宗朱祁镇。
宣德二年年底,朱瞻基第一次有了废后的心思,他召来了张辅,杨荣,杨士奇前来商议。因为胡皇后比较贤德,所以众位大臣纷纷表示反对。但是朱瞻基废后心意已决,加上有杨荣出馊主意,所以胡善祥被废已经是不可避免。表面文章还是要做,在朱瞻基的威逼以及示意下,胡皇后亲自上表请辞皇后之位。朱瞻基给礼部下了一道谕旨,解释一下废后的原因:第一,是因为胡皇后体弱多病,不能完成本职工作。第二,她没能生下儿子,心存愧疚。处理方案也出来了:第一,夫妻之情犹在,她三次上表请辞我三次拒绝,但是无奈胡皇后请辞心意已经非常坚定。第二,职称虽然没了但是待遇依旧。第三,在宫中妥为安置,皇后是不能再叫了,就叫 “静慈仙师 ”吧。
胡皇后无过被废,天下百姓听到之后都对她纷纷表示同情。在宣宗日后自己回想起来心中也是颇存愧疚,经常自解道:“此朕少年事。”
胡皇后被废,给明朝的宫廷带来了恶劣的先例,从此以后,宠妃可以压制皇后,皇后在后宫的话语权严重削弱。自洪武以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女官制度开始走向没落。女官制度虽然贯穿了整个明朝的始终,但是自胡皇后被废后开始名存实亡。这也使得在明朝的后宫当中制约宦官的一股力量已经消失。
胡善祥虽然被废,但是张太后贤德,她经常鼓励胡善祥要对日后的圣后依旧充满希望,她时不时的让胡善祥来到清宁宫中和自己一起话话家常,以排解她心中的孤寂。每次到后宫家宴上,张太后都让胡善祥坐在皇后的位置,位居孙皇后之上。这孙皇后心中虽然有不高兴,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有了张太后的保护,这胡善祥在后宫也算是安心舒适。
一晃多年过去了,正统七年,张太皇太后崩逝世,胡善祥痛哭不止,从此以后身边再也没有了可亲可敬的人。悲痛万分的胡善祥没过多久,也追随张太皇太后而去。
虽然最初 “静慈仙师 ”胡善祥是以嫔礼入葬于金山,但是复位之后的明英宗朱祁镇,做了很多好事。天顺六年,孙太后崩逝。天顺七年,明英宗朱祁镇便下诏追复胡善祥的皇后尊称,并且追谥为 “恭让” 皇后。虽然这平反来的晚一些,但是明英宗朱祁镇至孝至德如此,胡善祥应该也能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