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曹参,萧规曹随的主角,一个标签式的历史人物,一个因为“不折腾”而轻松博得英名的高人。
战国赵括,一个因为纸上谈兵而成为笑柄的负面人物。
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历史人物,有什么可比性呢?
有的。
在南宋大文豪洪迈那里,关于曹参和赵括的使用,相映成趣。
汉高祖刘邦病重的时候,铁娘子吕后问老公:萧相国死后,谁能替代他?
刘邦说:曹参。
萧何辅佐汉惠帝,病重的时候,汉惠帝上门慰问,“顺便”问他:
先生百岁之后,谁可以接任您的位子?
萧何是个老人精:知臣莫若主。
鸡贼的很。
惠帝试探着说:
曹参咋样?
萧何:我主英明。
萧何死了,曹参听到了消息,跟手底下兄弟们打了招呼,收拾收拾,我准备当相国了。
没过多久,干部任命书下来了,果然是相国。
这是曹参入相之前的铺垫。
再看赵括。
赵括从小熟读兵书战策,老爹赵奢也辩论不过他。可是老赵并不开心,跟自己老婆讲过:如果赵国用赵括带兵打仗,让赵国玩完的一定是赵括。
这是亲爹的话。
后来廉颇正面硬刚秦国,秦国啃不动这块老骨头。
秦国范雎带了一麻袋钞票到赵国离间,放空气:
秦国除了赵括谁都不服,墙都不扶。
赵王一听,一拍大腿,就是你赵括了!
蔺相如劝赵王:赵括不行啊。
赵王: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赵括的母亲上书劝说赵王:我儿子不行啊,是个嘴把式。
赵王:不听不听,老娘们瞎操心。
秦王听说赵括已经就职,这边悄悄换上了杀人王白起。
后面的惨烈故事不需要我多讲了。
洪迈把曹参和赵括的故事摆在一起,说,曹参当相国,高祖说可以,惠帝说可以,萧何说可以,曹参自己也说可以。
所以汉朝用了曹参,才会兴。
赵括不能当将军,他亲爹说不行,他老娘说不行,大臣说不行。秦王知道,范雎知道,白起也知道,唯独赵王不知道。
所以一用,就败。
洪迈摇头叹息说: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对于一国来讲,将相的情况是安危所系,必须明察秋毫。当秦国启用白起的时候,当赵国用赵括替换廉颇的时候,根本不用开战,胜败早已是注定的事情了。
用今天的话来说:一把手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什么使命愿景价值观,是识人用人。想得再好,人用错了,就是一个字,死。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著的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并列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读了《容斋随笔》,我们会真切的知道什么叫学识渊博,博闻强识。