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约前562年—约1066年)是我们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它推翻了夏朝(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的统治,在历史的长河里绵延传承了将近600年,商王朝在政治制度建设、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播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更在我们历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1
那么商朝,它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它本身的社会组织架构是什么样的?商朝人们心中所依赖的天命观是怎样形成的?而又是什么样的天命观是促使商朝衰落的主要原因呢?
商朝的社会组织结构
相传商的始祖契,曾经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后其部落受封于商(今商丘南),此后就用“商”来称其部落。
夏朝末年,随着商部落势力的逐渐强大,其势力范围也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不断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并且建立起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后因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横征暴敛,民众怨声载道。于是商汤带领的部落联盟在“鸣条之战”中推翻了夏朝的统治。从此以“商”作为国号,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后屡次迁都,最后定于殷(今河南安阳)地,而改为殷,亦称为殷商。
殷商(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我们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也是我们第一个有明文记载的朝代。商王朝总共分为三个阶段:“先商”“早商”“晚商”。在其不同的阶段,商朝的统治结构也以不同的方式展现。
图2
商朝初始,社会已经逐渐从游牧业向农牧业过渡,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农业和畜牧业以及养殖业的发展都比较快,种植作物有黍、稷、麦、稻、桑、麻等多种品类。并且,当时商朝的甲骨文,天文历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在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技术,已经相当时尚,青铜器司母戊鼎就是其中显著的代表。
虽然说商朝已经具备了地方的雏形,但从本质上来说,商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因为它的组织结构不是地方形态。商朝的权力中心是由十个部落结合组成的,也就形成了商朝十大部落联盟轮流执政的一个部落联邦政体。
在远古时期,并没有地方概念,都属于部族联盟。而这样的部落也特别多,战国时期的荀子在《富国篇》中就讲过“古有万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代是一个十大部族邦联制共同治理的一种社会构型。
既然商代是一个部落邦联体,那么它本身的权力中心应该就是分散的,分散于部族联盟的贵族统治者身上。各个部族联盟又因为其各自的信仰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于是就各自的精神世界里寻求独特的价值依托。
图3
远古时代,人的意识里,自然界对于人类而言充满神秘的色彩,所以总会把自然界里的某种现象解读为上天的某种启示。人对于自然界的崇拜和信仰,也使得人们在自然界里寻找自己的血缘道统。因此很多的部族都会在自然界里寻找一些物种,来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
同时,商朝的天文学也发展到一定的地步,商朝的十大部落全都是用天干十个字来标注的,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据史学家考究,这十个分别代表了每个部落能够制作独到的工具,并且以制作这种工具作为一种独特的自豪感,从而使之成为自己的图腾,形成各部族的标志。比如甲部落,“甲”的甲骨文就是画一个十字。
图4
其他部落也都有其所擅长,也将其作为自己部族的图腾。这十大部族两两结合,成为了两合部族,最后成为了五大两合部族轮流执政的场面。
商汤之后有: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帝辛。帝辛即商纣王。
商王朝最终的解体也跟这种轮流执政的制度有联系,这其中难免会有些执政者骄奢淫逸,纸醉金迷,久而久之,就导致了部落之间的内部分化和力量不均衡。
到了晚商时期,五大部族开始逐步分化,变成由甲乙丙丁和庚辛部族掌握权力,最终到了最后一位执政者——商纣王,他把这个部落的中心迁移到自己的本族所在地——朝哥(今河南省淇县)。这就是商朝的社会基本构型。
商朝人的天命观
商朝的贵族大都是军事统治者,他们推翻了夏朝的统治,相信自己是承接天志,商人们相信天命降于自己,自己的信念需要从天地间得到某种的启示,商人们认为只有自己才是高等的人,而其他地方的人只是蛮夷,属于未开化状态,并不是真正的人。商人将商王朝以外的人都称为羌人。在商王朝的统治期间,商人通过战争,大量地俘虏羌人,并且将他们当作奴隶。
图5
于是商朝的奴隶制度达到了顶峰。奴隶不仅仅是商人的劳动力,在祭祀的时候,也会被当作祭品。在远古时代,祭祀活动特别新的,因为祭祀代表着人和上天的沟通,表达着对于上天的敬畏。
因此,商朝周围的部落对于商王朝有着极大的仇恨心理,这也是最后周灭商的新的原因。本质上来说,商朝人的天命观是一种狭隘的种族主义的观念,它会在自己内在族群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但是对于其他部族人来说,则形成了严重的压迫和仇恨,这样的仇恨到最后也是使商王朝衰落的新的原因。
商朝的衰落
商朝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先商”“早商”“晚商”。武丁之后的商朝,开始逐渐走向了衰亡。当权者荒淫无度,社会苦不堪言。最后一位当权者是商纣王,他本算是一个励精图治的人物,传说中的商纣王“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个拥有雄才大志的人。
图6
当时他看到国内权贵们的骄奢淫逸,想要改变现状,所以就厉兵秣马,在国内进行了变化,奖励耕战,大力发展生产,率重兵收服了东夷。并且经营着东南部落,使中原的统一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还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长江流域传播,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商纣王想要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所以必然的,就会压制和削弱其他部族的力量,这必然会引起商朝其他贵族的反抗,在连续的开疆拓土、东征西战中,造成了国内实力的空虚,商王朝的国力也开始渐渐衰退,在商纣王后期,商纣王打压其他各部族,导致其他各部族的新的人物、领袖人物最终叛离,比如卫子、比干、茸子等等。
最后周武王联合商周围的羌人,带兵数万,与纣王兵会战于牧野。因为在商朝贵族那里得不到支持,又因为奴隶的倒戈,纣王只得仓促应战,最终大败,逃回了朝哥,而伤于登鹿台。至此,商王朝在历史的舞台上落下帷幕。
图7
商朝衰落以后,还遗留一个问题,即天命降于谁的问题。因为商朝人的天命观本身就是一种狭隘的种族观念,不是普世主义的,不能将所有人的力量团结起来。如果天命继续降于“周人”,那将意味着不属于“周人”的人依旧属于被奴役的状态。
最后周王决定将天命归于“周王”,虽然将天命的归属范围缩小了,只属于一个人,但也意味着其他人都是平等的存在,这是一种普世主义的价值观,只有这样的普世主义,才能将所有的人便于将所有的人统治起来,人民也会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你。
结语:
远古时期,人们对于上天都有一种敬畏,从而形成了一种天命观。天命观是一种精神信仰,是人从内心所获得的族群认同感。商朝因为“天命降于商人”的天命观,而备加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因而推翻了夏朝的统治。
图8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天命观,促成了他们狭隘的种族主义观念。最后在商纣王这里,因为他想要打破原有的部落邦联制的治理方式,国内权贵的人心涣散,同样受过压迫的其他部族共同抵制,奴隶在战场上的临阵倒戈,商朝就落幕了。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有过这么一个观点: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有着“想象共同体”。人们相信故事的力量,想要归属于更大的群体里获得存在感。商朝狭隘的天命观是其衰落的新的原因,只要建立一种具有普世主义的天命观,那才能够联合更多的人在一起,也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我们史纲》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