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8年,唐朝名将王孝杰被吐蕃活捉,吐蕃本有杀唐朝名将的传统。谁料,行刑前,赞普赤都松赞前来观看,他一见到王孝杰竟愣住了,瞬间泪流满面,一把拉住王孝杰,惊呼:“你长得真像我的父亲啊!”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王孝杰被捕之后结果如何呢?
说到王孝杰,那是土生土长的大唐人,和吐蕃的的确确没有一分钱关系。
王孝杰出生在大唐都城长安附近的新丰县,自小习武,年纪不大便投身军营,随着部队四处征战。
只是,在这次被俘虏的战争之前,王孝杰在军队中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当时是公元400年前后,吐蕃在多年发展之下逐渐变得兵强马壮,时不时骚扰大唐边境,给当时的大唐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平定吐蕃、稳定边境,唐高宗李治听信臣下进言,选了没有多少将领才能的李敬玄率领将士出征,而王孝杰正是这支队伍里的一员。
就这样,大唐的军队浩浩荡荡进了今天的青海,在大非川与吐蕃进行了决一死战。
那个时候,吐蕃军队的首领是芒松芒赞,想来这个名字许多熟悉历史的人听来都不会陌生。
在芒松芒赞的带领下,吐蕃势如破竹,借助地形优势和多年来的游牧习惯,很快占了上风,切断了唐朝军队的补给。
没了补给,军队就无法保持体力持续战斗,所以古往今来的战争成功战役基本都是从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开始的。
因此,唐军阵脚大乱,加上李敬玄按兵不动不敢救援,使得王孝杰和将领刘审礼惨遭吐蕃人俘虏。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吐蕃一直有杀戮俘虏的习惯,王孝杰和刘审礼也不能例外的面临着杀身之祸。
可是就在王孝杰已经抱着必死的心情被绑到吐蕃的首领赞普赤都松赞面前的时候,却忽然发生了前文所说的一幕。
据历史记载,当时松赞见到了王孝杰,大为惊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长得太像我父亲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赞普赤都松赞没有杀害王孝杰,反而以厚礼相待,并且之后将他放回了大唐。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在王孝杰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被俘虏返回大唐之后,王孝杰不仅没有遭到朝中上下的怀疑,反而总算是迎来了自己军旅生涯中的春天。
公元92年,西州都督唐休璟上书武则天,请求武则天收回被吐蕃吞并的安西四镇。
由于王孝杰曾经常年居住在吐蕃,因此武则天经过斟酌之后,任命王孝杰为武威道总管,与左武卫大将军率兵讨伐吐蕃。
这一次,两人携手击败了吐蕃,王孝杰在龟兹设立了安西都护府,留下三万汉兵镇守此处,立下赫赫军功。
也是这一次,武则天授予了王孝杰左卫大将军一职。
公元693年,西突厥部落又联合吐蕃进攻武周,这一次王孝杰与之在冷泉一战,大败吐蕃和西突厥联合军队。
再次立下军功,王孝杰再次加官进爵。
由此官拜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封为清源县男。
在这之后,王孝杰的人生屡有起伏,曾因为战争失利而被削去官职,后来又因为在契丹与孙万荣一战中奋勇冲杀,最终因为同伴将领苏宏晖胆小不敢出兵救援兵败身死。
王孝杰死后,武则天曾经询问节度官记张说王孝杰的兵败情况。
张说告诉武则天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武则天又将曾经因为兵败褫夺的夏官尚书追赠于王孝杰,封其为耿国公。
只是英雄已经身死,就算是有再多的身后名又能如何呢?不过是留与后人评说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胆小怕死而不敢给予援兵的苏宏晖先是被武则天赐死,可是派去的使者还没有抵达,苏宏晖就已经戴罪立功,立下军功。
也因为如此,他最终免于一死。
不得不说,这样的结果令人有几分心痛。这样的小人,却仍旧能够在战场上拼杀,而真正的大丈夫,却早已经因为孤立无援而战死异乡。
纵观王孝杰的一生,成也是因为缺少援军,败也是因为缺少援军。
若非当初无人相救被吐蕃人俘虏,或许王孝杰终其一生也不能再次得到进攻吐蕃的机会,更不要说扬名立万了。
可若非苏宏晖不敢相救,王孝杰也不会兵败被杀。
孰是孰非,千百年倏尔已过,也只能与给后人评说了。
参考资料:
[1]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