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个其实很好理解,燕王朱棣为什么造反?那是是在过不下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执行得太粗暴血腥。削周、齐、湘、代、岷五王,动不动就变为庶人,更逼得湘王放火自焚。虽然其他藩王还没有动手就轮到燕王了,但是如果其他藩王不傻的话就应该知道朱允炆这是要削弱他们手中的权力。虽然他们认同朝廷不一定造反,但是冷眼旁观设置暗中资助应该还是占大多数。等朱棣借宁王之兵靖难成功后凭借自己手中的百战精锐,那个藩王敢炸刺?所以反对是不可能的,相反对也没那个实力。
靖难背景分析:
建文帝是个历史的幸运儿,如果不是他的朱标英年早逝可能也轮不到他。况且他也不是老大,如果不是大哥早死,他当皇帝怎么可能。所以他能当皇帝可以说是天上掉馅饼直接砸他头上了。
也许有得必有失,正是因为他当皇帝的出其不意所以没有接受完成系统的皇储教育体系。虽然爷爷朱元璋已经尽量的宁可背上骂名开始把骄横跋扈的功臣宿将屠戮一空为他铺路了,但是在继位后依然在齐泰、黄子澄两个腐儒的所谓高明指点下迫不及待的搞起了所谓削藩。这一幕不禁让我想起了清末的光绪的戊戌变法的百日维新。
削藩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循序渐进分化诸王,逐渐的徐徐图之。但是这君臣执行起来实在是粗暴给力,把国家大事当作儿戏一般。在短短时间内,周王、代王、齐王、湘、岷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尤其是湘王更是被吓得惊惧不已,为表清白居然在王府内自焚身亡。一时间诸王大哗,在这种情况下还不知收敛还要着急着拿实力强大的燕王开刀。这都不能说是处置不当了,这简直就是愚蠢。
燕王朱棣被迫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靖难之役爆发。建文帝坐拥大明全国的兵马钱粮,数以百万的军队到现在依然占据着绝对优势。但是结果是朱允炆抓着一手的好牌但是生生的几乎被叔叔朱棣打成了春天。
靖难成功后朱棣登基称帝是必然结果
燕王起兵后经过数年征战终于打到了南京,李景隆开城投降,建文帝不知所踪。这个时候朱棣要当皇帝,难道还有藩王反对吗?咱们看一下建文初年明朝诸王分布图:
势力强的应该是北方沿着长城的诸位藩王,因为他们承担着防范蒙古的重任。我们逐一说说:
宁王:实力最强,可是被朱棣夺了兵马可以说是和朱棣一伙的咱们就别说了。所以他不 会反对。手里没兵还怎么反对。
辽王:朱棣起兵后一路南下,切断了辽东与内地联系。建文帝害怕辽王朱植被朱棣所 用,就召唤他从海路回到了南京。然后在建文帝四年被改封到荆州,失去了雄厚 藩王军队支持辽王还能反对?
代王:最惨,建文帝一开始削藩就把他废了。
晋王:朱济熺胸无大志,就像在晋藩胡作非为即可。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大才能志向,否 则后来也不会被朱济熿一个庶子得了晋王位。
庆王:朱是个老实人,这种不参与权力争夺的人都长寿。这位老爷子活着跨越了若干 个君王,所以他也不会反对。
其他的有实力的没野心,有野心的没实力。当时燕王朱棣挟大胜之威,首先百战余生之精锐无人可挡。所以基本无人反对,也许他们还以为明成祖朱棣从燕王起家,所以应该体谅藩王吧。但是藩王和皇帝的角色差异,决定了朱棣当了皇帝也会削藩。只不过不会那么粗暴罢了。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