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之所以说伊尹暴劫商朝,可能性很小。原本商汤的太子是太定,可惜没有当君王的命。商汤还没有崩溃,泰鼎的生命却提前结束了。王朝的第二任当家成了泰定的弟弟外兵,而外兵的寿命并不艰辛。当了三年皇帝,灵魂坠入阴间。外兵的弟弟仲仁将继承皇位,仲仁执政仅四年就告别了人间,失去了皇帝的容貌。长大成人的太甲终于接手了商朝的统一。
历史上就是在这里发生了一场争论:《史记》相传太甲即位后专横愚昧,前三年行为极不端正,被贬为同宫。伊尹,第四代大臣,伊尹掌管了三年伊尹直到太甲彻底苏醒,伊尹才再次供奉他。
经过这六年的变迁,太甲逐渐培养和完善了皇帝的德行。他享受了幸福与安宁,因此受到了国人的敬重,才有了日后进宗祠的“功业”。
也有人说,伊尹不记商汤旧恩,篡位手段十分强横,直接将太甲赶出皇城。有古籍《竹书纪年》为夏代“少康中兴”作证。但是仔细分析了这件事的可能性,伊尹的篡位,怎么可能让原王活下来呢?
斩草除根只是一个干净的过程,而据甲骨文记载,伊尹的祭祀活动在商代晚期并未停止,人们对他仍旧十分尊敬,但伊尹确实留下了文字篡权的,比如汉朝的霍光,也是“一字一字”,他有一种立谁当皇帝的独裁作风,但他对国家的忧虑比伊尹还多,他确实不惜留下他千年的名声。
其实无论在当时的什么情况下,太甲和伊尹都堪称英雄。太甲死后,他的儿子瓦丁成为了国主,而继承瓦丁王位的是他的弟弟太庚。接替太庚的本应是瓦丁子孙等,但儿子萧嘉即位算是重新调整,萧嘉将第八位传给了弟弟永济。接手家产很难得到支持,弟弟接手的可能性也不大。然后这个家庭又回到了侄子的手中。
兄弟、叔叔、侄子很难入账。家人的亲情都不能被利益所容,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皇室。家族中没有人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内部也难免千疮百孔,所以到了永济,商朝基本名声扫地,皇帝的王权也显得越来越虚。永济的权威几乎被完全摧毁,诸侯们逐渐选择不进贡拜祭。从商汤的夏建国时代到永济时代,一百多年的根基都快被埋没了,最后他的弟弟太武接手了江山,更像是接过了前辈和君王的债。为了不让事态进一步恶化,太吾下定决心整顿一些乱象,广任贤才,仁政遍及天下。
相国义之很有本事,有他父亲义尹的风范。以智主政大小政事。太吾不把他当臣子,因为当年国中有妖怪,宫阁内桑树谷树并生,而且生长的速度非常快,一夜之间就长的比青松翠柏还要茂盛。太吾担心这会是一场灾难,就问伊知如何才能避免这场灾难。
懿之劝太吾不要盲目猜测,只有当君王的德被歪曲歪曲时,恶人才会乘虚而入作恶。只要修宽厚之心,面对仁慈,作恶者难免失败。太舞顿时一拍胸膛,决心用自己的性格去和妖兽较量,看谁最先被这个世界淘汰。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妖树”很快就枯萎了,变成了无用的木头,于是一枝得到了太舞的完全信任,太舞也赢得了所有人的期待,甚至还给自己买了“上中宗”“太妙精神”卡,眼看着商朝恢复了往日的英姿,诸侯们也重新接受了商王的指挥。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不管怎么说,本文开头的《竹书纪年》所说的伊尹暴劫商朝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伊尹真的成为了一个篡国自立的权臣,那他的儿子懿智怎么可能有机会和资格继续为商朝效力呢?因此,伊尹劫商传闻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