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说艺术创作有两个手法,一是美化,二是丑化,美化使得恶人变好,叫洗白,丑化使得好人变坏,叫污蔑。不管是客观、还是主观,美化一个人或丑化一个人,最简单且最深远持久的办法,都是通过文学作品或绘画作品,因为这些东西一旦脱离当时环境,就不会再有人知道真假,没错,笔者的意思就是:
杨玉环和朱元璋的相貌都被丑化过。
杨玉环之肥美
唐朝任何史料都没有正面描述过杨玉环的外貌,唯一可知的是唐朝的审美为“细长洁白”,这一结论出自唐朝权臣李德裕的《柳氏旧闻》中,其言唐玄宗给太子选妃,要求标准必须是“细长洁白”的女性,“细长”就是高高瘦瘦,既然是唐玄宗定下的标准,那他怎么可能会喜欢矮矮胖胖的女性?百姓又怎么会反其道而行?
而且杨玉环是会跳舞的,当然你会说胖女孩也可以跳舞,但胖女孩去跳舞后如果还胖,那不是胖,只是壮,是肌肉问题,不再是脂肪问题,再加上杨玉环会的舞蹈是霓裳羽衣曲和胡旋舞,这两种舞蹈前者是柔美闲雅的,后者是灵动雀跃的,身材胖胖的女孩跳起来,在观感上就是不如“细长洁白”的人好看,怎能让唐玄宗一见钟情?
对杨玉环的外貌最有发言权的,是李白和杜甫,因为李白是确切见过杨贵妃的,杜甫是非常有可能见过杨贵妃的,那么他们对杨贵妃的描写如何?李白有《清平调》三首,不过遗憾的是,李白写任何美人,要么这美人其实指的是他自己,即典型的“闺怨诗”,因此美得很模糊,要么就是杨贵妃这种,就算见过,出于习惯也不正面描述。
最后只能寄希望于杜甫的《丽人行》,杜甫的《丽人行》写的是杨贵妃的姐妹出行的场面,她们的长相和外貌如何?就是一句“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所以就是都不胖,而且杨氏姐妹总和唐玄宗眉来眼去,可推理出,杨玉环也不胖。
至于到底为什么杨玉环会变胖,则在于杨玉环去世以后,开始流传的美人图,其中又以周昉的美人图最为有名,而且他又喜欢画杨贵妃,同时他又喜欢不管画谁,只有大小区分,没有胖瘦之别,无论是谁都很胖,然后他的画流传又最广最多,所以人人都以为杨贵妃是胖的,唐朝是以胖为美的。
后来北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一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被人精简成为“环肥燕瘦”,五代人和宋人修《新唐书》和《旧唐书》,明明没有直接的五官描写,但很喜欢用“资质丰艳”,这里的“丰”本应该是“非常多”“特别多”的意思,形容杨玉环极其之美,却被人理解为“丰满”。
本来就有文人对杨玉环又有“妖妃祸国”论调,就把这种误会直接定死,南宋魏了翁写《临江仙约李彭州暨兄弟看荔丹有赋》,一句“人应笑太真肥。破除千古恨,须待谪仙诗”,直接把她说成了胖子,说成了李白之所以不敢正面描述她,是因为她是个胖子,害怕写出来,别人会笑她胖。只能说杨玉环真的可怜。
朱元璋之丑陋
朱元璋长相造成的纷争,则完全来源于传世的画像中,一共13幅,但其中有11幅画的是他凸额头,凹双颊,麻子点点的怪异鞋拔子脸,另2幅才是他端庄的圆脸俊像(这13张画像,只有一张在故宫博物院,另外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哭兮兮),那么哪一张才是他的真容,朱元璋到底好看还是不好看?
朱元璋是好看的,明朝张瀚直击过真容,得出:“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像大不类。”明朝张萱直击过内务府藏的朱元璋画像,得出:“高皇帝乃美丈夫也,须髯皆为银丝,可数,不甚修,无所谓龙形虬髯、十二黑子也。”可以知道朱元璋是真不丑。
再者那13张画像都是处于不同时期,但有意思的是,经过专家鉴定,2幅正常画像的很明显是出自宫廷画师之手,而且画的明明不是同一年龄段的朱元璋,却出现了明显的神似,另外不是正常态的画像,无论是服饰、场景、画风都很粗糙,完全不像是宫廷画师画的,说明他们可能连面都没见过,是瞎杜撰出来的朱元璋。
不过有意思的是,朱元璋的相貌被丑化,虽然不是他自己主动的,但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丑化,是经过了官方认可的丑化,什么意思?就是古代对于帝王的长相,都特别青睐“异象”,比如说大家都知道“重瞳”,还有说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总之越是特殊的人,好像内涵就越丰富,越能说明是上天派来的使者。
当然这也不是朱元璋自己把自己丑化成这样的,据《相术、符号与传播:“朱元璋相貌之谜”的考析与解读》《漫谈朱元璋画像之谜》《明太祖像真伪考》中专家推测,这是朱棣一手造成的,就是朱棣在位期间,编修的《明太祖实录》突然出现了朱元璋长相的变化:“上梦人以璧置于项,既而项肉隐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药傅之,无验,后遂成骨隆然,甚异。”
总之杨玉环和朱元璋都太有名了,而且一直以来都毁誉参半,杨玉环美得惊人,美到让唐玄宗误国,所以大家一边说她美,又一边抨击她胖;朱元璋也太有名了,大家都不相信这样一个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还是长得奇奇怪该一点比较好,不然凭什么都是人,他是皇帝,而大家在地里挖红薯?就是这些想法,以至于后人误解他们的长相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