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王安石的名诗,被苏轼借鉴后,催生了耳熟能详的名篇

王安石的名诗,被苏轼借鉴后,催生了耳熟能详的名篇

大多数人对王安石的了解,不过只知道他是古代改革家,发动了熙宁变法。其实,王安石的文学功底也非同小可,他以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也别具一格,自成一派,被称为“王荆公体”。光是诗歌的名作,就有《泊船瓜洲》、《元日》等,当然也包括这首《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节奏明快,豪情万丈,更是充满着自信。王安石写此诗时,是卸任鄞县知县,在返回老家临川的途中,路过杭州时,登临灵隐寺旁的飞来峰所作。全诗的意思并不复杂,作者听说在飞来峰上最高的塔顶,鸡鸣时正好可以看到旭日东升。他相信自己不怕浮云会遮蔽双眼,因为自己处于最高层。

当时,王安石仅仅只是一个县令而已。他却仿佛是预言家一样,已经确信将会站在庙堂之巅指点河山。他有决心将世间变得更美好,也预料到会有“浮云”作梗。然而,他也没有想到,“浮云”的势力这么大,即便有皇帝的最大信任,最终还是功亏一篑,变法全盘失败。

站在王安石的角度,守旧派当然是遮挡青天白日的“浮云”。但实际上,守旧派并非个个都是小人,比如司马光也是道德君子,除开政见不同,他与王安石惺惺相惜。又比如偏向守旧派的苏轼,更是文坛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和王安石很早就相识,说起来还是王安石的后辈。但是,苏轼总觉得自己才高八斗,思维敏捷,天生的文坛领袖,对王安石并不尊敬。特别是在年轻时,因为气盛,也因为观点不和,对王安石多有贬损。

只不过经历了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苏轼九死一生,许多朋友落井下石,倒是已经退隐的王安石还为他疾呼求情。也许就是历经生死一遭,苏轼对王安石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两人惺惺相惜。同时,苏轼的诗歌风格,也由大漠长天挥洒自如转为淡泊旷达空灵隽永。比如他的这首《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的名气就更大了,大到耳熟能详后,很多人甚至忽略了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它说的是一个哲理感悟:高高低低重重叠叠的山峰千姿百态,总让人分辨不出庐山的面目。其实,这只是因为我们身处山中而已。

诗人的妙在充分发挥了诗歌意犹未尽的想象力,发人深省地继续思考。山是如此,其实万事万物莫不如是,如果太过于身临其境,反而发现不了真相。哪怕是本人自己,也看不到全貌,总是有失偏颇。

小珏将两首诗放在一起,当然是有用意的。我们会发现,成诗皇祐二年的《登飞来峰》与成诗元丰七年的《题西林壁》,确实非常相似。它们相隔了34年,前者是抒情诗,后者是哲理诗,但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信苏轼一定是在游览庐山时,想到了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并加以模仿借鉴,才催生出更加耳熟能详的名篇。特别是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完美翻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据说这首诗写完之后,正巧寓居钟山的王安石打听苏轼有没有新作。当听到这首《题西林壁》时,王安石“颔首称善”。这是顶级文人之间的点赞,这也说明王安石的高度认可。他何尝不知道,苏轼的这首诗,脱胎于自己的名作。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那首诗是年轻时一往无前的抒怀,苏轼的这首诗则浸透了人生的沉淀,闪耀着智慧的光辉。

很多读者私信问小珏,如何能培养孩子养成阅读唐诗习惯,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小珏也不是教育专家,但我们现在有专家啊。推荐一套书籍,涵盖唐诗宋词元曲,特别有纳兰性德、李清照、李煜和仓央嘉措的经典诗集,一共十本书,一次投资拥有多部经典。讲解唯美,通俗易懂,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很合适。不管什么时代,多读点书总是不会错的。而且,平台与商家搞活动,一套10册才149元,每本不到15元,从我这里进入领券还能减10元,链接奉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名诗,因为,飞来峰,诗歌,王安石,西林,守旧派,孩子,苏轼,浮云,消息资讯,飞来峰,王安石,小珏,苏轼,浮云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名诗,因为,飞来峰,诗歌,王安石,西林,守旧派,孩子,苏轼,浮云,消息资讯,飞来峰,王安石,小珏,苏轼,浮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名诗,因为,飞来峰,诗歌,王安石,西林,守旧派,孩子,苏轼,浮云,消息资讯,飞来峰,王安石,小珏,苏轼,浮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