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皇帝在殿试中以粮食为考题,却无一人答出,后来发生了什么?

明朝皇帝在殿试中以粮食为考题,却无一人答出,后来发生了什么?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之根本,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家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粮食的发展。

历史上曾有一位皇帝,在殿试中以粮食为考题,出人意料的是,竟无一考生能够明白皇帝的用途,最后,皇帝还下令斩杀了一位朝臣。

此人便是“草根皇帝”朱元璋。

一个乞丐的逆袭之路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从小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就给地主家放牛,当时,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他十几岁的时候为了能够躲避战乱便入了寺庙。

后来,朱元璋又参加了红巾军反抗元朝,别看朱元璋没上过几天学,但他在军事领导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

他占领了蕃地后自称吴王,并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之名攻入元朝首都,灭元建明,自称为帝,年号洪武。

随后,一鼓作气平定了西南、辽东等地,统一了全国,建国初期,他勤于政务,在政治方面,强化中央集权,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同时严惩贪官污吏。

在经济建设中,兴修水利,减免税负等,在文化方面,大兴科举制度,建立国子监为国家培养人才等举措。

但是他在建国之初,斩杀功臣,残酷暴

举使得当时历史陷入黑暗长达13年,这成了他一生的污点。

可能由于他贫苦的出生,因此他非常重视民生,尤其注重农业的发展,也因此流传出了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稻谷优劣,看品性

由于前朝的一些政策,科举考试被停用,朱元璋建国后,急需大量人才来建设国家。

在洪武三年重开科举考试,并且将三年一次的乡试改为一年一次,这一举动可把读书人高兴坏了,大家都纷纷埋头苦读,想要考取功名来光耀门楣。

洪武四年,迎来了第一场殿试,就在众考生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迎来殿试的时候,朱元璋却给他们出了一个难题。

朱元璋在大殿中命人抬来三筐稻谷,并让考生进行评论作答,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迷惑和吃惊,只有刘伯温看出了皇帝的意图。

就在前不久刘伯温还和朱元璋就粮食收成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贪污腐败现象严重提出了建议。

而此次以稻谷为题也正是想要考一考他们是否有心系百姓之心,然而考生的作答却让朱元璋大失所望。

三筐稻谷各有其特点,也分别产自不同地区,来自扬州的稻谷颗粒饱满色泽鲜艳,来自太仓的稻谷有发霉之像,来自军仓的稻谷干瘪细小且掺有杂草。

此时的考生并没有明白朱元璋的真正意图,于是分别卖弄自己的学问,有炫耀自己见识广博的,有卖弄自己地理知识的,反正都是各执一词并没有符合朱元璋的预期。

刘伯温看到黑着脸的朱元璋于是急忙打断考生作答,此时,朱元璋说道:“粮食乃是百姓的生存根本,然这三筐稻谷优劣明显,这说明和当地官员治理有关。”

“扬州稻谷质量上乘,说明当地官员勤于政务,注重农业发展,但是出自军仓的稻谷质量却难以言表,军队是一个国家的后勤保障,粮食又是他们生命补给,但是当地官员却贪污军粮,罔顾法律。此乃罪不可赦。”

说罢就将贪污军粮的官吏押至大殿,并处以死刑,经过此次事件,无疑是给在场的所有人上了一课。

尤其是这一众考生,因为据调查这些人都是来自南方,且出自富庶之家,从小锦衣玉食从未体察过百姓疾苦,所以也就很难真正走进寻常百姓,不能将百姓疾苦感同身受,自然也就不能做一个爱民如子的父母官了。

不得不说,朱元璋此举确实是一箭双雕,即做到了杀鸡儆猴又给年轻人好好上了一课。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大力扶持北方考生,让他们也可以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

结束语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造福,不如回家烤红薯”,既然拿着国家的俸禄就应该做利国利民之事,深入到百姓生活之中,拉近与百姓之间的距离,才能真正无愧于“父母官”的称号。

老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国家只有让百姓生活得好了,人民富裕了,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如今,都非常重视民生建设,所以,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官员,真正能够名垂青史的父母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国家,考生,朱元璋,方面,考题,建设,来自,皇帝,殿试,百姓,消息资讯,稻谷,朱元璋,殿试,百姓,刘伯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国家,考生,朱元璋,方面,考题,建设,来自,皇帝,殿试,百姓,消息资讯,稻谷,朱元璋,殿试,百姓,刘伯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国家,考生,朱元璋,方面,考题,建设,来自,皇帝,殿试,百姓,消息资讯,稻谷,朱元璋,殿试,百姓,刘伯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