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特估值”一词掀起市场热话。“中特估值”,顾名思义,是指具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此词首次出现在2022年11月21日内地某论坛上由中证监主席易会满提出的。易会满当时强调,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深化改革 提高竞争力
自此,国企的价值创造和实现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在政策层面上,亦不断推进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今年初,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总结2022年国资国企工作,明确2023年重点任务。会议强调,着力推动提质增效稳增长,抓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完善中国特色国企现代公司治理,落实市场化机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强化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组织领导,不断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
而在本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上,对国企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再进行部署。当中提到,面对蓬勃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标世界一流,国企在效率效益、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科技创新能力支撑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因此,国资国企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抓紧抓细,突出效益效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本月6日的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上,再次强调国企功能定位要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可见国企改革发展是国家今年重点关注的议题。不少市场人士预计,今年余下的时间,低估值的国企或将出现价值回归,而具价值创造的国企更会主导资本市场的去向。事实上,国企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过程中一直起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国企改革,提升国企盈利中枢一直是国家重要的任务。
近月来国企改革概念在市场上持续发酵,板块与板块之间出现明显轮动。部分“中字头”的个股更自今年3月来愈升愈有,反映国企股的估值有待持续修复,当中或可留意基本面稳健的建筑、军工、高端制造等股份。
(作者为安里证券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