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宣宗英年早逝应和徐达基因问题有关,自仁宗之后明朝皇帝多短命

明宣宗英年早逝应和徐达基因问题有关,自仁宗之后明朝皇帝多短命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日,当朝皇帝朱瞻基颁下遗诏,命皇太子朱祁镇嗣位。由于朱祁镇年幼(9岁),朱瞻基让皇太后张氏和皇后孙氏辅佐新君,国家重务必须禀告皇太后、皇后之后才能施行。

当天朱瞻基驾崩,年仅37岁,谥曰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当年六月葬于天寿山十三陵中的景陵。

朱瞻基是明代皇帝中少见的文武全才,上马可以领兵打仗,下马可以吟诗作画。这样一个皇帝,怎么会在正当盛年的时候突然离世,这其中是否还有什么隐情?

文武双全明宣宗

朱瞻基生于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初九日,时任燕世子朱高炽嫡长子,燕王朱棣嫡长孙,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曾孙,生母燕世子妃张氏。有些资料上面说朱瞻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还炮制出一个“五龙同朝”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到闰五月这段时间内,大明朝有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和宣宗朱瞻基这五位皇帝同时在世,所以称为五龙同朝。

事实上朱瞻基的出生年月清清楚楚地记录在《明实录》之中:“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讳瞻基,仁宗昭皇帝嫡长子,母今太皇太后。以己卯岁二月九日,生上于北京。时众望见光气五彩,腾于宫闱之上。”

朱瞻基

这里的“己卯岁”指的就是建文元年(1399年),因为明朝其他几个己卯年分别是:天顺三年(1459年)、正德十四年(1519年)、万历七年(1579年)和崇祯十二年(1639年),显然都不可能是朱瞻基的出生年份。之所以史书中写得这么扭扭捏捏,自然是因为朱棣发动靖难战争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统治后,废除了建文年号而已。

根据《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朱瞻基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朱高炽、二叔朱高煦和三叔朱高燧都在南京做人质。换句话说,朱棣之所以敢坚定起兵的决心,无非是因为有了这个大孙子。不然朝廷把他三个儿子一砍,造反所为何来?

靖难成功之后,朱棣让三个儿子都待在北平,却把大孙子第一时间接来南京,显然已经决定将朱瞻基当作接班人来培养。永乐五年(1407年)朱瞻基出阁就学,朱棣把靖难元勋姚广孝派去做了大孙子的老师。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率军亲征鞑靼大汗本雅失里,皇长孙朱瞻基奉旨留守北京:“辛丑,命户部尚书夏原吉辅导皇长孙,敕原吉曰:‘朕长孙虽幼龄而克勤学问。正当涵养德性,充其大器。尔其勉尽乃心,朝夕辅导。俾智识益广,道德有成。将绍承有赖,尔亦与有光荣,钦哉。’”

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朱棣册封朱瞻基为皇太孙,正式确立其第三代接班人的地位。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棣第二次亲征漠北,皇太孙朱瞻基随行。有了皇祖父这位盖世名将的言传身教,朱瞻基自然是得益匪浅。

而在朱棣、朱高炽相继驾崩之后,朱瞻基上演了一出“两京十五日”,这才躲过二叔汉王朱高煦的追杀,从南京赶到北京登基。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汉王在山东乐安州起兵造反。朱瞻基力排众议,坚持御驾亲征,并且轻松平定了这次汉王之乱:“宣德元年,汉王高煦谋反,诱诸功臣为内应,潜遣人夜至辅所。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帝决策亲征,命辅扈行。”

喜峰口

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朱瞻基亲率大军巡边。在喜峰口发现兀良哈部犯边,为了抢占先机,朱瞻基不等大队人马赶到,自己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对其发动突袭。这一战大获全胜,朱瞻基本人更是亲手射死三人:“虏望我军,以为戍边之兵,即悉众来战。上命分铁骑为两翼,夹击之。上亲射其前锋三人,壹之两翼,飞矢如雨射虏。虏不能胜,继而神机铳叠发,虏人马死者大半,余悉溃走。”

讲完了武功,再来聊一下明宣宗的文才。朱瞻基一生著有《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四十四卷,又有诗集六卷、乐府一卷。传世诗作有两千余首,比较著名的有《捕蝗诗》、《猗兰操》、《官箴》、《闵旱诗》、《望崇文阁》、《太液池送黄淮辞政》、《过史馆》、《上林春色》等等。选一首《闵旱诗》来看看这位宣宗皇帝的诗文水平:“亢阳久不雨,夏景将及终。禾稼纷欲搞,望霓切三农。祠神既无益,老壮忧忡忡。饘粥将不继,何以至岁穷。予为兆民主,所忧与民同。仰首瞻紫微,吁天摅精衷。天德在发育,岂忍民瘝痌。施霖贵及早,其必昭感通。翘跂望有渰,冀以苏疲癃。”

如果说朱瞻基的诗文水平不算顶尖的话,那他的画绝对是大家水平,被誉为“山水人物、花竹草虫,随意所至,皆极精妙”。其传世画作有《松荫莲蒲图》卷、《苦瓜鼠图》卷、《武侯高卧图》卷、《寿星图》卷、《壶中富贵图》轴、《戏猿图》轴、《嘉禾图》轴、《三阳开泰图》轴、《子母鸡图》轴等等。

突如其来的驾崩

根据《明实录》的记载,朱瞻基于宣德九年(1434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不豫”。所谓的不豫,是天子有病的讳称。此后文武群臣在二十四日、二十六日、二十九日连续到左顺门问安,但皇帝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左顺门位于奉天门外左庑,凡京官上本、接本皆于此,各项本奉旨发抄亦于此。

十二月二十九日原本是岁暮享太庙的日子,由于皇帝病体沉重,只能让弟弟卫王朱瞻埏代为行礼。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一日的正旦大朝会,朱瞻基再次不能露面,只是命百官去文华殿朝见皇太子。两天后宣宗驾崩,从不豫到驾崩,只有十二天。

杨士奇

就在十二月十九日,朱瞻基还在退朝之后召见了杨士奇等人,告诫他们要经常直言相谏,一点都看不出有任何发病的迹象。再往前推,当年九月的时候,朱瞻基还亲自率师巡边。这次出巡历时近一月,皇帝陛下神采奕奕,同样不像是三个月后就要离世的样子。

那么这样一位文武全才,身强体壮,能亲手射杀敌人的皇帝,怎么会在壮年突然驾崩?后世总结,大致有几种推测:

第一种:文官集团暗害说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前往旧港宣慰司,半年后这位永乐皇帝就在北征途中突然驾崩。宣德九年(1434年)六月,朱瞻基再次派王景弘下西洋前往旧港宣慰司,半年后这位宣德皇帝也突然驾崩。

据此就有一种说法,是以杨士奇为首的文官集团,联合皇后孙氏一起害死了宣宗。下西洋毫无疑问触动了文官们的利益,但他们是否有这样的胆量和这样的能量弑君,只能是见仁见智了。

第二种:纵欲过度说

每个皇帝英年早逝,纵欲过度这一条都会被拿出来议论一二。不过宣宗驾崩之后,皇后孙氏把后宫几乎全部殉葬,只留下废后胡氏和皇子朱祁钰的生母吴氏。但是据《明实录》的记载,宣宗的后宫殉葬人数不过十人:“端静贵妃何氏、纯静贤妃赵氏、贞顺惠妃吴氏、庄静淑妃焦氏、庄顺敬妃曹氏、贞惠顺妃徐氏、恭定丽妃袁氏、贞靖恭妃诸氏、恭顺充妃李氏、肃僖成妃何氏。”算上皇后、废后,宣宗后宫不过十三人,纵欲过度之说不可信。

朱瞻基

第三种:中毒说

这里的中毒,有说是宣宗炼丹造成丹药中毒,又或是大修紫禁城之后的甲醛中毒,再或是炼造“宣德炉”时候铅中毒。史书中并没有朱瞻基沉迷丹药的记载,至于后两种,不至于只毒死皇帝一个人吧?

第四种:遗传病说

如果排除阴谋论,宣宗突然驾崩,可能还是要从家族遗传病上找原因。朱瞻基的曾祖父朱元璋活了71岁,祖父朱棣活了65岁,看上去身体都没什么问题。他的父亲朱高炽虽然活了48岁,但也是突然驾崩,而且普遍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导致。

这个基因问题,很可能来自于朱高炽的外公:开国第一武臣中山武宁王徐达。徐达长女为燕王妃,即后来的仁孝文皇后。徐皇后崩逝的时候年仅46岁,她的三个儿子中长子朱高炽48岁驾崩,第三子朱高燧50岁薨逝,年纪都不大。而徐达次女为代王妃,她的儿子代世子朱逊煓只活了26岁。

明朝皇帝自朱高炽以下,可能都因为徐皇后的原因,带有一定的遗传病。包括宣宗的儿子英宗朱祁镇,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初二日“不豫”,正月十七日即驾崩,年仅38岁。宣宗的孙子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十三日“不豫”,八月二十二日即驾崩,年仅41岁。

至于被文官集团暗害一说,有些过于骇人听闻。明初几代帝王,特别是朱棣和朱瞻基,对军队的掌控力度非常强。文官们会有这么大胆子弑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高炽,徐达,朱瞻基,明朝,有关,皇帝,问题,基因,朱棣,仁宗,故事传记,朱高炽,朱瞻基,朱瞻,皇帝,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高炽,徐达,朱瞻基,明朝,有关,皇帝,问题,基因,朱棣,仁宗,故事传记,朱高炽,朱瞻基,朱瞻,皇帝,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高炽,徐达,朱瞻基,明朝,有关,皇帝,问题,基因,朱棣,仁宗,故事传记,朱高炽,朱瞻基,朱瞻,皇帝,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