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短暂的生命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恋爱脑。
但在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作为皇帝的他当真会荒唐至此吗?独宠父妾一人就算了,竟然还爱美人爱到把祖宗基业都拱手奉上。离谱!
为了武则天,李治不仅不顾众多朝臣与天下人的反对,将其纳入后宫,一步步送上后位,还将李氏代代相传的至高皇权都交于她手。
或许有人会说,李治是在拿祖宗基业开玩笑,可抛去部分感情因素之外,他自始至终都走在“身不由己”的路上。
细细想来,李治的壮举其实都有迹可循。可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能让他随心而动呢?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
01.位列第九,李治为何能够登上皇位
众所周知,李治是三位嫡子之一,又是李世民与挚爱长孙皇后生的最小儿子。
按理说,皇位正常落不到他头上,那他如何上位的呢?
全靠捡漏!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李世民对李治的评价:
“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意思是,若是让给李泰当太子,就是明摆着告诉皇子们,太子之位能够用心思谋划来获得。如果以后有太子犯错,藩王图谋太子之位的事情发生,两者都不可选择,这句话要让后代牢记。而且李泰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都难以存活,李治为太子则可以保另外两个候选人平安。
这样的评价,足以说明李治已经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好印象,玄武门之变造成的影响,成了李治后来当上太子最大的助力。
作为最小的弟弟,李治和善对待每一位兄长;作为儿子,李治向来孝顺有加。碰巧两位兄长斗得你死我活,让他捡漏成功。
可李治真的只有善良,没有谋断吗?
恰恰相反,他是个心机boy。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因病去世,李治一夕之间成了没有亲娘疼爱的孩子,因着帝王为数不多的怜惜,他被养在亲生父亲膝下。
而面对太子之位的争夺,李治并没有退缩。
一天,他与李泰“巧遇”,对方正沉浸在即将成为太子的喜悦中无法自得。
得意忘形之际,李泰看到了竞争力不小的弟弟,他一脸示威的走上前去,“你和李元昌走得那么近,他已经输了,你不担心自己吗?”
李治便佯装满怀愁绪的样子,直到被父亲注意到。李世民几次追问之下,李治才支支吾吾说出了李泰的话。
李世民对自己之前的口头允诺后悔不已,这到底是李承乾意图哄骗,还是李泰的真实面目?
李世民其实很清楚,关于太子之位,庶子不做考虑,嫡子中李承乾已经没有资格,李泰则凶恶毒辣,唯有仁德孝顺的李治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从未被当作皇位继承人培养的李治,在父亲的属意中,在权臣舅舅等人的支持下,顺利登上了太子之位。
为保李唐江山的繁荣昌盛,李治听从父亲安排,拜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房玄龄为太傅,萧瑀为太保,得此三师一同教导。
可贵的是,李治在太子高位上比之从前更加仁德有爱,不仅对三位老师礼敬有加,还惦念着侍奉父亲,也不忘关照两位被幽禁的哥哥,郑重请求李世民下令给他们准备良好的衣食条件。
李治的表现让众人更加肯定当初的选择,同时也有人提出了建议,“孝顺无可厚非,但作为一国太子需要多加用功,与良师益友们学习知识交流心得”。
李世民深以为然,便令褚遂良等人挨个前往东宫,增加李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除此之外,李治在与李世民日常的相处中同样受益匪浅,《资治通鉴》中有记载: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这是李治在乘船时听到的教导,如此种种,他在日复一日的教导中成长起来。
长期相处中,他比其他兄弟们更了解父亲,从满心满眼的孺慕之情到三分真七分假的仁慈孝顺,却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李治始终稳居太子之位。
649年,李世民病逝,李治终于成功当上皇帝。
02.李治痴情之名何来
到底是多大的误会,让这样一个皇位继承获胜者成了恋爱脑,傻白甜?
最大的原因就是李治对武氏的痴情与付出。
要知道李治的胆量可是有《资治通鉴》为证:
“上为太子也,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
意思是,皇上还是太子的时候,在宫中为太宗侍疾,第一次见到武才人就对她有了不小的好感。
少年时的惊鸿一瞥在李治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份交集更让他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
足以一见钟情的美貌,与常人完全不同的态度都让李治动了心,他连身为皇帝的父亲都不怕,就更不会在乎其他人的反对。
两人偶然的相遇触动了李治,从小缺乏母亲关爱的他,第一次有了想将武氏留在身边的念头。
可太宗驾崩,后宫无子嗣的嫔妃都要遵守宫规,全部被送到感业寺终身为尼。深爱的人就在此列,李治却毫无办法。
身不由己,相隔甚远,李治的思念之情却更加浓厚。
“我一定要想办法尽快帮她离开那里”,他无暇顾及其他,只愈发迫切的想要和武氏在一起。
太宗忌日那天,李治借着进香的机会见到了武氏,两人相对无言却双双泪流满面。
看着心爱的女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身形单薄,容颜憔悴,衣食住行处处都透着简陋,李治心如刀割,他当即便许诺必定会尽自己所能带她摆脱现状,而后匆匆离开。
巧的是,这时恰逢李治后宫争斗火热。
萧淑妃恩宠不断,王氏为后但无宠,病急乱投医的她一面告知武氏蓄起长发,一面使劲浑身解数劝说李治将人接回宫中。
内心情感蠢蠢欲动,一旁皇后鼎力相助,李治终于下定决心将武氏迎回宫中,以宠待之。
即使早在唐太宗时期,民间和天相就有了女主天下的传言,《资治通鉴》中也有所提及:
“时太白屡昼现,太史占云:‘女主昌’。民间有传《秘记》:‘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意思是,那时太白金星总在白天出现,太史占卜后说天意表明女主将要兴起,民间又传出古书预言,唐朝三代之后,女主武氏代替李氏坐拥江山。
李治也没有丝毫在意,依旧遵循自己内心意愿而为,将武氏带回皇宫,帝王宠爱自然有不少都落在她的身上。
宠爱,信任,地位,赏赐等等,他终于如愿以偿,在保护她之余,给了最爱之人合理范围内的一切。
亲子封王,越级晋位为后,对抗肱骨大臣,立她的大儿子为太子,李治尽己所能的表达着他对武氏的爱意。
有一天,李治听到了宦官王伏胜的告密,对方声称此事事关重大,他便来了兴趣。
“启禀陛下,皇后娘娘利用道士郭行真在宫内暗自行厌胜之术,妄图以诅咒压服众人,望陛下明鉴!”
好家伙,这厌胜之术可了不得,这可是历朝历代最忌讳的事,严重到触之即死。
李治作为帝王,当然明白其中利害,他闻言怒不可遏,当即将“心腹”大臣上官仪等人叫来,共同商议如何处置皇后武氏。
“皇后专权随性,行事无法无天,平民百姓们不能以她为典范,请陛下废后。”李治听着上官仪的建议,脸上露出了“欣慰”之色,大手一挥就安排上官仪直接起草诏令。
不同的是,李治始终心有乾坤,他知道,宫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武氏的掌控,便将计就计陪着上官仪等人演了这出精彩的大戏。
果不其然,李治很快就见到了前来表心意的武氏,他瞬间从一国皇帝变成了痴情丈夫,装作委屈羞愧的样子向妻子告状:
“从来没有觉得你哪里不好,这都是上官仪逼我的……”李治着急辩解的样子可爱至极,他们夫妻两的相处一如从前。
经此一事,李治不但没有与武氏产生任何嫌隙,反而铲除了上官仪及其一众党羽,更是给了她垂帘听政与商议政务的大权。
李治将天下大事,官员变动以及他们生死存亡的决定权都交给了武氏,二圣的说法也因此传扬开来。
李治对武氏的爱始于性格,陷于感情,忠于才能,他渴望爱或许会痴情,但绝不懦弱。
主持边境保卫战大捷,在荡平反叛的同时加大集权力度,排除异己大臣,拿下高丽…毫不夸张地说,李治无论是痴情还是才能都难得一见。
03.后继“无人”,托付江山
或许连李治都没有想到,曾经女主天下会应验在自己这一代。
可家族遗传的疾病从未消失,李治时常饱受头晕眼花,目不能视的折磨,甚至随着他年龄的增长,疾病症状也愈发严重。
将一些政务交给武氏实属无奈之举,比起被朝臣们架空皇权,李治选择相信自己深爱的妻子。
幸运的是,这份爱意和信任也为李治带来了巨大的意外之喜。世家权臣,潜在威胁,名门外戚等都尽数被消灭,李唐江山的稳固程度空前。
他甚至会示意自己的人对武氏鼎力相助,结果并没有让李治失望,政务都被她处理得井井有条,他无可避免的为武氏的才华所折服,便更加放心的赋予对方与自己相同的权力。
二圣之一,天后以及新帝即位后难以决定的军政大事干涉权等等都是李治能拿出的所有偏爱。
与此同时,李治和武氏的第一个儿子,皇太子李弘也在父母的殷切期望中逐渐长大。
太子李弘学识能力出众,做事机敏聪慧,为人仁德友爱,李治一直都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将父辈基业全部交给他。
可天有不测风云,李弘居然在合璧宫猝然离世,真实原因至今仍是谜团,但多数人的猜想皆是因兄弟间皇位争夺而牺牲。
李治痛失爱子,却只能追封他为孝敬皇帝,随后立李贤为太子以平风波。
可李治没料到的是,自己后面册立的太子不是因谋逆罪证被举报,就是才智疏浅难当大任。
残忍的病魔却没有给李治重新培养继承人的机会,他只能将守护江山后代的愿望寄托在武氏身上。
683年底,李治因病驾崩,只留下了一道遗诏 ,嘱咐太子不仅要在他灵前即位,还要在无法决断军政大事时交由天后全权处理,李治变相的把江山交给了他最爱的人。
将皇位大权交于武氏之手会发生什么?外戚专权,江山易主,可能产生的巨大风险显而易见,心思缜密的李治不是不明白自己这样做的后果,可他依旧决定拜托她帮忙辅助新君,照看江山。
李治相信他们之间多年相伴的感情,更相信深爱之人不会相负,所以他尽管万分不舍死别,也没有以殉葬之名断武氏生机。
04.写在最后
李治和每一个在皇宫里长大的孩子一样,并非良善之辈,这一点在他对待舅父长孙无忌全家的态度上就有所体现。
对待亲舅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处处限制他所为的辅政大臣们,无论是作为太子还是作为天子,李治一直都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让最爱的武氏陪他走到生命的尽头,将父亲没有拿下的高丽收入囊中,为李唐江山清除所有潜在威胁……在位三十四年,李治统治下的大唐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他无愧于心。
所幸,李治没有在逝世后沦为千古罪人,李唐江山以更加繁荣的姿态存在于世间。
纵观李治的一生,真心也好,假意也罢,他在父亲生前孝顺陪伴,对哥哥们不存恶意,对心爱的妻子痴情重负,对孩子们关爱有加。
作为丈夫,李治给予了自己爱的人最大限度的信任与爱意。
除去这些,历史还告诉我们,李治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千古一帝。他在位时,唐帝国的版图达到了最大。就连他废后迎娶武则天,也充满了算计。废后之事,让李治彻底打击了关陇世族,集中了皇权。
他对外从不仁懦柔善,向来主动出击。表面懦弱,实则心机。包括患病之时,李治不传位于儿子,让老婆辅政,不过是不想当太上皇,失去权力。
而他留武则天执政,也不过留了一步高明的棋子,留了一个打工人。毕竟,封建社会之下,武则天想把李唐江山变成武家的,根本不可能。
因此,很多人误会了李治。试想一下,一个能当皇帝的人,怎么可能是善茬?是单纯的恋爱脑?司马光通过《资治通鉴》也在试图告诉我们历史的真相。
#历史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