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包拯真是被毒死的吗?包拯墓在安徽被发现,死因被揭晓

包拯真是被毒死的吗?包拯墓在安徽被发现,死因被揭晓

许多人喜欢历史的谜团、有趣的历史故事、神奇的历史人物。但这些历史事件的背后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历史,它们根据民间传闻编撰而成,在历史学上只能将其称为“野史”。

真正的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真实的、客观的存在。时间不能倒流,我们不能回到当时当地亲身感受历史,所以我们只能凭借传说、古籍对神秘的历史一探究竟。

如此一来,历史上就出现很多谜团,至今都是未解之谜。例如中国第一大清官包拯的死因是什么?世人流传的说法是被毒死的。后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包拯的死因逐渐被揭晓。

包拯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正能量。也有很多以包拯为题材的影视剧上映,他们主要讲述包拯断案的经过,显示出其断案如神。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包拯是一个黑脸,额头正中有一个凸起的小月牙。其实包拯并不是黑脸,只不过后来被人们流传,逐渐演化为黑脸的形象,因此也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出生于安徽合肥,自幼聪明好学,读书勤奋。28岁那年高中进士,得到了入京为官的机会。只不过包拯念及父母年迈,挂念父母,放弃了这个大好的机会,转而留家乡做官。

在家乡做官的这段日子,包拯就一直兢兢业业,一心为百姓着想,事事以百姓为先。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他也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是百姓眼中的好官。

后来包拯父母因病去世,按照古代习俗,作为儿子的包拯必须为父母守孝。守孝期满后,包拯本可以了无牵挂的赴京做官,但是包拯留念父母生活过的地方,说什么也不肯走。

乡亲们看着执拗的包拯努力进行劝说,他们觉得包拯是一个有才华之人,将来定前途无量,他不应该局限在这个小小的乡村,应该出去闯荡,造福更多的百姓。最后,包拯同意赴京留任。

包拯是一个廉洁之人。起初,皇帝派包拯去“端州”,这个地方盛产砚台,这些砚台品质上乘,个个都价值连城。谁料包拯在端州做官期间从没有私藏过一块砚台。

包拯是一个有远见、一心为百姓的人。包拯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矛盾期,北宋的经济有多么繁荣强大,那么它的政治就有多么软弱。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吸收唐灭亡的教训,推行“重文轻武”政策。在朝堂上重用文官、轻视武官,为的就是防止武将权力膨胀,为非作乱。

可这种政策导致了北宋的军事实力很弱。适逢北宋又面临着强劲的的少数民族“契丹族”的骚扰,二者订立和议,北宋给契丹“岁币”以保佑北宋的和平安定。

针对此种情况,包拯顶着风波大胆向皇帝谏言,应该努力扩充北宋的军事实力,以保北宋国家安定。除此之外,包拯还向皇帝进言,废黜贪官,选拔人才。

后来包拯被派到开封执政。开封是北宋四都之一,不少达官贵人在此居住,开封府这些人际关系自然也盘根错节。

而包拯在开封执政的这段时期,执法刚正不阿。虽不说断案如神,但却真真切切的做到了公平公正,丝毫没有畏惧权贵之意。这就有了后来的谚语“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包拯在1062年工作时身体突感不适,得病去世,时年64岁。其实这已经算是古代的高龄了,但是从包拯得病到去世这其中仅仅间隔了13天的时间,什么病能在13天之内致人死亡?显然包拯的死因是充满谜团的。

我们或许可以从史书中寻找些许踪迹,关于包拯的去世,史书中记载道:“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

这段史料其实反映出包拯发病的突然。关于包拯的死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阴谋论”,即包拯是被有心之人毒死的。那究竟是谁会下此毒手呢?

史料中写道“上遣使送良药”,这里的上是指皇帝。难道是皇帝毒死的吗?从包拯死后宋仁宗的表现来看显然可以推翻这一论断。包拯死后宋仁宗亲临吊唁,且停止临朝听政一天。

包拯做官清廉,执法严峻,蔑视权贵,放在当时可以说是官场中的一股清流。但他这样的气劲肯定会触动不少贵族的利益,树敌很多。也难免会有贼人痛下杀手。这可能就是所说的“树大招风”

1973年,安徽的一个钢铁厂需要进行扩建,对厂房附近土地开始了挖掘。这时有工人发现了土地之下有遗骸,也就是说这要不是凶杀案,要不就是挖到墓葬了。这即刻惊动了当地的考古学家前来勘探。

安徽考古队连忙前来发掘,发现一个棺椁,里面有不规整的一些白骨,可以看出是两堆。初次根据体型判断,可以看出一具为男尸,而另一具纤细许多的为女尸。这堆尸骨旁边没有任何的随葬品。

结合墓葬的墓志铭来看,可以推断墓主人为“包拯”,另一具女尸则为包拯的夫人。考古学家为了解开包拯死因之谜,立马对尸骨进行检测勘探。

经过细致的检查发现,尸骨并无外伤,也就证明包拯生前并没有受到外力的撞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安徽博物馆进一步对尸骨中含有的元素进行分析。

经过科学的检查,包拯体内的钙、铁、汞元素比现代人含量要高很多,然而砷和铅的含量与一般人无异。往往化学元素最能反应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那包拯体内元素的分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钙和铁元素我们都知道是每个人的必需元素,对身体百利而无一害。而汞、砷和铅则会导致人中毒,是有害元素。

古代的毒药通常有砒霜和朱砂两类,相比起来,砒霜的威力要远远大于朱砂,砒霜可以直接杀死人,朱砂则可以作为一种药物,还可以用来避邪。

砷则是砒霜的主要构成元素。但是经过专家仔细分析,发现包拯却不是因食用砒霜中毒,因为其体内砷元素的含量达不到砒霜制作的标准。

汞元素是水银和朱砂的主要元素。古代人喜欢保存自己的尸体,慈禧太后口含夜明珠是保证尸身不腐,而寻常人家维持尸身不腐的方法就是注水银。

这也侧面解释了保证体内汞元素含量颇高的原因。由此一番分析下来,可以断定包拯的死因并不如民间传闻所说,被奸人毒死。他的死亡可能会有别的原因,兴许正是因为他常年鞠躬尽瘁,为朝廷效力,而忘记爱惜自己身体,这些小毛病经年月积攒下来,再加上愈发年长,才会突发疾病而亡。

包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清官,他的死因固然神秘,但经科学的分析才发现其死亡绝非传言所说。纵使包拯已去世,但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形象却永驻人心。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清廉,世人都不愿意接受他的溘然长逝,希望他能够安享晚年,有一善终。他的死因才会更加扑朔迷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包拯,进行,历史,死因,皇帝,中国,父母,开封,百姓,安徽,包拯,包青天,死因,开封,北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包拯,进行,历史,死因,皇帝,中国,父母,开封,百姓,安徽,包拯,包青天,死因,开封,北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包拯,进行,历史,死因,皇帝,中国,父母,开封,百姓,安徽,包拯,包青天,死因,开封,北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