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265年—317年),司马炎以晋代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洛阳。立国51年,西晋是大分裂时期的短暂统一,也被称为最弱的大一统王朝。
西晋立国时间不长,内乱不止,自身的问题加上外族势力的侵入,很快灭亡。本篇聊聊影响西晋国运的几件事。
一、司马炎大封诸侯王
司马炎
司马炎能取代魏国,他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曹魏打压宗室,皇权缺少宗室藩屏的保护,面对权臣,无法抗衡。介于此,司马炎便大封同宗子弟为王。泰始元年(265年),西晋开国,晋武帝分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犹如国中之国。
但司马炎只看到了宗室的力量,却忽略了宗室的威胁,给叛乱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晋惠帝的能力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1月8日),西晋第二位皇帝(290年—307年在位),晋武帝司马炎次子。
后世很多人认为晋惠帝是弱智,可能有些夸张,但起码非正常智力的人。继位后不能正常处理朝政,由皇后贾南风把持朝政,贾南风嚣张至极,不仅杀了太宰司马亮,还把皇太后废杀,这些都是在晋惠帝眼皮底下发生的,说他正常,可能吗?
还有一句话,何不食肉糜?也被后世贻笑千年。
三、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的祸根是司马炎埋下的,诸侯王的势力逐渐膨胀,威胁朝廷政权是迟早的事儿。叛乱爆发需要一个导火索,导火索来了,皇后贾南风弄权,杀了皇太后、几个诸侯王。
八王之乱历分为两段:
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三月到六月,历时三个月;
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到光熙元年(306),历时七年。
在这两个阶段的中间,有八年时间社会比较安定。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公元307年,晋怀帝继位,改元永嘉。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掌握了朝廷大权。至此,东海王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四、五胡乱华
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机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五胡乱华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开序幕。
304年十月,氐族李雄占成都并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刘渊起兵,史称前赵,是五胡建国的开始。
310年,晋怀帝永嘉四年,刘渊死,其子刘聪即位。
311年(永嘉五年)六月,刘聪部下呼延晏攻破洛阳,史称“永嘉之乱”。
313年,刘聪毒死了晋怀帝。司马业在长安登基,是为晋愍帝。
316年前赵刘曜攻长安,晋愍帝主动投降。
317年晋愍帝被杀,王导、王敦等扶植晋朝宗室司马睿为帝。但司马睿不愿称帝,于是称为晋王。
318年司马睿在劝说下,于建康登基,为晋元帝。
历时五十一年的西晋灭亡了。内忧外患,加上司马炎的分封制度,让并不强大的西晋灭亡于外族。
难得的统一,如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