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起家的皇帝,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从一个和尚、乞讨为生的乞丐摇身一变成为高坐金銮殿的皇帝,他所创立的明朝作为最后的由汉人统治的朝代持续了将近三百年。
朱元璋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但又复杂多变的帝王,既有雄才大略、惩贪除恶的一面,也有残暴的一面。但不管怎么说,他都不失为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
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风云人物都会有着这样那样的传说,朱元璋也没例外。比如传言中他父母死后埋葬于传说中“凤凰点穴”之处,是一块风水宝地。
1366年,朱元璋回乡扫墓,想要给父母改葬,却被刘伯温以会改变风水影响他称帝霸业为由制止了。
一、灾病接踵而至,亲人先后死去
凤阳,是一个在现代史上也极为有名的地方,当年因“包干到户”而闻名;凤阳花鼓,也作为一门极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而广为人知。
但在更早之前,凤阳就因为走出了一个皇帝朱元璋而名动天下。朱元璋祖籍并不在这里,宋朝末期其先人从句容迁至泗州,直至他父亲朱五四这一代生活所迫逃荒至凤阳。
朱五四在多地短暂停留过后最终落脚在了孤庒村。这是一个只有20来户人家的小荒村,人们的生活都很艰难,好在邻里之间颇为照顾,算是困苦生活之中的一点慰藉。
朱家一边卖豆腐一边从地主那里租几亩薄田种地养活全家人,在乱世之中勉强求生。朱四五有六个儿女,四子二女。
朱元璋是家中第四子,乳名重八乃在整个家族之中行八之故。因家中实在贫困,不得已之下二哥与三哥去别人家中做了上门女婿。
朱元璋则小小年纪就去地主家里做放牛娃讨口饭吃,就是在这段时间,他认识了日后忠心耿耿辅佐他打天下的徐达和汤和二人。
不过这三个日后名扬天下的大人物此时还是小孩儿,时间长了就惦记上了所放的牛。有一天,一只牛没看好摔死了,几人一合计干脆吃掉算了。
牛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资产,少了一头地主刘德肯定要追究的。朱元璋等人想要耍小聪明骗过他,但终究还是被老谋深算的刘德识破了,揍了朱元璋一顿然后把他赶走了。
朱元璋十五六岁的时候,凤阳接连发生旱灾和蝗灾,百姓本就缺衣少食难以维持生计,又不幸爆发了瘟疫。登时,饿殍遍地,哀嚎四起,很是凄惨。
朱家也没能逃脱这场灾难,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朱元璋就先后失去了父亲、大哥、侄子和母亲。来不及从上一场悲痛中走出来就迎来下一场悲痛,到最后,他整个人都已经麻木了。
这一年,十六岁的朱元璋伤痛之余又要打起精神为家人处理好后事。可是抬眼望去,家徒四壁,他自己没有食物可吃不说逝去的亲人竟然连一块下葬之地都没有。
艰难之际,邻居们同情他的悲惨遭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刘继祖给朱元璋提供了一块地,让他把亲人们妥善安葬了。
如今,人们去凤阳的时候,能看到一处郁郁葱葱的高坡,那里便是朱元璋的父母葬身之所。
二、父母埋葬之地,凤凰点穴之所
传说中,朱元璋安葬父母那天,还未埋好天上便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暴雨如注般落在地上。人们只得匆匆盖上一层浅浅的土,然后躲雨去了。
等到雨歇云散,他们再回去查看的时候,惊讶地发现那里居然已经变成了一座有着高高土丘的完好坟墓。
呆愣之中,有人突然大声叫到:“这里是不是当年凤凰降落的地方?”这么一提醒,人们想起了一个在当地流传很广的故事。
传言曾经有一只五彩的凤凰飞到凤阳,在天空中优美地拖曳着美丽的尾巴转了一圈又一圈,整整盘旋了半个月。
附近的老百姓一片沸腾,都赶过来看这难得的奇观。后来,凤凰不知道是不是飞累了,就落在荒滩上。民众纷至沓来,想近距离围观这传说中的神鸟。
凤凰落地之时,恰有一官吏途径此地。他当时就起了贪婪之心,“这可是神鸟,若是能把它捉到手中献与天子,必然能够得到重赏、高官厚禄飞黄腾达也未尝不可呀!”
可惜,神鸟自然不会是他这等俗人想捉就能捉的。凤凰好似看透了那人的心思,蔑视地看他一眼就展翅高飞,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只余一声清脆的鸣叫余音绕梁久久不散。
凤凰没捉住,没关系。传说中这种高傲的神鸟非梧桐神木不栖非甘露不喝,它所停留的地方一定有特别之处,说不定下面埋藏这宝藏。
官吏带着人在那里挖呀挖的,挖出了很深很大的一个坑也没找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他很不甘心,接连在那里找了很久,什么也没有,最后只得失望地离去。
后来的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凑热闹去那里寻宝了,但全都一无所获、铩羽而归。日子久了,也就没人再惦记这里,凤凰落地之处也就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这一次,朱元璋的父母好巧不巧就葬在了当年那片荒滩中凤凰落下来的地方。刚一下葬,人们就目睹了这般奇异的景象,嘴巴吃惊地张得老大,都可以塞一个鸡蛋进去了。
原来,凤凰落地点的不是宝物而是风水。朱五四夫妇葬在那里就能平地起墓,可见是一处风水宝地,恐怕将来他们的后人中要出大人物了。
三、功成名就回乡,意欲迁坟被阻
出不出贵人谁是贵人,朱元璋不知道也没空去想。他身上一个铜板都没有,穷得揭不开锅了,已经出嫁的二姐经常接济这个小弟。
邻居们也时常帮忙,有汪奶奶从不富裕的家中拿出了衣服和食物帮朱元璋度过难关,有姓赵的大娘帮他洗衣服收拾屋子。
但这样下去终归不是个办法,17岁的朱元璋为自己选择的出路是去当和尚。附近有一座皇觉寺,那里还收人,于是汪氏奶奶就备了一些礼由她儿子把朱元璋送过去了。
出了家,朱元璋还是要继续干活。不过这算不得什么,打扫卫生、洗衣做饭都是他在家做惯了的事情,只要有饭吃,在哪里干活不是干活呢。
但是他这个朴素的愿望终究没有能够实现,当了不到两个月的和尚,寺里就养不起他们让僧人们都外出化缘去了。
没关系又穷的新人和尚朱元璋被安排到了淮西河南一带,朱元璋一听脸都绿了,心里那叫一个苦。淮西在哪儿,不就是包括凤阳在内的一大片地方,谁人不知这里正在闹饥荒。
朱元璋拿着一只钵开始了游走四方讨饭的生活。他用自己的一双脚,丈量了淮西的山川地势阅览了风土人情还结识了一众豪杰,为他以后立足于此最终打下大明江山奠定了基础。
在外乞讨了三年,朱元璋目睹了各地民不聊生的惨状,他自己也在生活的磨难中锻炼出了钢铁般的意志。1348年,朱元璋结束了流浪日子,回到皇觉寺。
1352年农历新年伊始,朱元璋收到了儿时伙伴参加起义义军的邀约。还没等他做好决定,寺中有人知道了这封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不再犹豫,包袱一背,离开了寺庙。
时年,朱元璋25岁。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待到日后曾经的师兄弟们再听到他的大名之时,朱元璋已经是割据一方的王了。
1366年,朱元璋一路攻城略地消灭了陈友谅之后又拿下了家乡凤阳。4月份,朱元璋回到老家扫墓。
看到简陋的墓地,想起当年他一无所有只能草草下葬,尚且说得过去。如今自己已经发达了,身为人子,应当给二老另择一宝地下葬。
刘伯温闻言,当即劝道:“恐泄山川灵气”。这乃是风水宝地不能迁,否则大业难成江山不保。他向朱元璋建议,可以先增加封土,待日后另做打算。
众所周知,刘伯温堪舆术、善风水,就连《明史》对他的记载都有这么一句话“尤精象纬之学”。对他的话,朱元璋自然十分重视,于是迁坟一事就此作罢。
四、厚赏当年邻居,修祖陵刻碑文
这次回老家,除了祭奠父母亲人之外,朱元璋还专门设宴接见了当年的老邻居们。距离当年离家去皇觉寺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帮过他的刘继祖和汪奶奶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在早已投奔他的刘、汪两家后人们的介绍下,朱元璋一一和村人们相认,对唯一在世的赵大娘更是礼遇有加。次年,朱元璋又令长子回老家探望乡亲们,进行赏赐。
而那个当年朱元璋与其二哥两人前去下跪都没有借到钱的地主刘德,早已吓得不行了。战战兢兢度日,十分害怕朱元璋找他算账。
没想到,心眼向来不大的朱元璋却没有和他计较。他说,当年之事,朱家穷困至此,刘德担心借出去的钱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是人之常情。
1368年农历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为明。当年,朱四五夫妇葬入凤凰点穴之地的时候,乡亲们曾说老朱家要出贵人了,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出了皇帝。
称帝之后,朱元璋也没有忘记当年的故人,一一进行追封赏赐。刘继祖被他追封为侯,子孙后代一直深受庇佑直至明朝灭亡。
赵大娘得到田宅等财物,并且三次被朱元璋接到京中相见,她一直活到永乐年间才高寿而终。其后人被任命为皇陵的官员,世袭罔替,受尽恩待。
洪武元年,朱元璋刚刚称帝不久,在忙不完的大事之中也没忘记为父母立碑修陵之事。修建祖陵,需要雄厚的物质和资金,朱元璋为此准备了一段时间才开始动工。
修建明祖陵之时,因为刘家等几家的祖坟也在陵寝划定的范围之内,故而曾上书皇帝自清迁离。朱元璋大手一挥,都是邻里乡亲,不必折腾,还让刘、汪、赵祖上配享祖陵。
明祖陵依托地势而建,既承袭了前人的一些优秀设计和传统做法又大胆创新,整体上具有很高的审美趣味。
朱元璋亲自为祖陵撰写了碑文,文中毫不避讳自己的穷苦出身,记录下了当年邻居们对自己的帮助,更是饱含作为人子对父母的无限思念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
由于祖陵的存在,凤阳在明朝的地位非常特殊。从朱元璋起,几代皇帝和太子都亲自来祭陵。后来有位皇帝曾经说过“其地甚重”,乃至于凤阳成为朱氏王朝的一个象征。
但与此同时,大兴土木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凤阳不但没有因为是朱元璋的家乡而得到大力发展,反而到明中期的时候已经残破不堪,百姓四散逃离。
明朝末年,当朱家的江山摇摇欲坠之际,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把凤阳和祖陵当做一个重点进攻目标。凤阳城破、祖陵被破坏之后,在位的皇帝崇祯的确遭到了很大的精神打击。
真是世事好轮回,当年朱元璋揭竿而起推翻了元朝,他的后代又被新的农民起义所推翻。
结语
凤凰乃是传说之中的神鸟,尽管千百年来流传着很多与之相关的神话,但从来没有人见过它的模样。朱四五夫妇当年一卷破席埋葬之地乃凤凰点穴之说,恐怕是人们对朱元璋这样的传奇人物穿凿附会出来的故事。
但古人很讲究风水却是事实,有钱有势的人家尤其讲究,修建宅院、陵墓都要请人专门设计好。所以,朱元璋提出给父母迁墓之时,刘伯温用破坏风水阻挡帝王大业这个理由就轻而易举说服了他。
参考文献:
[1]周志元.明代凤阳的皇陵[J].东南文化,1997
[2]付良波.浅析朱元璋性格的形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